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數碼 3C 組 | 編輯:冬日果醬 | 排版:KIM
最近兩年,一加一直很「不務正業」,在手機業務之外不斷涉足智能電視、智能手表、顯示器等其他消費電子領域。
今年年初,一加在海外發布了旗下首款平闆電腦 OnePlus Pad,雖然沒有選擇在國内發售,但不久後 OPPO 就在國内發布了外觀配置幾乎一緻的 OPPO Pad 2,售價 2999 元起。此外還有一款定位更低的 OPPO Pad Air,起步版本 4GB+128GB 售價 1299 元。
一加也有一款「Air」平闆。之前就有傳聞指出一加即将發布一款定位較低的平闆電腦,有猜測認爲就是 OPPO Pad Air 的海外版,不過等到 OnePlus Pad Go 正式發布之後,情況還是與之前預想有些不同。
最明顯的區别就是外觀設計和核心規格。不同于 OPPO Pad Air,OnePlus Pad Go 延續了之前的攝像頭居中設計,同時核心處理器采用了聯發科 G99,而非高通骁龍 680。
不過更值得關心的是,Android 手機品牌推出一款入門級定位的平闆電腦并不稀奇,但問題是這是一加
圖 / OPPO
不管是在與 OPPO 品牌合并之前還是之後,一加一直是采取中高端的産品路線,包括去年年底宣布「三年計劃」的時候,也是強調做到 2000+ 線上手機市場的第一。
但 OnePlus Pad Go 會是一個一加産品序列中的異類?還是一加扭轉産品策略的拐點?
平闆電腦可以說是最近兩三年主流手機品牌競争的焦點之一:小米、榮耀重啓,OPPO、vivo 和一加入場,還有三星、華爲以及蘋果平闆電腦傳統三巨頭。
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不同定位的平闆産品,各家也基本都有推出入門級的産品,就比如小米最近剛推出的 Redmi Pad SE,起步價僅 899 元。
10 月 6 日,一加正式發布了 OnePlus Pad Go,同樣是一款定位入門級的平闆電腦,正面配備了一款 11.35 英寸的 90Hz LCD 屏幕,分辨率爲 2408x1720,比例爲 7:5,與之前的 OnePlus Pad 保持一緻。
圖 / 一加
盡管隻是搭載了一塊 90Hz LCD 屏幕,但 OnePlus Pad Go 還是支持了杜比視界和 HDR10+,支持 TuV Rheinland 藍光過濾保護,還搭載四立體聲揚聲器,支持杜比全景聲。
核心規格上,OnePlus Pad Go 采用了千元機平闆常用的聯發科 G99 芯片,比如去年發布的紅米首款平闆 Redmi Pad 以及今年的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都是搭載了這款芯片,性能上沒有多少值得期待的地方,核心還是成本上的優勢。
但在内存方面,OnePlus Pad Go 選擇了不常見的标配 8GB,存儲則是提供了 128GB 和 256GB 兩個版本。系統是基于 Android 13 定制的 OxygenOS,但實際上基本就是國内用戶比較熟悉的 ColorOS 13。
值得一提的是,OnePlus Pad Go 兩種存儲規格都有 LTE 版本,支持 5G 移動網絡連接,同時還搭載了一款 8000mAh 大電池,支持最高 33W 的 SuperVOOC 充電。
圖 / 一加
此外,OnePlus Pad Go 還擁有一顆 800 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和一顆同樣 800 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支持人臉解鎖功能。
最終體現在價格上,OnePlus Pad Go 在首發印度市場的售價是:8GB+128GB WiFi 版本,19999 盧比(約合 1730 元人民币);8GB+128GB LTE 版本,21999 盧比(約合 1900 元人民币);8GB+256GB LTE 版本,23999 盧比(約合 2077 元人民币)。
不管從價格還是硬件配置來看,OnePlus Pad Go 都顯得非常不一加。
去年年底的一加九周年慶活動上,OPPO 宣布了新的雙品牌戰略,一加将作爲 OPPO 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鋒品牌,聚焦線上市場。
而一加也宣布未來三年的計劃,是成爲 2000+ 元,即中、高端線上手機市場的第一,随後我們就看到了一加重新梳理産品線,确立了一加數字旗艦系列、一加 Ace 數字系列、Ace Pro 系列以及 2000 元檔的 Ace V 系列四條産品線。
一加 Ace 2V,圖 / 一加
就算是包括平闆在内的其他産品,一加也選擇堅持中高端品牌的定位,從國内到海外市場,概不例外。有一段時間,一加在宣發中就經常強調「印度高端手機市場第一」的成績。這也符合國内外市場對于一加「中高端品牌」的一貫定位。
2013 年 12 月 17 日,劉作虎成立了一加。彼時,小米誕生不過兩年,榮耀更是剛剛落地一天。換言之,與如今家喻戶曉的小米、榮耀品牌一樣,一加也誕生在那個中國智能手機騰飛的「破曉時刻」。
不過與小米和榮耀大舉「性價比」的互聯網模式不同,一加誕生之初就确立了差異化的高端路線。劉作虎離職時,雷軍曾轉發微博歡迎後者加入互聯網手機的陣營。劉作虎卻回複,「不知道什麽是互聯網手機」。
劉作虎,圖 / 一加
但 OnePlus Pad Go 顯然打破了一加「中高端」既有品牌路線。
第一是在市場定位上,OnePlus Pad Go 意味着一加開始進入入門級市場,搶占平價平闆市場的份額。
第二是在配置上選擇了非常不「先鋒」的聯發科 G99,要知道一加宣布「三年計劃」以來都在強調「性能先鋒」「做好産品」等等,最次的核心處理器也是一加 Ace 2V 上的天玑 9000,至少也是上代旗艦芯片。
更大的問題是,OnePlus Pad Go 到底是一次止步于平闆市場的「意外」,還是一加全面轉變中高端路線的「号角」。
主流手機廠商現如今做平闆的邏輯其實都差不多,一方面利用在手機方面已有的技術、産品和品牌能力擴大收入規模;另一方面是因爲平闆與手機之間的強關聯性,以及協同效應。
尤其是在所有人都在強調和關心多設備互連的當下,平闆也好,外設也罷,都能在強化用戶認知的同時,也利用協同效應反哺手機業務。
圖 / 一加
而推出一款入門級平闆電腦,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作爲一加首款入門級的平闆電腦,OnePlus Pad Go 不僅是增加了一加産品的多樣性,擴大用戶覆蓋度,還在于入門級更低的購買門檻以及更加廣泛的用戶群體,可以由此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
平闆如此,手機也是如此。
這也是 OnePlus Pad Go 留下來的一大懸念,我們大可以将其視爲一加的一次「意外」,但考慮到作爲平闆産品,而且還是旗下第二款,OnePlus Pad Go 背後的商業決策大概率不會是一次簡單的「率性而爲」,而是意味着一加的嘗試,或是進攻的信号。
如果是後者,OnePlus Pad Go 的出現意味着一加手機的産品策略很可能也會發生大的改變,進而勢必會影響到全球手機市場的競争,當然也會影響到很多人選購手機時的決策。
對包括我在内的國内手機,這可能才是 OnePlus Pad Go 背後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題圖來自一加
End
鴻蒙系統支持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