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去世一個多月了。
時間沒能淡化人們的思念,她反而被更頻繁地提及、追念 。
尤其涉及《中國好聲音》的錄音被曝後,越來越多人爲她感到不值。
網友集體聲讨,自發抵制節目及背後資本勢力。
牽動了關聯的股市震蕩。
上一季《中國好聲音》的評分暴跌至 2.4。
金星、韓紅、劉雅瑟、樂嘉等明星也紛紛爲其發聲。
歌手楊培安寫了申訴信厲聲追責。
内娛,正面臨着一次大清洗。
因爲這件事并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更暴露出節目、行業的沉疴,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後撤。
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李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還有很多和李玟一樣被這檔節目輕視、欺侮的人。
他們的遭遇,都不該被輕輕抹去——
11 年前,《中國好聲音》的現象級爆火,我們都有目共睹。
它以全新的盲選模式,變「評委」爲「導師」的新穎設定。
在那個選秀節目多到已經讓人審美疲勞的年代,給人眼前一亮的驚喜。
讓我們很快記住了像平安、吳莫愁、袁娅維等有天賦、有才華的音樂人。
一夜之間,所有人都在讨論這個節目。
楊坤的「32 場演唱會」成熱梗,華少的口播技能都成了熱議焦點。
以至于後來,像娃娃、關喆、艾怡良等已經成名的歌手也去節目裏鍍金。
多年熱度一騎絕塵。
母公司燦星也趁熱打鐵又推出《中國好歌曲》《蒙面歌王》等音綜。
這段時間,有不少人說,沒想到《好聲音》這個節目直到今天還在播。
的确,因節目本身質量和外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變化,它早已被大衆抛棄。
對今天的觀衆來說,尤其無法接受節目中不斷輸出的那套泛濫的夢想和廉價的感動。
因爲,熱潮逐漸褪去後,人們早已看清,真正以節目爲跳闆實現夢想的人寥寥無幾。
反而出現了不少被耽誤、被欺淩的「受害者」。
比如,學員徐海星因爲拒絕簽約遭雪藏、被威脅,長達數年被惡意炒作和網暴。
周深參加第三季後,簽約 5 年,卻完全沒有被重視,沒發過一張專輯。
合約到期後立刻劃清界限,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憑自己的努力,才成了無數人口中的寶藏歌手。
還有,據爆料,第一季的吉克隽逸,總決賽殺入前三強,也是因爲簽約環球而未簽約燦星而遭到打壓。
更有節目中人氣爆棚的吳莫愁,賽後完全沒有得到音樂創作的空間。
經紀公司将她困在「怪人」人設中,她被迫接各種風格古怪的廣告和商演,被要求唱自我羞辱的歌詞。
還被編造各種绯聞,遭到網友的誤解和攻擊,一度患上抑郁症,休整了三年才重新回歸。
還有已病逝的才女姚貝娜,比賽時被認爲是最有可能奪冠的選手,卻被臨時安排了一首難度極高的英文歌,導緻爆冷出局。
節目組還惡意剪輯她的畫面,讓她看起來像是沒禮貌地甩開那英,一度引起網友的謾罵和抵制。
第三季學員陳冰,被曝遭雪藏 9 年,沒有任何工作機會。
直到登上今年的《浪姐》,許多人才注意到:這麽能唱的歌手,怎麽之前一點水花都沒有?
她本人也點贊了網友替她鳴不平的評論,默認了這一事實。
導師們也台前台後、有意無意地曝出許多黑幕。
張惠妹安慰學員說,「不是你唱得不好,而是我們不能轉身。」
汪峰也委婉說出内幕:「你們的失敗不是因爲音樂上的失利,也不是因爲對方學員精彩的演唱。」
陳奕迅更是直接揭露,節目組導演會給一個學員多次上台機會。
楊坤不止一次吐槽過,第二季就開始演戲了。
劉歡也在第二季選擇退出好聲音,說自己不想成爲别人追逐夢想的絆腳石。
最新一季中,潘玮柏雙手放在腿上,椅子卻自行轉動的視頻片段也被傳開。
這些都說明,台面上的不公平已經存在了很久。
除了我們上述這些已經有了名聲的「受害者」,可想而知還有很多還沒有來得及被看見,就被迫消失的人。
爲什麽會出現這些現象?
很顯然,就是李玟的摯友甄妮所說的,「爲名爲利」。
節目爆火失去了本心,爲賺取更大的利益過度炒作、故意制造話題吸引大衆眼球。
節目看重的不再是音樂本身,而是播出後的效果。
它放大甚至杜撰學員的個人經曆,煽動情緒。
學員張玮琪爆料,很多學員的背景都是假的,很多都是有經驗的音樂人,但節目組會要求他們稱自己是素人,以達到反差性的效果。
張惠妹的妹妹張惠春和那英關系很好,之前出席金曲獎時還坐在一起,但在好聲音現場,那英卻表現得像是一無所知。
第一季冠軍梁博也曾正面爆料,節目組會提前給他寫好稿子,讓他誇大自己的感受,講自己收到第一把吉他時如何激動得「顫抖酥麻」。
導師之間愛才心切的搶奪戰,也在第一季之後,演變成了刻意爲之的固定套路。
陳奕迅說,導演會在耳返裏不斷要求他轉身,因爲已經有人轉了, 再轉一個人才能有搶學員的戲劇效果。
劉歡做客《锵锵三人行》時說,他希望節目将重點放在導師給的專業點評和在音樂上的指導意見。
可制作方卻更喜歡沖突性強、煽情性強的東西。
更惡劣的是,節目會通過内定選手,操縱比賽結果,直接攫取巨大利益。
金池曾公開發文吐槽,比賽結果早就内定好了,卻還假模假樣讓他們鼓動親友投票。
最後節目組爲了不讓她拿獎,又偷天換日讓她的四百多萬票一夜之間變成了四萬。
節目的無底線吸血,注定比賽難以公平。
平民舞台,成了富人專屬。
學員李嘉捷發文肯定了之前就有的傳言,稱決賽前十名都可以買,50 萬換一個轉身非空穴來風。
參加過第二季的梁曉珺,開直播講述親身經曆:
節目組把 50 多名海外選手忽悠回國,回來以後卻說名額滿了,不能參與錄制,就因爲給交了錢的學員預留了位置。
這檔音樂綜藝中,音樂早已成了最不被看重的。
對個人的層層盤剝,甚至延續到學員走下舞台後。
美其名曰爲了給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同時爲華語樂壇注入新鮮血液。
但實際上他們反倒利用年輕人對音樂的熱愛,将其當作賺錢工具。
學員張玮琪爆料,「沒有簽約,就不可能走到最後。夠聽話,就可能是冠軍。」
徐海星說節目播出後沒幾天,就被要求簽約,還騙她說公司是劉歡老師的公司。
簽的也是霸王條款,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甚至被威脅「如果今天不簽約,接下來你們等着看會發生什麽,海星這輩子從今天起就毀了。」
這檔曾經的爆款綜藝,得到了太多,也被自身的膨脹所反噬。
去年,總決賽改爲錄播,現場隻有 100 個觀衆。
李克勤戰隊的梁玉瑩以 44 人的投票,拿下總決賽冠軍,被認爲是最沒有公信力的冠軍。
奪冠後也處境尴尬,完全沒有打響名聲,也沒得到工作邀約。
曾經萬衆矚目的「好聲音冠軍」,如今已經成了群嘲的對象。
應了那句古話——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薮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這麽多年發生了這麽多不公平的現象。
可直到這次經由李玟的錄音,才引起大範圍的讨論。
而且實際上,李玟第一次發聲後也沒有結果。
去年她就已經控訴了好聲音。
因爲學員晉級問題,她當場發飙退出錄制。
曝光的現場視頻中,她向導演組質問比賽的公正性何在。
「爲什麽 73 分的有第二次機會,88.3 分的沒有第二次機會?」
她沒有得到回答。
在她離世後,人們才想起再替她追問下去。
人們才真正開始在意她的疑問,「這還有公道嗎?」
尤其又有新的錄音曝光,讓大衆了解了更多内情。
去年總決賽的助唱環節,李玟因爲患有腿疾,和學員提前說好錄制時手拉手唱,可以幫她支撐一下。
但沒想到,節目組沒有提前告知,擅自調整了原本安排好的站位,将學員叫到距她很遠的地方。
李玟唱了一半就支撐不住,當場摔倒,腿傷加重。
從播出畫面來看,李玟堅強地完成了表演。
但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那時她的痛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就像娛評人吳清功指出的,比賽是錄播,李玟摔倒了,導演分明可以喊停,之後讓他們再唱一遍。
但現實是,李玟摔倒後,導演沒有喊停,反而讓她忍痛坐在地上錄完節目。
節目播出後,李玟倒地的那一段隻剪了近景,切成了畫中畫,營造兩人同框的假象。
整期節目中她的部分也被剪得所剩無幾,對學員的悉心付出都被抹得一幹二淨。
收官夜後,李玟傷心不已,删光好聲音相關微博。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這麽大的反響,就在于很多人難以想象,節目組對這樣一個國際巨星都能如此冷漠和殘忍。
那麽,對更多沒有背景的普通學員又會是如何。
從學員、導師到賽制,在利益之手的全盤操縱下,《好聲音》早已失去了曾有過的溫度。
回想當初,《中國好聲音》完全是作爲高質量的素人選秀節目獲得觀衆首肯的。
不以貌取人的盲選形式,優質的視聽呈現,夢想導師助陣,對音樂精益求精的追求。
那時有各個年齡段、不同職業的參賽選手。
有 70 多歲的老人、有全職媽媽、有普通職員、有貨車司機、有美甲店店主、有農民、有學生 ……
彼時他們迥異的經曆和歌聲,帶給我們的是純粹的愉悅和感動。
聲音酷似鄧麗君的視障選手張玉霞,至今讓人難忘。
第一季的決賽現場,今天看也是神仙打架。
這一原本兼具專業性和人文關懷的節目,終究在資本炒作下,一點點淪爲冷血的利益角鬥場。
但,如果不是李玟,我們或許不會如此義憤填膺。
似乎很久之前,我們就接受了内娛沒有活人、資本流量當道的事實。
我們默認娛樂圈水深火熱的同時,也默認了明星精緻完美的外形,滴水不漏的發言,左右逢源的态度。
直到我們看到,李玟以如此狼狽的方式,執着地讨要最樸素的正義、夢想和良知。
今天,無數網友的忿忿不平和窮追不舍,不僅是爲她讨回公道。
也更像是接過了她的衣缽,再不願因循苟且、助纣爲虐。
我們都看清了,若仍以溫水煮青蛙的心态,任由價值倒錯,任由仗勢欺人。
那隻會讓内娛愈加發爛發臭,更多的無辜者被折損雙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