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 21 日,上汽集團與華爲在上海簽署深度合作協議。雙方将在産品定義、生産制造、供應鏈管理、銷售服務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車,共同爲用戶帶來領先的智能化出行體驗。
上汽集團表示,此次與華爲開啓戰略合作,将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推動中國汽車産業在智能化時代邁向新的高度。雙方團隊将深度融合、攜手共進,共同探索智能汽車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新路徑,緻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智能汽車産品,爲用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體驗。
外界認爲,上汽與華爲的合作,是一場重構智能汽車市場競争格局的 " 雙向奔赴 "。對于鴻蒙智行而言,其雖然實現了扭虧,但是整個合作還是聚焦在高端市場,規模并不大。相反,随着比亞迪等打出 " 智駕平權 " 的旗子,華爲高端智駕所面臨的沖擊也很大,擴大規模占領市場是當務之急。而對于上汽而言,目前核心任務是擴大自主品牌在市場的份額,并且這個任務還要加上兩個字 " 快速 "。

從 2024 年開始,整個上汽都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不論是在合資還是在自主闆塊,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上汽與華爲的合作正是始于這個時候。據悉,上汽 2024 年下半年便開始與華爲接觸探讨新項目合作,并由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帶隊。從接觸到合作,前後報道一年的時間,這讓外界也看到了什麽是真正的效率,也看到了一個變革求新的上汽的真正實力。
目前,上汽的改革重點是自主乘用車闆塊。在尚界入列之後,上汽集團大乘用車闆塊将在智己、榮威(飛凡)、MG、上汽通用五菱四大品牌基礎上形成更完善的布局,填補 15-25 萬級主流市場以智能化爲賣點的新能源産品布局空白,助力上汽集團 2025 年新能源銷量的爆發式增長,在全民智駕時代搶占市場先機。
01
大乘用車改革進入新階段
推動自主乘用車闆塊發展,是上汽當下最核心的任務。2024 年,賈健旭接任上汽集團總經理一職之後,就已經開始着手乘用車闆塊的改革。2014 年 10 月 28 日,榮威與飛凡兩大汽車品牌正式合并,飛凡回歸榮威成爲其高端新能源系列,這打響了資源整合的第一槍。在研發層面,上汽也有了相應的整合動作。在 2024 年,智己、飛凡研發業務并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

經過調整之後,智己和飛凡的新産品從立項到整體開發,均由研發總院統一負責。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也會集中遷移到上汽研發總院統一管理統籌。
随後在 2025 年 1 月上旬,上汽組建 " 大乘用車闆塊 ",以此來優化自主闆塊的管理與決策流程。此次整合涵蓋了榮威、MG、飛凡、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等多個關鍵品牌與部門,标志着上汽集團在戰略層面進入深度重組期。通過乘用車闆塊的充足,上汽希望打通資源,形成合力,同時提升效率,快速響應市場。
在華爲賦能下,目前鴻蒙智行四大品牌(問界、享界、智界、尊界)等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保十年,其也擁有巨大的流量,同時在運營思路和品牌打造上也與車企不同。比如與華爲合作的岚圖、阿維塔等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對于上汽自主而言,眼下正需要一個帶來新思路、新打法的隊友。在飛凡去年整合到榮威品牌後,上汽在 15-25 萬的新能源市場區間中,目前也正急需要加強火力。

特别是在 2025 年智駕行業進入白熱化競争新階段,吉利、比亞迪、長安等車企紛紛發布智能化戰略升級,全民智駕時代到來。在智能化上,這些車企都設置了不同的智駕方案和産品,以對應不同的人群。上汽乘用車想要在競賽中突圍而出,隻依靠自研顯然不夠,借助外力迅速補齊智能化産品陣容,也是未來競争中必然的選擇。
02
" 自研 + 對外合作 " 全方位布局
上汽與華爲的合作,也是上汽在對外合作上保持開放态度的寫照。由于 " 靈魂論 ",不少人誤以爲上汽在智駕等領域上排斥對外合作。實際上并非如此。比如上汽與華爲的合作早已經存在多個業務中,比如上汽旗下品牌與華爲便已經展開了智能化領域的合作,包括飛凡 R7 的智能座艙、上汽奧迪 A5L 的智駕以及上汽大衆燃油車的車機系統等。而實際上,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車企保持對智駕核心技術的掌握,都是必要的。

智駕當下已經成爲車輛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能,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基本上會成爲标準配置。當然,智駕的水平有高低,在實際體驗中也會不同,效果也不一樣。不管在什麽階段,沒有對核心技術的掌控,就無法真正透徹了解技術,更無法打造出最優秀的産品。在這種背景下,車輛的用戶體驗高低,并不能簡單直接丢給配件商,因爲車企才是整車體驗的最高負責者。這是樹木與森林的關系。因此,車企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更好給消費者帶來安全可靠、體驗更好的智駕系統,并且能夠更快地響應用戶需求。
當然,車企掌握核心技術并不意味着拒絕對外合作,特别是對于一向以開放精神著稱的上汽集團而言更是如此。在上汽集團發展曆史中,它始于對外合作,同時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也誕生許多經典的合作案例:比如上汽與大衆聯合打造的朗逸,上汽與通用聯合開發的系統、與阿裏巴巴合作的第一輛互聯網汽車 RX5 等,這些都成爲了上汽發展中重要的節點。開放包容,強強聯手相互學習進步,這也成爲了上汽不斷前進的核心動力之一。
在智能化技術上,在國内汽車集團中,上汽集團是在智能電動化領域布局最早的車企之一,其在十年來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累計投入 1500 億元,獲得 26000 餘項有效專利,擁有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台,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的 " 七大技術底座 "。可以說,在智能化方面上汽擁有極強的話語權。

尤其是智駕方面,上汽是首批 L3 級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試點中,唯一一家乘用車與貨車項目均入選的企業。而現在,上汽與華爲的聯手,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梯隊聯手。在掌握全棧能力的基礎上,上汽集團通過生态合作實現 " 關鍵領域自主 + 長闆技術外協 " 的靈活組合,打通智能化轉型的任督二脈,爲後續 " 重回第一 " 奠定基礎。
多家證券機構也看好雙方合作前景。開源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上汽集團推出 " 七大技術底座 ",未來兩年将賦能旗下近 30 款車型,同時也在與華爲等優秀企業展開合作。
在智能電動車時代,開放與合作與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并不沖突,而是要通過最高效融合,實現企業的進化。這才是關鍵所在。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