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貝克街的亡靈》補一張電影票
文|龍承菲
編輯|趙普通
柯南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在今日重映,上映前,貓眼專業版的 " 想看 " 人數就超過 20 萬,直逼去年上映的新劇場版《萬聖夜的新娘》。
《貝克街的亡靈》是 2002 年播出的柯南劇場版電影。二十年的時光足夠讓當年的小學生長大,也足夠把柯南經典的劇場版翻來覆去地看個十幾遍。絕大多數柯南迷對這部劇場版的劇情已經爛熟于心,但仍然不妨礙他們走進電影院,再給這部劇場版補上一張票。
有 22 萬人在豆瓣給這部劇場版打出了 8.8 的高分,且無論在國内還是日本的評分網站,《貝克街的亡靈》都是曆屆劇場版中的最高分,被視作《名偵探柯南》曆代劇場版的 " 巅峰之作 "。
20 年來,每年一部的劇場版都是吸金利器,穩坐日本電影票房年榜前列。隻是,在電影院裏看柯南踢足球的觀衆,可能很難再看到《貝克街的亡靈》這樣的劇場版了。
《貝克街》爲什麽是神?
《貝克街的亡靈》的故事發生在一款名爲《繭》的遊戲的發布會現場,這款遊戲的玩家會進入一個外形類似蠶繭的 " 膠囊 " 外設中,在虛拟世界高度沉浸式體驗遊戲。發布會現場發生兇案後,柯南意識到兇殺案的線索就在遊戲之中,于是進入了 " 繭 ",結果被人工智能諾亞方舟控制,隻有走到終點、獲得遊戲勝利,才能從虛拟世界脫出。
這在柯南劇場版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舞台設計——《貝克街》首次将故事的主線從現實世界抽離,放進了遊戲中 " 十九世紀末的倫敦 ",并直接引入了柯南最愛的福爾摩斯,和十九世紀真實的連環殺手 " 開膛手傑克 "。
二次元的日本不受牛頓管轄,但十九世紀末的倫敦可以。諾亞方舟在遊戲開始就禁止作爲 " 外援 " 的家長們和玩家聯系,表面上是切斷了柯南父子的通訊,實際上把阿笠博士給的變聲器、球鞋、腰帶也全部包含在内,《貝克街》也因此成爲唯一一部柯南沒有用到任何道具的劇場版,讓遊戲裏的 " 危機 " 更加緊迫了。
從叙事角度來說,《貝克街》采用的是往期柯南劇場版裏少見、但符合電影邏輯的雙線叙事,柯南在 " 繭 " 中的冒險和工藤優作在現場的推理分别展開,最終卻能夠彙聚到同樣的結果,即真兇伏法,天才少年弘樹死亡的真相大白。柯南和優作之間的父子之情,也能夠和弘樹樫村的父子情誼之間形成對照。
單論推理手法的精巧,《貝克街》中的謎題會顯得過于簡單——死者是《繭》的遊戲制作人樫村,但兇手的作案經過在影片開頭就被完整地呈現了出來。全篇中和兇殺案有關的懸念,幾乎隻剩下遊戲裏 " 開膛手傑克 " 的真實身份。
即使作品的多處設計被觀衆調侃爲 " 柯學 ",《名偵探柯南》的背景大緻還是現實社會,隻有在《魔術快鬥》相關的作品出現了魔法等奇幻元素。《貝克街》加入的類似《頭号玩家》的虛拟遊戲設計,在原本的推理内容中加入了新的 " 科幻推理 " 元素,足夠讓觀衆找到新鮮感。
另一方面,《名偵探柯南》主線中一旦出現人員傷亡就往往是帶有沉重意味的生離死别,重要角色的減員需要反複斟酌。TV 動畫特别篇 " 震動警視廳的 1000 萬人質 " 裏殉職的松田陣平成爲觀衆的 " 白月光 ",也正因爲悲劇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
而《貝克街》的 " 遊戲 " 設計,讓主要角色的 " 生離死别 " 成爲可能,少年偵探團都和柯南完成了短暫的分别,更不用說幫助柯南擋下坍塌碎石的灰原哀、主動跳下火車和兇手同歸于盡的毛利蘭,都會更有感情張力——這也成爲該劇場版女性角色刻畫優秀的佐證之一。
此外,《貝克街》對于社會議題的上升,在整部柯南劇場版中都是少見的。
50 人的遊戲玩家候選名單,均爲門閥權貴的繼承人,灰原哀在宴會場上對這種世襲制度的諷刺,都是對日本政界等傳統世襲制度的批駁,這段知名台詞甚至被央視引用至《新聞直播間》的節目之中。而諾亞方舟導緻的 " 日本未來危機 ",又表現出當時的創作者對于人工智能的畏懼和思考。
不過,《貝克街》的表達也相當克制。被選中進入遊戲的二代們,被遊戲中其他人所感染,學會了團結友愛、将心比心而獲得成長。諾亞方舟這個人工智能在一切落幕、弘樹 " 大仇得報 " 之後,也選擇像神話故事裏那樣消失在網絡海洋的盡頭——這或許也是《貝克街》作爲商業電影給出的,相對溫情的回答。
柯南劇場版,再無《貝克街》
時至今日,《名偵探柯南》還能産出如同《貝克街的亡靈》一樣的劇場版嗎?答案在大多數追随柯南至今的觀衆心中,可能都是否定的。
《貝克街》勝在腦洞大開的故事背景和環環相扣的劇情節奏,推理屬性并不強,但仍然可以算作柯南劇場版前期 " 故事嚴謹 " 的那一類。到了 2005 年的第九部劇場版《水平線上的陰謀》,推理的硬核程度在曆屆柯南劇場版中都在前列,毛利小五郎終于迎來高光時刻也算得上表現可圈可點,但或許是叙事節奏出了問題,本土票房僅有 21.5 億日元,在柯南劇場版中幾乎是倒數水平。
随着時間的推移、IP 的老化,柯南劇場版作爲一年一度的院線商業電影,自然需要找尋最能帶來商業利益的路徑。
而懸疑推理曆來不是商業電影的核心,足夠高人氣的 " 流量演員 "、能讓觀衆燃起來的動作大片,才是永遠的票房密碼。
從《銀翼的魔術師》開始執導柯南劇場版的山本泰一郎,一直在尋找将能帶來票房的商業元素更好結合的方法。在第十部劇場版《偵探們的鎮魂歌》裏,爲了 " 十周年 " 的特定紀念,柯南劇場版就首次打出了基德、平次甚至白馬的高人氣角色陣容,還有一段激烈的追逐戲。
如果說《貝克街》的緊迫感在于不在遊戲中勝利就會永遠沉睡,《偵探們的鎮魂歌》也設置了類似的困局,即沒找出真相,小蘭、和葉與少年偵探團就會被炸彈炸死。
到了靜野孔文執導的時期,柯南劇場版一路向能猜到劇情的商業大片走去:開頭出現的标志性建築一定會慘遭炸毀,柯南的足球和彈力腰帶一定要發揮重要作用,阿笠博士負責出諧音梗謎題,少年偵探團負責闖禍,灰原哀是查資料工具人,毛利蘭遇到危機時一定會在心裏呼喊新一的名字。
整個 IP 中的人氣角色,像是商業大片要帶上流量吸引票房一樣,會成爲劇場版戲份吃重的重要配角。
《零之執行人》把安室透捧成了國民頂流,《唐紅的戀歌》《绀青之拳》分别帶上老牌人氣角色平次和基德,近兩年這種趨勢愈演愈烈,《绯色的子彈》帶上赤井秀一一家,《萬聖夜的新娘》有大篇幅的 " 警校五人組 " 回憶,即将上映的第 26 部劇場版《黑鐵的魚影》,更是直接甩出一手最高規格的豪華陣容:赤井秀一、安室透加上黑衣組織全員出動,劇情的核心配角變成了高人氣女二灰原哀。
推理内容反而不用那麽嚴謹,第十九部劇場版《業火的向日葵》裏,兇手最終被揭曉時,關鍵證據是她的犯罪計劃書保存在電腦裏沒有删除,這樣過于荒誕的纰漏當時引發了連串的網友吐槽。
如今的柯南劇場版,更多走向了對 TV 版進行商業大片式的拓展。粉絲向的、爲人物服務的内容增多,像《貝克街的亡靈》這樣将整個故事舞台都進行大規模創新的劇場版,在近年來基本見不到了。
這是柯南劇場版發展的商業選擇,也是當年被《貝克街》感動過的,觀衆的遺憾。
那些每年走進電影院的觀衆,也很少會對新劇場版的劇情抱有過高期待。隻是當年看柯南被圖書館館長吓壞了的小朋友們長大了,願意每年都來爲情懷再買一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