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很多地區都召開了兩會,紛紛傳出社保方面的利好!比如,2023 年養老金實現 19 年連漲是闆上釘釘的!有的省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養老金上漲列入了 " 十件實事 ",并預留了預算資金。
所以,有位退休老年朋友發朋友圈,說是自己的養老金賬戶多發了 1200 元,不是養老金補發,也不是取暖補貼,還以為是全國退休人員統一補發養老金呢?引得大家議論紛。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全國統一發 1200 元過節費是不可能的。
全國統一給退休人員發 1200 元過節費是不可能的。因為過節費是一種地方政策,一般不走養老基金體系,而是從走當地财政、社會福利或央企國企的轉移支付渠道,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這個财力的。
比如,山東某能源企業每月都會退休老人發一筆轉移支付的錢,不是社保發的,而是企業發的。比如,退休老人一個月收到兩筆錢,一筆是養老金,一筆是轉移支付的錢,正好是 1200 元,包括了住房補貼、物業補貼、水電氣補貼,等等。
這位老年朋友可能是剛剛退休,不太清楚這個特殊政策,所以才大驚小怪,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二】有些地區真的會發過節費的。
很多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每逢兩節(元旦與春節)期間都會給退休人員發放過節費,讓老人們歡度傳統佳節。這筆錢,有的走社保,有的走财政,有的走本單位的福利費。
尤其是條件好的公務、事業、央企、國企單位,都會給退休人員發放過節費。盡管這些單位的退休人員已經移交社會了,即:剝離了 " 辦社會 " 職能,但是,轉移支付的政策依然存在,這些單位還要出錢給退休人員發福利的。
有的單位實力雄厚,直接從福利費列支,福利還是非常豐厚的。比如,某單位在春節前慰問退休人員,出手就是 2000 元,對于副處級以上的退休領導,出手可能達到 5000 元。
有的城市也有良好的傳統,比如經濟發達地區的杭州、甯波等城市,在幾個傳統節日,都會給退休人員發過節費,标準從 800 元到 2000 元。所以,這位老年朋友很可能是收到了一筆 1200 元的過節費。
【三】全國 2.9 億退休人員心理不平衡了。
全國有 1.3 億企退人員和 1.7 億城鄉居民退休人員,可能隻有一小部分人員才有這樣的福利。比如說,民企、私企退休人員,直接推到社會上,原企業不會管你的,甚至說,原來的企業早就倒閉了。
所以,我們一方面為這一小部分幸福的群體祝福,一方面為大多數低收入群體感到不公平。好的人群,永遠都好;窮的人群,永遠都窮。
1957 年出生的老人,2022 年正好 65 歲。按照規定,在 2023 年就可以享受一些特殊待遇了,比如,一些地區給的高齡補貼和走訪慰問金。但是,這三類退休人員要哭倒了:
第一類是當年響應号召下崗分流、買斷工齡的退休工人,第二類是靈活就業人員中的退休人員,第三類是參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老人。這些人隻有一兩千甚至隻有一兩百元的養老金,兩眼欲穿,期盼溫暖。
PS:你支持嗎?多多轉發,讓社保部門看到,制定政策時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