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新浪科技 (ID:techsina),作者:鄭峻,題圖來自:AI 生成
全球需求下滑,中國市場承壓,電氣轉型不利,成本居高不下,德國老國企大衆汽車終于撐不住了。
一、本土首次關廠裁員
在昨天大衆汽車集團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的總部大會上,大衆汽車集團的員工工會主席丹尼埃拉 · 卡瓦羅(Daniela Cavallo)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她負責代表員工,與大衆汽車管理層進行勞資談判。
她告知員工,大衆汽車集團已經決定,在德國至少關閉三家工廠,同時對其他工廠進行大幅裁員,可能會有數萬人因此失業。即便那些沒有被裁的員工,也需要接受降薪 10%。大衆汽車在德國擁有 10 家工廠。
此外,大衆汽車還計劃剝離非核心業務,減少車型數量,下調汽車産量,以及削減生産線。看起來這家德國國民汽車巨頭即将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變,而影響則會波及德國經濟的各行各業。實際上,大衆汽車上個月就已經打過了預防針,提前暗示可能要關閉德國工廠。
按年銷量計算,大衆汽車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巨頭,去年銷量超過 830 萬輛,僅次于日本的豐田汽車(1045 萬輛)。除了大衆汽車品牌,大衆汽車集團旗下還包括了奧迪和保時捷兩大豪華品牌,以及賓利、斯科達、蘭博基尼、布加迪等海外品牌。
大衆汽車要在德國裁員關廠,這絕對是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因爲在這家汽車巨頭将近九十年的曆史上,從來沒有在本土關廠的經曆。而大衆汽車的裁員關廠計劃,也會給本就陷入停滞的德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
二、廢除雇傭保護協議
大衆汽車集團随後發表聲明稱,管理層會在未來的勞資協議中提出具體的削減勞動力成本的計劃;他們從 2023 年中就開始與工會談判,并在今年夏天明确告知," 經濟狀況惡化需要公司采取根本性重組 "。
大衆汽車管理委員會委員、人力資源負責人加納 · 基裏安(Gunnar Kilian)承認了關閉工廠的計劃。他表示," 目前的情況很嚴重,勞資談判的責任巨大。如果不采取全面措施,恢複公司的競争力,我們将無法承擔對未來的大量投資。"
大衆汽車乘用車部門負責人舍夫(Thomas Schafer)解釋稱,大衆汽車的德國工廠勞動力成本明顯高于行業标準,公司必須削減目前的業務結構。因爲産品需求萎縮,市場競争加劇,而德國本土的造車成本過高。
大衆汽車提到,占據公司将近四分之一份額的歐洲市場,在過去四年市場規模減少了 200 萬輛車,與此同時,公司的能源、人力以及原材料價格卻在增長。" 整個行業都在停滞,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複蘇。"
大衆汽車表示,爲了恢複競争力,必須廢除過去三十年的雇傭保護協議,節省下 100 億歐元的成本。雇傭保護協議是大衆汽車與工會達成的長期就業保護協議,限制了大衆汽車進行裁員以及降薪的能力。
三、工會原本要求加薪
但是,關廠裁員對工會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巨大心理沖擊。因爲他們正在與大衆汽車商談新的勞資協議,原本還想要求加薪 7%。在工會看來,考慮到德國過去兩年的通貨膨脹,這個漲薪幅度是合理的。德國政府數據顯示,去年德國通貨膨脹率爲 5.9%,但是食物價格上漲了 12.4%。
但現在工會卻得到了大衆要進行戰略緊縮的通知。不僅加薪成爲了泡影,大衆汽車員工現在要擔心的是能否保住自己的工作,數萬人都會被迫失業。即便幸運沒有被裁員的工人,也要面臨降薪 10% 的結果。
對于工人們來說,這是一個最壞的結果。工會已經威脅要取消原本定于周三進行的勞資談判,更不排除随後進行大規模罷工抗議的可能性。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那無疑是大衆汽車與工會的雙輸,大衆汽車本就慘淡的财務狀況可能會更加雪上加霜。
與美國工會 " 攤牌式罷工 " 不同,德國工會一直有 " 警告性罷工 " 的傳統,即在勞資談判期間先進行小規模罷工,以施壓企業。德國汽車工人工會 IG Metall 周二開始罷工,數千名工人周二停止工作要求漲薪,此次罷工主要涉及電氣工程以及金屬行業公司,涉及到寶馬、梅賽德斯奔馳以及大衆汽車旗下的保時捷工廠。
現在大衆汽車關閉工廠和大舉裁員,無疑會給本就陷入停滞的德國經濟帶來更大的沖擊。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戰略調整計劃,也是關系到德國經濟民生的政治問題,迫使德國政府不得不介入。
四、德國經濟支柱企業
盡管德國是汽車大國,擁有寶馬汽車、梅賽德斯奔馳、大衆汽車等諸多知名車企,但在德國本土,沒有哪家汽車公司能像大衆汽車這樣,對德國經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打個比方,大衆汽車就像是德國的老國企。
汽車是德國經濟的支柱産業。2022 年德國汽車産業總産值 4100 億歐元,在德國國内生産總值的占比在 5% 左右,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部門;汽車也是德國最重要的出口産業,占據了德國出口總額的 15%。
大衆汽車的名字(Volkswagen)就是德語裏面的人民 + 汽車。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辦伊始,這家公司就是爲了制造德國普通民衆買得起的汽車。二戰結束之後,大衆汽車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崛起,更與德國經濟重建與崛起密不可分。不誇張地說,大衆汽車的工廠和員工直接撐起了德國很多地區的經濟。
大衆汽車在德國有多巨無霸?2022 年大衆汽車集團總營收将近 2800 億歐元,這包括所有品牌的汽車以及服務相關收入。同年大衆出口總額 1800 億歐元,是德國最大的出口企業。相比走豪華産品路線的寶馬奔馳,大衆汽車從豪華車到中端車到入門車,提供了各個價位的所有産品選擇。
整個德國汽車産業雇傭了超過 80 萬名員工,間接創造的就業工作更是不計其數。而大衆汽車是德國最大的雇主,在沃爾夫斯堡、漢堡、漢諾威等地擁有 10 家工廠,雇傭了超過 12 萬名員工,其中一半的員工都在沃爾夫斯堡。
五、德國經濟雪上加霜
大衆汽車可以算是德國老國企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所有重大決策也需要得到德國地方政府的同意。這主要是因爲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持有大衆汽車 11.8% 的股權,折合 20% 的投票權,是大衆汽車的第二大股東。
大衆汽車總部就位于下薩克森州的沃爾夫斯堡,在該州的沃爾夫斯堡、漢諾威以及埃姆登等地擁有多家工廠,生産高爾夫、途觀、帕薩特等主力車型。
大衆汽車關閉工廠的決定需要下薩克森州政府的同意,而州長維爾(Stephan Weil)的态度将成爲決定性因素。他此前曾經表示,不會考慮關閉工廠(制造大量失業)。
大衆汽車關廠裁員的消息也驚動了聯邦政府。在大衆汽車工會公布裁員關廠消息的第二天,舒爾茨周二會見了包括大衆汽車 CEO 在内的諸多企業負責人,但預計短期不會有什麽結果。德國總理舒爾茨辦公室表示,大衆汽車的問題是自身管理層決策失誤,工人們不該成爲犧牲品。
舒爾茨政府當然不願看到大量失業。明年德國就将進行大選,舒爾茨的聯合政府本就承受着沉重壓力。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德國經濟是表現最爲低迷的,更是 G7 工業國中唯一經濟出現萎縮的國家。
德國政府本月預計,今年經濟可能會萎縮 0.2%,而此前的預期是增長 0.3%。德國經濟屬于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嚴重依賴于制造業與工作産品的出口,汽車則是最大的出口産業,而國内生産的能源供應則依賴于海外天然氣。
德國商業産業商會會長萬斯勒本(Martin Wansleben)對此表示,德國經濟面臨的不僅僅是周期性危機,更是頑固的結構性危機。過去一年,一方面是能源供應成本飙升,擡高了德國産品的生産成本,另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海外市場需求疲軟,市場競争加劇。這些内外交困的經濟困境都在汽車産業,尤其是大衆汽車上得到了明顯體現。
汽車行業協會 VDA 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随着進行電氣化轉型,德國汽車行業可能會在 2035 年之前減少高達 18.6 萬個就業崗位。VDA 在報告中寫道," 歐洲,尤其是德國,正在失去越來越多的國際競争力,這一點已經日益明顯。德國企業承受的電力價格比美國或者中國競争對手要高至多三倍。而且德國還有着最高的稅收,官僚負擔也在持續增加。"
六、中國市場難以維系
德國汽車行業除了本身的結構性問題,更面臨着海外市場銷量下滑的危機。除了歐洲市場需求低迷,中國市場競争加劇也讓大衆汽車承受重壓。他們越來越難以維持中國市場的銷量和市場份額。
對大衆汽車來說,中國市場有着最爲特殊的意義。今年是大衆汽車集團進入中國市場的 40 周年。作爲最早進入中國市場并建立合資公司的外資車企,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沒有哪家全球汽車巨頭,像大衆汽車這樣依賴中國市場。中國是大衆汽車最大的市場,2022 年在大衆全球銷量占比将近四成。
然而,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巨變,迅速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消費者日益青睐強勁崛起的國産電動車,這給以燃油車爲主的大衆汽車在中國的銷售帶來了明顯沖擊。
在中國銷量急劇增長的純電車市場,大衆汽車迄今依然沒有拿出真正有競争力的産品,與特斯拉、比亞迪以及其他諸多中國車企展開争奪。去年大衆汽車在中國純電動車交付量增長 23%,達到 19 萬輛,在大衆汽車在華銷量占比不到 6%。相比之下,去年中國電動車市場交付量整體增長 37%;特斯拉在華交付 60.36 萬輛,增長 37.3%。
2023 年大衆汽車集團各品牌在中國累計交付車輛 323.6 萬輛,同比增長 1.6%,增長低于大衆全球市場 12% 的幅度。雖然去年在中國市場重新增長,但相比疫情之前 2019 年的 423 萬輛,大衆汽車在華交付量仍然下滑了 23%。大衆汽車市場份額也從 19.8% 大幅下滑至 14%。換句話說,過去四年時間,大衆汽車在華交付量萎縮了将近四分之一。
大衆汽車集團 CEO 奧利弗 · 布盧姆(Oliver Blume)今年上半年接受采訪時坦率承認,面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激烈競争,大衆汽車已經無法繼續在中國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在他看來,未來大衆汽車能夠在高度競争且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獲得超過 10% 的占有率就是一個非常值得肯定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