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多知網
作者 | 張洪偉 鴻合科技教育 BG 首席戰略官
12 月 23 日,武漢市教育局發布《市教育局關于規範引入第三方參與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中小學可規範引入第三方參與中小學校課後服務工作,各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堅持以校内資源為主,合理引入第三方參與課後服務,原則上不超過課後服務總量的 30%,要制定嚴格的校外機構和社會專業人員的遴選機制,堅持市級統籌,以區為主的管理機制。聯想到去年的 12 月 31 日,武漢市教育局當時聯合發改委、财政局、人社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學期課後服務的收費标準,正式拉開了湖北省的課後服務向家長收費的序幕。時隔近一年,相信随着武漢市的《征求意見稿》的落地,湖北省的課後服務即将步入一個新階段。
【" 洪偉聊課後 " 觀點】
一、以學校内資源為主體,第三方服務不超過課後服務服務總量的 30%;
這條規定在已經實施第三方機構入校提供課後服務政策的諸如山東的濟南市、上海市、浙江的甯波市等地,都沒有看到這麼具體的量化指标。依筆者看來這個 30% 的規定,非常的有智慧,也體現了武漢市教育局領導對于課後服務政策理解的透徹性。衆所周知,教育部在制定相關的課後服務政策時,明确規定課後服務的執行主體是以校内師資為核心,以校外專業人員及志願者作為補充。這個有益補充到底量化的标準是多少?一直以來各個地區的政策制定者都語焉不詳,沒有明确規定。而武漢市率先提出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的服務不超過總服務時長的 30%,不但同教育部的以校内師資為主體高度吻合,同時也兼顧了校外專業人員的參與比例,可以說既符合政策,又解決了實際校内師資專業度不夠的客觀問題,可謂是一個創舉,值得在其他區域内推廣和借鑒。
二、以區教育局為單位,通過招投标或競争性磋商引入校外機構、以遴選方式篩選社會專業人員;
這個規定的關鍵有兩點:一是明确了第三方服務内容包括校外機構和社會專業人員兩類。但是對于這兩類不同的群體,所采取的引入方式也是區别對待的。對于校外機構而言,由于其機構的屬性,必須通過公開招投标或者競争性磋商這類已經在公共業務方面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手段來進行比較和篩選。不但體現了客觀公正,擇優采用的原則,也從另一個角度保護了參與者和執行者的合法權益;對于社會專業人員這類個體而言,則是指具備一定指導能力的高校教師、退休教師,少年宮、文化館、科技館、體育俱樂部等社會機構的教師(指導員),科學家、運動員、教練員、藝術家、能工巧匠、民間藝人等各領域專業人才,通過遴選的形式納入到第三方服務的體系内。二是明确了第三方服務的遴選主體是區教育局,而不是以各個學校作為主體進行篩選。
三、課後服務所需經費采取财政補貼、收取服務性費用或代收費等方式多渠道籌措;
關于第三方服務的費用問題,此次《征求意見稿》中明确,對于聘請社會專業人員參與校内課後服務,勞務報酬按勞務協議有關規定執行,可從課後服務經費中支出。這就意味着從收取的學生課後服務經費中列支第三方社會專業人員的課酬費用将有明确的政策依據。對于校外機構和社會資源參與課後服務,各區可根據實際納入當地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确需另行收費的,需納入代收費管理。對于校外機構提供的課後服務而言,當收取的課後服務費用無法覆蓋時,經過合法的程序和廣泛征求意見後,可以以代收費的形式來解決。
四、假期引入第三方到校開展托管服務參照本通知要求組織實施;
聯想到剛剛過去的這一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明确規定持續開展暑期托管服務,我們有理由相信,在 2023 年的暑期中,在全國的各大中城市中将大範圍的展開暑期托管服務,武漢也應該屬于這個範圍中的一員。而将暑期托管服務納入到課後服務的範疇中,不但擴大了課後服務的服務範疇和時間,也從制度上未雨綢缪的提前做好了相應的預案,從根本上解決了師資不足以及經費不足的問題,可謂是高瞻遠矚。
對于課後服務而言,過去三年由于疫情的肆虐,各地階段性停課成為一種常态,客觀地看,課後服務工作開展得并不是非常順利。展望 2023 年,在疫情即将迎來新局面的背景下,各地即将迎來課後服務的井噴式需求,作為課後服務行業的從業者們,我們準備好了嗎?
【武漢市教育局公告原文】
(本文作者:張洪偉,鴻合科技教育 BG 首席戰略官,從事中小學課後服務 10 年以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供讀者參考。)
【多知網獨家媒體支持行業系列直播預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