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張蔚斐
圖|pexels
來源|成長的可能
《我在島嶼讀書》是一檔由餘華、蘇童、西川、黃蓓佳等作家對談閱讀感受的節目,在節目中,餘華提到了他對兒子的閱讀啓蒙教育。
和很多孩子一樣,在《哈利 · 波特》最流行的年代裏,受到周圍夥伴的影響,餘華的兒子也成了一個 " 哈迷 "。
" 他小的時候是《哈利 · 波特》最火的時候,我記得我自己給他推薦書的時候推薦的是大仲馬的書,《三劍客》、《基督山伯爵》,他讀完以後非常驚訝,他說:‘爸爸,還有比《哈利 · 波特》寫得更好的書。’他能區分出這個來。
到了他四年級、五年級,他就開始讀狄更斯了,基本上在他小學畢業前,狄更斯的書已經讀了一半。因爲要一步一步來,你要是先給他讀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不行,從此以後他就要對文學反感了。後來李小林(巴金的女兒)告訴我,巴金讓她讀的第一本外國小說就是大仲馬的《三劍客》。"
所以,要讓孩子們讀文學作品,最好是從大仲馬這樣的作家入手,情節性強一些。
著名兒童作家黃蓓佳則在跟餘華的對談中提到:" 給孩子推薦書,可以略高于他的年齡層次。讓他在讀的時候有一個墊腳往上的過程,在二年級的時候,推薦一些适合四五年級的。到四五年級時,可以給他讀中學的。"
大人一定不要低估孩子,哪怕孩子并不能第一時間領會書的精華,但是留下印象也是好的,孩子的要求永遠比你想象的要多一點、深一點,古怪一點。
在兒子十歲的時候,餘華給他制定了讀書計劃。" 根據我的觀察,他特别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最開始閱讀的兩部長篇小說就是我的《活着》、《許三觀賣血記》,看得出他很喜歡。" 餘華說,這兩部作品語言簡單,當時上小學三年級的他,能讀懂。
等兒子大一點了,餘華跟他說:" 你讀孩子書的時期要過去了,你要開始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了。
餘華推薦他閱讀大仲馬的《三劍客》,他讀完後跟我說,這個書比《哈利 · 波特》還要好。
" 于是我就讓他去讀《基督山伯爵》。讀到 1/4 時,他問我《基督山伯爵》是不是比《三劍客》更有名,我說在文學界,《基督山伯爵》的地位,的确比《三劍客》更高。他說他已經感覺到了,尤其是書中那段寫人在監獄裏的仇恨時寫得特别好。
此後,我又推薦他讀狄更斯的《大衛 · 科波菲爾》,小說講述了和他那樣大小的一個小孩,在 19 世紀的英國,一個人是怎麽闖蕩過來的。等他再看兩三部狄更斯的作品後,讓他開始讀莎士比亞的作品。"
餘華說:" 讀經典文學作品一定要從最好看的開始。我覺得,給孩子們讀的書,障礙越少越好。所以,魯迅的作品不适合小孩子看,從高中開始閱讀比較合适。我那時小學和中學學的都是魯迅,那個時候未必能完全明白。"
當被問到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推薦什麽讀物時,餘華提到:" 讀經典文學,起碼不會犯錯誤。"
19 世紀的文學作品的話,比如,大仲馬的書,小學就可以讀。《紅與黑》、《包法利夫人》等初中可以讀。托爾斯泰就适合高中讀。果戈理就最好高中畢業以後再讀,因爲比較枯燥。
20 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學後可以嘗試看《百年孤獨》,高中生可以看卡夫卡。而《洛麗塔》這樣的作品,在文學界地位非常高,但不适合青少年讀。
閱讀不是孤立的,尤其是中小學生,他們也需要夥伴。這夥伴,不能隻是父母,他們在讀完一本書後,更願意和同齡人分享交流。
" 我兒子在中學後就有讀書夥伴。雖然他們各自讀的書不一樣,但三五個人定期分享感受也是蠻好的。他們幾個朋友都是喜歡讀書看電影的,當然不一定是電影院的電影,而是網上找的好的電影、藝術電影。高中後,孩子畢竟有自己的思想了,有那麽幾個人經常互相交流非常好。" 餘華說。
附:餘華推薦書單
小學 ( 3 年紀以上 )
《活着》餘華
《哈利波特》J.K. 羅琳
《三劍客》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大仲馬
初中
《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
《董貝父子》
《大衛 · 科波菲爾》
《艱難時世》
《雙城記》
《遠大前程》
《哈姆雷特》
《奧賽羅》
《李爾王》
《麥克白》
《紅與黑》
《包法利夫人》
高中
魯迅的作品不建議初中讀,會看不懂。
魯迅經典作品:
《呐喊》
《中國小說史略》
《熱風》
《彷徨》
《墳》
《野草》
《朝花夕拾》
《狂人日記》
果戈裏
果戈裏的作品比較枯燥,所以放在高中再讀。
果戈裏經典作品《死魂靈》、《欽差大臣》
卡夫卡
《審判》《變形記》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