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内教育 CEO 孫滢在大會現場分享
芥末堆 阿宅 5 月 10 日報道
5 月 9 日,校長邦和芥末堆聯合主辦的 2023 中國素質教育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十屆校長邦全球教育産業博覽會在北京開幕。本次會議以 " 新時代、新教育、共享未來 " 爲主題,達内教育 CEO、童程童美業務負責人孫滢以《ChatGPT 之後的學習變革》爲題進行了分享。
孫滢表示,ChatGPT 技術問世之後,技術和應用以天爲單位快速向前叠代,AI2.0 時代真的到來了,強人工智能時代即将開啓。雖然 AI 是迄今爲止最接近人類智慧的技術,但同時也具有其局限性,AI 依然無法具備創造力、同理心和靈活性。因此,在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創造人工智能的工作、與人工智能密切協同的工作、凸顯人類稀缺性特質的工作将會始終存在。
同時,她認爲,ChatGPT 誕生以後,提問能力和思辨能力變得尤爲重要,而編程學習能夠培養面向 AI2.0 時代的三大思維能力——計算思維、工程思維、數據思維。
孫滢提到,童程童美未來教育研究院已經建立了 AI-STEM 研究中心,基于元認知、編程知識圖譜和 GPT,開始探索在 STEM 教育領域裏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工具。
"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個非常謹慎的開始。" 孫滢最後說,"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素質教育,教育應該是以知識爲載體,發展思維、構建能力的過程。"
以下爲嘉賓分享實錄,經編輯:
有人說,過去的 2022 年很有可能是人類曆史上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爲艱難的一年。2023 年,伴随着全球整體環境、宏觀環境和科技環境的變化,我們一起站在了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的時代拐點之上。新的時代對于教育創業者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包括戰略、産品、運營、組織還有技術等方方面面。所以,所有的素質教育公司已然成爲一個命運共同體。
我們作爲一個行業,在國家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标之下,我們如何找準定位,創造更大的價值,發揮更大的作用,那将是我們整個行業需要探索努力、爲之奮鬥的方向。很開心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交流我們的思考。
我是孫滢,來自達内教育,也是童程童美業務的負責人,2005 年我加入達内創業團隊,開啓了我 10 年的創業曆程。2014 年,我們成爲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 IT 職業教育公司,上市之後我開始了在海外爲期五年的深度探索學習 STEAM 教育的經曆。2020 年,在疫情最艱難的時期,我重新回歸達内的經營管理團隊,開始了一個 20 年經營曆史的教育公司的變革。
今天,穿越了經濟周期,我們飽含着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堅韌和不停叠代,我們依然站在這裏,我希望通過自己鼓舞越來越多的教育人,隻要秉承着對事業的熱愛,并且不停地叠代自己,我相信我們依然有下一個 10 年,下一個 20 年。
AI2.0 時代真的到來了
今天,作爲一家教育公司,我很想探讨一下 ChatGPT 誕生之後我們的學習需要發生怎樣的變革。
" 無論是碳基人類還是矽基機器人,我們沒有本質的區别,我們都需要被尊重。" 這句話來源于科幻文學巨匠亞瑟 · 克拉克在《2010 年:太空漫遊》這部科幻小說裏的一段對白,當時我們認爲那是一種奇思妙想。
然而,當 ChatGPT 問世之後,中國和美國的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加入到這場大語言模型的研發競賽中,技術和應用以天爲單位快速向前叠代——AI2.0 時代真的到來了,強人工智能時代即将開啓。
那種我們隻能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裏看到的人和機器人密切協同的場景,很有可能在不遠的未來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方面,我們爲那些偉大的技術誕生而産生的進步感到興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将會引發的就業環境、人類經濟結構的一系列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挑戰,坦白而言,讓我們每個人都爲之憂慮。
AI 将會取代哪些工作?
教育、思想和文化都将在技術一系列的推進下發生深刻的變化,面向人工智能時代,人類究竟需要發展哪些新的能力?在不遠的未來,AI 将會取代人類的哪些工作?
要談 AI 未來将會取代人類的哪些工作,我們可以從 AI 本身的優勢和 AI 本身的局限性開始。
AI 的優勢是什麽?相對于人類,AI 有超強的記憶力、計算能力,并且已經産生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是迄今爲止最接近人類智慧的技術。但與此同時,AI 在現階段也具有相應的局限性。在這裏我想引用李開複老師在《AI 未來進行式》中的觀點,他認爲直到 2042 年,AI 可能依然無法具備下面三項特質和能力:一是創造力;二是同理心;三是靈活性。
什麽是創造力?AI 無法進行創造、構思和戰略規劃。AI 非常适合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就已有的工作任務進行優化,它非常擅長的是将目标函數調到最優值,但到現在爲止依然無法進行複雜的規劃。雖然 GPT4.0 很有可能已經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推理能力,其智商可能達到了 80 或者 90,然而非常複雜的創新和統籌規劃能力 AI 依然不具備。
我們看同理心,雖然科研人員很努力地改善 AI 在情感互動方面的缺陷,然而它依然不具備關愛這樣的同理心。在人類需要真實的情感互動時,AI 很難給到真心的關懷,讓人類收獲心靈的慰藉。同時 AI 也不具備人類的奉獻、犧牲等偉大品質。
我們如何理解靈活性?在執行需要精确的、複雜的體力工作的時候,AI 不擅長,比如非常靈巧的手眼協作的動作。同時,在那些不确定的空間和非結構化的空間裏,AI 也難以精準地執行工作任務。
基于以上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分析和未來發展的預測,人和 AI 在未來應該如何分工?
對于那些重複執行的工作,AI 大部分是可以完成的,比如說電話銷售、保險審核、信貸審核。同時,那些需要高度社交、人和人之間交互,與此同時又有部分重複性的工作,将會由人和 AI 協同完成。
以我們教育行業爲例,在課堂裏 AI 可以負責作業的批改、考試的評分,還能夠完成一些标準化的課程教學,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練習輔導。而人類教師則可以專注于成爲善解人意的導師,用自己的同理心去理解、激勵、啓發學生,爲他們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啓迪,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習慣及情商。這是 AI 和人的協同。
對于那些需要創造力,但不需要社交互動的工作,AI 将幫助人類發揮更大的創造力和潛力。例如,科學家可以利用 AI 技術提高藥物研發的速度和精準度。
第四類工作,既需要創造力又需要高度社交,還需要做複雜的分析和決策,這類工作将會成爲未來人工智能時代人類職業的稀缺性,創業者、CEO、企業家,這些工作是很難被 AI 所取代的。
我們從這頁 PPT 裏看到的圖是把職業分爲智力型和勞力型兩種,圖中列出了不同職業的能力結構中,對創造力和社交技能的要求,分布在圖中右上方的工作難以被 AI 取代,而左下方象限的工作更适合 AI。
所以,人工智能時代開啓,工作并不會消失,但工作任務将會發生變化,面向人工智能時代,有三類工作将會始終存在。
第一類,創造人工智能的工作。
第二類,與人工智能密切協同的工作。
第三類,凸顯人類稀缺特質的工作。
AI2.0 時代的學習變革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會問,AI 時代我們應該學什麽?
我想說,相對于學什麽," 怎麽學 " 變得更加重要和緊迫。我們需要建立對學習本身的科學認知,隻有科學地理解學習,在以學生爲個體的科學的學習體系之上去構建我們教育體系,才是面向未來教育體系應該發生的變化。
我們提到學習,腦海裏會出現這些語言:學習好嗎?上課、寫作業、做題、考試、升學。确實,上課、看書、記筆記、刷題這些都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知識的獲取,但它是對過去已經被證明正确的理論知識的獲取,它隻在學習的最基礎、最表層的層次。對于知識的獲取不僅僅是對過去被證明的正确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還有對過程知識的探索,以及發展創立新知識。
如果我們把現在學生 80% 的時間都用在了對過去知識的記憶上,事實上那些隻要通過記憶和反複訓練就能夠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定會被人工智能所淘汰,這是我們基于學習需要重新思考和變革的。
如果 GPT 誕生之後,這種大型語言模型僅僅服務于對過去知識的學習、記憶、考試、刷題、解答,即使有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工具,我們依然無法構建科學的學習體系,我們依然無法幫助那些孩子勝任面向未來的挑戰和要求,所以我們需要知道學習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反思。
什麽是反思?當我們接觸新知識和新信息的時候,我們會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很多時候孩子會把新知識和他原有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深度的融合,而成人會把新的知識和新的信息和自己過去已有的經驗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反思的過程。這個空間需要探究,需要提問,甚至需要在實踐中有所體驗。而反思就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内化的過程,形成我們自己的認知,不斷發展我們自己思維的過程。很顯然,反思需要具備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需要給孩子一定的包容。
學習的第三個層次是智慧。智慧才是我們學習最終的目标,才是學習的真谛。智慧是通過複雜的信息分析和處理做出選擇和決策,智慧就是要發現事物本質的規律,智慧是一種直覺也是創造力。我們通常說,學習是當你把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都忘記了之後,剩下的一部分就是智慧。
很顯然智慧的沉澱也需要足夠包容,需要空間,一種來自于自己心裏的自信被認可,可以探索的空間對于學習本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隻有擁有了這樣的空間,不斷形成個人的智慧,才會進行更好的反思,有了更好的反思才更有利于吸取快速出現的新知識和信息,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ChatGPT 誕生後,哪些能力非常重要?
ChatGPT 誕生以後,很多業界領袖表達了在這樣的節點下,兩種能力變得非常重要:提問能力和思辨能力。思辨的能力,是你需要鑒别 ChatGPT 提供給你的信息。
提問的能力是如何發展和構建的?在不同階段,提問能力由不同的學習品質構建而來,小孩子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我們要鼓勵他所有的提問。再大一點的時候,除了持續探究之外,有了一定知識的積累就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再大一點,不僅有單學科的知識能力,還要有跨學科的知識積累,隻有這樣才能提出越來越複雜的問題,有越來越好的解決方案,然後持續叠代。
我們千萬不要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用教育行爲扼殺了孩子可能養成提問能力的各種學習品質。教育的變革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它需要很長的時間,而教育的變化是滞後于技術和産業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依然可以把它拆解開,到底變革從哪發生?
我們的孩子處于四位一體教育當中," 一體 " 是教育本身," 四位 " 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個人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個人教育是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最敏感、可以發生變化的部分,我們作爲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在這個階段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們不應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不應該是第二個學校的課堂,而應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爲孩子提供更豐富多彩的其他學習體驗,并且在教育變革過程中,由我們的靈活探索提供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實踐案例,這是我們的定位和我們應該發揮的作用。
本着對科學學習持續的積累,我們在學習體系當中構建知識、思維、能力三維學習體系,我們在項目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中注重四種思維的養成: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創造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最後我們歸根結底是要構建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他的學習能力,學習品質又分爲動力型學習品質、過程型學習品質和結果型學習品質。
我們在教學組織過程中,采用螺旋式知識講解,堅持 PBL、CBL、體驗探究式教學,我們面向學生的評價是基于學習路徑的評價,而不是基于結果的評價。通過 STEM 教育,通過對機器人和編程的學習,孩子還可以發展三種面向未來很重要的思維能力:
計算思維:發展解決複雜問題的思維。
工程思維:幫助孩子提高解決未知問題和創新實踐的能力。
數據思維:處理分析不斷累加的數據,更好的做出判斷和決策的能力。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素質教育
接下來,我想探讨一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要如何在教育領域中應用。
第一個層面,我們需要清楚 AI 的特點,大多數情況下,人工智能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業務流程或者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是對現有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造,AI 重在提升效率,而非發明新的流程和新業務。未來 3-5 年,不僅僅是高科技領域,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爲自己的業務流程引入 AI+ 的思維。在大型通用語言模型基礎上,各個垂類的模型研發将會廣泛發生,幫助我們改造流程和提高效率。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并不是難點和重點,真正的重點在于我們對業務流程的拆解,精準定義業務問題、解決方案和業務流程的再造,所以基本功是我們自己對所在行業和自身業務的理解。
第二個層面,AIGC 這類工具在學習當中要如何應用?是幫助孩子更快地寫作業嗎?不會解答的問題讓人工智能工具來回答,快速地交上去嗎?還是幫助孩子寫一篇文章?如果人工智能工具這樣應用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無疑是對他們思維和能力的扼殺,所以我在這分享了一個案例,這是目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作爲學習助理的案例。
在算數學時,如果算錯了,AI 不會幫你算或直接給正确答案,而是提醒你,好像哪裏有個小錯誤,引導學生、教學生怎麽想與做,讓學生從錯誤中也能學習。
要寫一篇文章時,AI 給學生寫作的建議與提醒,而不是替學生寫出來。
當課程學到曆史、社會科學時,AI 會假扮成曆史人物,讓學生穿越時空采訪當時的人。
當學生要準備考試時,AI 診斷個别學生的強、弱項,給他們量身訂做、突破瓶頸的練習。
我們在上個月建立了童程童美未來教育研究院 AI-STEM 研究中心,我們基于元認知和編程知識圖譜,結合 GPT,開始探索在 STEM 教育領域裏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工具,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個非常謹慎的開始。教育是和孩子聯結在一起的,我們需要把自己要達成的商業目标和孩子長期健康成長與科學的學習聯結在一起,教育是一個很慢的行業。
歸根結底所有的學習,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素質教育。不是說唱歌、跳舞和編程就是素質教育,語文、數學、英語就是非素質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素質教育,教育應該是以知識爲載體,發展思維、構建能力的過程。
讓我們一起努力,爲未知而教,爲未來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