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21 日訊(記者 王宏) 近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就 2022 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金融工作情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彙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做了最新發言。
他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複、總體回升向好。近期,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積累,亮點增多,預期好轉。工業、服務業增速均有所提升,市場銷售加快恢複,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高技術産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下一步,中國将更加關注經濟增長和可持續性方面的平衡,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爲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貨币金融環境
潘功勝表示,今年以來進一步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爲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
融資總量保持合理充裕方面:2023 年 1 月至 9 月,人民币貸款新增 19.75 萬億元,同比多增 1.58 萬億元。重點領域得到支持。截至 9 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 12.09 萬億元,同比增長 38.2%;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 2.42 萬億元,同比增長 22.6%。
發展普惠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方面:截至 9 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 28.7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4.1%;授信戶數超過 6107 萬戶,同比增長 13.3%。
此外,今年以來基礎金融服務得到提升;還實施重要基礎數據及資管産品等大數據統計、深入開展金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等工作;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币研發;加快推進省級地方征信平台建設,截至 9 月末已建成省級地方征信平台 29 家(含深圳),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 5 萬億元。
他表示,下一步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着力擴大内需、提振信心,助力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一是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二是完善薄弱環節金融服務。堅持 " 兩個毫不動搖 ",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加快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 " 敢貸、願貸、能貸、會貸 " 長效機制。三是強化經濟轉型升級金融支持。
四是支持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做好城中村改造、" 平急兩用 "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工作。支持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推動基礎設施領域和住房租賃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市場建設,盤活存量資産。
五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币研發試點。推進金融資産登記存管、清算結算、交易設施、交易報告庫以及重要支付、征信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統籌監管。
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将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
潘功勝表示,今年以來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金融機構總體穩健,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金融機構經營和監管指标處于合理區間、金融市場保持韌性和活力、健全金融監管制度、加強金融監管執法、推進金融法治建設、持之以恒嚴懲金融腐敗。
他表示,下一步要堅守金融監管主責主業,強化金融風險源頭管控。包括:一是強化審慎監管。把好金融機構準入關,嚴格股東資質審查,築牢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防火牆,堅決糾正違規關聯交易。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健全集團治理和對境外子公司的風險管控。分類推進中小金融機構監管。優化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指标計算标準。
二是依法将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金融活動必須持牌經營,嚴禁 " 無照駕駛 " 和超範圍經營,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監管處置非法金融活動,确保金融監管全覆蓋、無例外。強化地方金融監管,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合作。加強金融消費者适當性管理,強化投訴源頭治理,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是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加快推進金融穩定法立法工作,推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保險法、信托法、票據法、反洗錢法、外彙管理條例等重點法律法規修訂,推進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保險資金運用監督管理條例、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條例、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公司債券管理條例等重要立法修法項目。研究完善金融領域定期修法協調機制。四是強化金融反腐敗和人才隊伍建設。
金融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
潘功勝表示,今年以來金融改革不斷深化,金融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金融機構改革得到深化。持續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 一省一策 " 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穩步推動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和風險化解。進一步健全了中小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防大股東操縱和内部人控制。發展了多層次金融市場。
此外,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對外開放,完成開放新措施的法規修訂和制定。人民币國際化穩步推進,2023 年 1 月至 9 月人民币跨境收付規模 39 萬億元,同比上升 23%,人民币成爲我國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種。發布實施境内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優化升級跨國公司本外币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
潘功勝表示,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
一是優化金融機構結構。強化大型商業銀行主力軍作用,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推動中小銀行回歸本源和主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加長期資本供給,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各類專業投資機構長周期考核評價機制。穩妥有序推進信托行業轉型發展。強化保險保障功能,促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健康發展。促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
二是深化金融市場改革。三是提升金融業制度型開放水平。在安全可控前提下,進一步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構建與金融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适應的監管體系,提高駕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本領。紮實推進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工作,完善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内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推動形成常态化、可持續的中美審計合作機制。深化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研究推出一攬子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深入推進貿易外彙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币國際化,構建海外投資風險預警防控體系,維護外彙儲備資産安全和規模穩定。堅持多邊主義原則,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與治理,推動全球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