人都搞不定,你能做成什麽事?世界上所有的事兒都是人辦的,你如果想把事做好,你隻需要把人搞定,這就可以了。怎麽搞定人呢?其實很簡單。
記住這個秘訣,搞定人就會很容易:不怕對方不上套,就怕對方沒愛好。所以,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與其煞費苦心地琢磨着怎麽做,不如琢磨着找誰來做。
如果你能摸清對方的脾氣、愛好、性格,隻要你能夠做到投其所好,你做事往往會事半功倍。你要知道,控制一個人是很困難的,但是你誘惑一個人,那就很容易多了。
所以,隻要抓住對方的心理,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想法,你做事往往會事半功倍。
給對方一點好處,給對方點誘餌,讓對方打心眼裏感激你,願意幫助你,甘願追随你,那麽,對方就能爲你所用了,你做事還能做不成嗎?
看看劉邦是怎麽搞定人的,人家對人心的拿捏,那真是高水準!
劉邦在統一天下之後,有一段時間,一直在爲封賞的事發愁。
那段時間,因爲要統計大家的功勞,加上人手缺乏,還有功勞大小的制定等問題,所以一直沒有定下來一些大将的封賞。
而劉邦,一開始也隻是先封了二十多個人,至于其他的帶兵将領都往後放放,天天國家大事一堆,他們這點小事沒必要着急。
而劉邦封賞的這二十多個人,都是跟他關系特别親近的,那些跟他關系遠的人,心裏就開始琢磨了:劉老闆這家夥是不是想要卸磨殺驢呀……是不是想要過河拆橋,想賴賬呀?
所以,這幫人一個一個伸長脖子,望眼欲穿,生怕劉邦給他們賴賬,抹殺他們的功勞。還有人擔心,劉邦賞賜不公平,厚此薄彼。有跟劉邦有過過節的,犯過不少錯誤的……這些将領開始心裏不安了,大家開始經常湊在一塊嘀咕。
毫無疑問,這個時候這幫帶兵将領開始不信任劉邦了。
劉邦當皇帝的熱乎勁兒還沒過去,自然也沒有想到這些問題。
但是,有一天他在宮裏看到一幫大将,聚在一塊好像聊着什麽,故意安排士兵站崗,這個時候,劉邦心裏就不得不多想了,于是,他趕忙找來張良:" 子房,你說他們在那兒聊什麽呢?"
張良看了一眼說:" 這幫人在謀劃着搞事呢,你要當心了!"
劉邦一聽,哈哈大笑:" 子房也學會開玩笑了!天下剛定下來,他們搞什麽事啊?過幾天太平日子不好嗎?"
張良說:" 我沒有說笑,你一個亭長出身,能夠打下來天下,靠的是大家戰場拼殺。現在你得了天下,先分封的都是你的親朋好友,而關系比較遠的人,就是這些軍中将領,有的人得罪過你,有的人讓你看不順眼,有人甚至跟你還有仇,有人還背叛過你,有人以前是項羽那邊的人,他們難免心裏會有所猜忌,怕你秋後算賬。長此以往,就怕有人心生反意呀。"
劉邦聽了之後,臉色頓時凝重起來:這個問題必須馬上解決,不然的話,很容易發生意外啊。
劉邦看着張良:" 子房有什麽好的計策,趕快說出來吧。"
張良想了一下,對劉邦說:" 這些部将之中,誰是你最痛恨的那個?這個人,你不喜歡他,同時也大家都知道的,不喜歡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的。"
劉邦聽了,搖搖頭說:" 我這人向來胸懷寬廣,能夠幫我做事的,我向來寬容大度,從來不會記恨他們!"
張良聽了劉邦這些鬼話,真是一個标點也不信,他對劉邦說:" 一定有,你再想想,這個人就是化解大家猜忌的關鍵,也是安撫衆人的關鍵人物。"
劉邦不得不說實話了:" 還真有一個人比較符合你說的條件,同時大家都知道原因,就是雍齒這個狗東西!我早年創業的時候,好不容易打下來豐邑,這個狗東西居然帶着我的人和地盤,投靠了魏國。後來我去找景駒借兵,正好半路上有幸遇到你……後面的事你都知道,雖然雍齒後來回來投靠我,給我立下很多功勞。但是我對當年的事,依然刻苦銘心,大家對這件事都心知肚明,當年雍齒背叛,可以說帶走了我一半的家底啊,想想就生氣,我恨不得砍了這個狗東西。"
張良馬上提建議說:" 要不這麽着吧,我看您今天就先封雍齒爲侯。這樣一來,您最痛恨的人都能封侯,别人也就沒有必要再擔心自己了,先安定大家的心,以後慢慢再封賞。"
" 子房這主意好,就這麽辦 !" 劉邦聽了之後,點點頭。立刻召集衆将,封雍齒爲什邡侯。
劉邦這一手玩得高明啊,這件事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在這些大将看來,劉邦連最痛恨的人雍齒都能封侯,論功勞大家誰比雍齒差了,論關系自己跟劉邦關系,總比雍齒近一點吧。
雍齒這個背叛過劉邦的人都能封侯,自己有什麽好擔心的。
劉邦用這一招緩解了緊張的氣氛,讓大家耐心等待。劉邦用雍齒這個誘餌,抓住了部将們的心,避免大家人心散了。萬一人心一散,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所以說,你要想讓别人爲你所用,讓别人聽你的,一定要學會下餌。要用誘餌來引導别人。
這就是說,要想做成事,必先把人搞定,把人搞定了,你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幫你搞定人、辦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