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腕兒 今日報道
3 月 24 日消息,劇點短劇副總經理劉羽硯淩晨在朋友圈發飙怒斥著名影視劇編劇汪海林點評短劇是不懂裝懂,胡亂指點江山。
劉羽硯是劇點短劇的副總經理,公司擅長做男頻題材,最知名的爆款作品當屬《龍王令》,是不折不扣的資深短劇從業者。
汪海林是誰?
汪海林,中國内地編劇、監制、制片人、影評人。
搜索相關信息來看,汪海林很喜歡點評和開炮,在影視圈内應該具有較高知名度。畢竟,上古時代的《鐵齒銅牙紀曉岚》還是讓很多人熟悉的。
究竟是什麽内容,讓短劇公司的年輕高管震怒,不惜發朋友圈怒斥這位出生于 1971 年的 53 歲老人?
這麽不尊老愛幼了嗎?就因爲你是當下如日中天的短劇公司高管?哪個行業不都得講究論資排輩,爾等小輩,豈敢如此語氣對老前輩說話?
新腕兒懷着激動的心情點開了這段視頻。
看完之後,我們特麽也很憤怒。
從這段短短的 2 分鍾視頻裏面,我們看到了這位影視圈老前輩在短劇面前的狼狽不堪,因爲他真的沒懂,說了很多錯誤的信息而不自知,誤導外界,同時極大破壞了外界對傳統影視圈專家的認知判斷。
他是怎麽說的呢?
截圖省流版:
詳細文字版:
汪海林:可能投流投了 3.8 億,最後收入 4 億,這有可能。因爲微短劇目前的盈利模式還是有一定問題的,它大量的依靠投流,并不是說我們創作出一個好的微短劇,靠内容在賺錢,不是說因爲内容特别好收到了 4 億多,而是靠我的流量的投入去兌換成多少收入,那麽其實短劇的生命線是掌握在投流公司。這個在業态來講,我認爲是不健康的,如果是出現了作品本身能夠兌現 4 億多,這是一個良性的、優勢的業态。但是現在的狀況是畸形的,因爲我知道了解一些微短劇的創作人、創作公司,比如說這個微短劇需要 150 萬的成本,他做完了以後有投流公司找他 200 萬買斷。那麽對他來說,有 50 萬賺他就出手了,他就賣了。然後投流公司投入 2000 萬投流,最後收了 5000 萬,那麽是投流公司賺了 3000 萬,而不是制作公司賺走的。
新腕兒點評:喪失基本信息判斷力,不懂裝懂,胡言亂語,裝大尾巴狼
熟悉短劇的從業者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哪。
首先是汪海林輕易相信了那篇《北京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 4 億》的錯誤報道,從這點看,貴爲知名編劇和影視從業者的汪海林的信息鑒别能力和普通吃瓜群衆沒什麽區别。
其次是完全錯誤的理解了短劇的投流環節。
第一個錯誤是短劇行業基本不存在投入 2000 萬收了 5000 萬的好事,ROI 做到了 1:2.5,你是神仙啊。這讓圈内人笑話,現在能做到 1:1.5 的都得被頂禮膜拜,多數都在 1:1.2 左右掙紮,更多是負的 ROI。
你這純屬妖魔化投流化公司,你讓那些沒日沒夜投流的小兄弟們背了多大黑鍋啊。
第二個錯誤是把投流公司和播出平台混淆了。即便上面的第一個錯誤成立,3000 萬也不是被投流公司賺走了,而是被抖音、騰訊和快手這樣的流量播出平台賺走了。
而且他還說,短劇的生命線掌握在投流公司手裏。
所有投流公司的從業者都應該給你磕頭上香,你是第一個把他們的地位捧到這麽高的人。
你在點評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搞清楚這個環節的各個角色?
你看,短短 2 分鍾的采訪,出現了如此重大的基礎信息錯誤,作爲資深老編劇,幹嘛非要去做節目蹭熱度,出來丢人現眼啊。
所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這個道理,你基礎信息都錯了,你對行業的點評何來可信度?太讓人看笑話了。
關鍵是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錯了。
真的好難相信一個有着幾十年文字和影視從業經驗的老人可以張口就來這麽多錯誤的信息。
當然,53 歲的老人并不算老,腿腳都還能活動。但你既然要指點江山,那就應該掌握基本正确信息。
新腕兒願意做那個說你一直沒穿衣服的小孩。你現在在裸奔知道嗎?
老年男人的裸奔醜态,都在這 2 分鍾采訪裏了,你趕緊的,回家穿上衣服。
當然也要感謝你,再次讓外界打破了對所謂專家的印象。
請你好好的,認認真真的,找短劇圈内的懂行人士聊一聊,多走走,多看看。
多動腿,少動嘴。
你看看,你那點對短劇行業的認知和分析還趕不上路邊的吃瓜群衆。
劉網友直接說你太不了解豎屏短劇。
我們很懷疑你連豎屏短劇,橫屏短劇,平台短劇,付費短劇這些概念都分不清楚。
唐網友說,不懂就不要帶節奏。
導演啊浩說,你看就是不懂行。
你看多丢人啊,導演都說你不懂行。
我們再來看看主持人和他的另一組對話,也是頗爲搞笑,集體缺乏信息判斷力。
這倆不會認爲說的北京夫婦月進賬 4 億是這家公司和咪蒙故意放出來吸引外面投資短劇的吧?
這簡直就是搞笑。
那篇媒體報道錯誤百出,信息拼湊,但凡多使用百度,都可以看到當事公司和新腕兒當時的辟謠帖。
百度又不付費,幹嘛不用。
主持人還是堅持認爲這是故意炒作上熱搜,汪海林對此附和說可以随便說數字。
兩位從一開始就搞錯了,這信息并非北京夫婦公司和咪蒙對外釋放的,什麽吸引投資,什麽炒作上熱搜,作爲短劇行業媒體,新腕兒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兩位,你們兩位聊天的基本信息點全錯。
如果你們有幸看到本文,并再次回首看你們的節目時,你們會不會有一些羞愧?
哪怕一絲絲對自己不懂裝懂做出錯誤評價損害自己名聲的後悔和臉紅。
你們會有嗎?
沒有人有權利阻止任何人分析和評論任何行業,但基礎前提是,你得建立在正确的客觀信息上。
這老臉,是在被打啊,老繭是厚,但也真的疼啊。
無論今後短劇行業如何走向,但你發表過的這番錯誤言論,會一直被保存在互聯網上。
好自爲之啊,汪海林,汪老師。
你還可以看看,同樣是傳統影視圈的資深人士。
短劇行業作爲新生事物,确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不管什麽問題,評價和分析都應該建立在客觀信息之上,不懂裝懂很容易被人嘲笑。
你要真不懂,你看看朋友圈怒斥你的劉羽硯,人家是怎麽做短劇的。
劉羽硯參加了 3 月 9 日新腕兒主辦的首屆短劇高峰論壇,發表了《豎屏短劇的現在與未來》主題演講。
他的分享分爲四個闆塊:
一、短劇爆款是怎樣形成的
首先看短劇爆款是怎樣形成的。在座有很多是制作團隊,以及很多影視轉向短劇方向的朋友,大家都想做爆款,爆款是每個人期望的,所以每次開機就喊充值過億。怎樣形成爆款呢?它是比較簡單明了的東西,項目爆量加上回收好就是爆款,爆量就是每次廣告可以吸引用戶進入小程序觀看作品就是爆量,回收好就是點進去比較有比較高的付費,回收就不錯,那這肯定就是一個爆款了。
這裏分析一個案例,就是去年 7 月份拍攝、9 月份上映,我覺得是我們平台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龍王令 2 之風起洪城》,類型是戰神、複仇,上線是 9 月 13 日,我們公司内部評價是既成功又失敗的項目,我們當日充值是 1100 萬,可以說當時做得非常不錯,也就是在爆量環節做得不錯,但是第二個月充值直線下滑,所以我們投流回報非常低。所以我們做好了第一部,沒有做好第二部。
我們分析一下,這部作品是強戰神風格,在中期和後期已經把它做成類似于贅婿的項目,讓它看起來不是前十集到二十集的情緒,當情緒不符合前面的情緒,觀衆就走了。所以我們的爆量做得比較好,首充是比較好的,但是後期比較不好所以導緻了這樣的結果。但是它和《龍王令》的第一部比起來,相差甚遠,所以我們認爲是既成功又失敗的産品。
第二個案例分析,也是我們平台去年 10 月 5 日上台的一部影片《史上第一纨绔》,可能很多朋友對這部作品不是很熟悉,不是一個爆款,但是它是男頻系列非常成功的項目。它的剛開始 300 多萬,也算不錯,相比現象級爆款來說比較弱,但是它一直持續了 60 天左右的時間,每天都有百萬、百萬的成績,所以這個項目的總體充值超過了《龍王令 2》近 2000 萬,但它從來沒有在平台上出現過,因爲它當日充值比較低。
首先它的爆量能力不及《龍王令 2》,但持續能力遠遠超過《龍王令》,《龍王令》是強情緒,非常容易爆量,但是《史上第一纨绔》不屬于強情緒,是娓娓道來。在中間不脫離整體故事脈絡的小爆量環節,慢慢就形成了非常小的長尾效應。所以我們在制作的過程中要形成爆量,要有完整的故事線,有的團隊認爲隻做好前三集,這是不對的。
在起量素質邏輯,在男頻方面極緻的情緒是很重要的,因爲用戶在 3 秒鍾或者 5 秒鍾可能就滑走了,如果第一時間無法抓住眼球就會滑走,劇再好看,他也不會看。我們在拍攝以及做劇本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哪些素材準備起量,情緒有沒有到極緻,沒有到就要頂到極緻。
第二個是簡潔的表達思路,因爲我們的表達一定要夠簡潔,一定要讓大家知道你在幹嘛,如果 3 秒、5 秒都感受不到在幹什麽就切走了。
第三個是争議性的話題,當下熱門的話題也可以放在起量素材裏,比如最近很火的素材天量彩禮,它本身在社會上具有很強的社會話題,大家看到這個話題了,可能就會繼續看。
第四個是畫面形式感,這是比較有争議的,有的人說平台做短劇的時候打得天翻地覆,到底有沒有用?我的經驗是有用。
有的人說打戲、動作戲增加成本,爲什麽還要做,有的團隊沒有這麽多動作戲還是爆了,在我看來,有的人覺得我們的戲形式大于内容,但是我覺得形式本身就是一種内容。所有的動作、場面是爲了烘托情緒,隻要是爲情緒服務的環節我覺得都是有用的。所以,我覺得畫面和形式都是比較重要的。
回收高的邏輯:第一,持續的情緒疊加,剛才提到的《史上第一纨绔》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它的每個情緒都是往上走,往下走一會兒就拔上去,就讓人持續上頭,想知道後面是什麽。
第二,巧妙的期待感設計,它的每集情緒卡點設計都非常精細,所以有的情緒發生 30 集、40 集還會回來看發生了什麽東西。地,角色恰到好處的演繹,這就是代入感,我們一定要做到所選擇的角色是符合人物。符合人物的意思就是一個演員演壞人就臉譜化,臉譜化的表演會更有代入感,讓觀衆一看就知道 ta 是好人還是壞人,尤其是故事脈絡比較渙散的情況下。第四,完整的故事線脈絡,讓人看到最後都有期待。
然後是女頻案例的分析,我們在春節檔出了一部劇,叫做《熱辣滾燙之華麗變身》。這部劇也有很多争議,因爲有人說從一個胖子變成瘦子都是一樣的,其實我們認爲胖變受本身就具有話題性,我們題材沒有更多的創新,而是内核,它就是追妻火葬場,老婆離開,變美之後,老公回來追她。隻是加了一些情緒,它和這個女人輝煌了,事業成功了,變美了,老公回來了,不一樣。但是我們做的是胖子變成瘦子,情緒上的疊加,導緻我們這部戲和一般的虐戀、追妻火葬場有區别。剛好趕上電影,所以成爲了爆款,我們的特點是改變 + 追妻 + 爽 + 減肥熱點,所以成了一個非常不錯的項目。
第二個案例也是一部女頻,是我們 24 年 2 月 23 日上線,主要是高效風格,主演是徐藝真老師,這樣的戲非常吃演員,因爲它的主要特點就是甜。我們看到很多戲男女主很有 CP 感,但是觀衆就是感覺不到甜。這部戲的成功原因,徐老師的表演非常好,是這部戲成功很大的原因,還有一個是因爲這部戲的女主徐老師前期是個傻子,後來不傻了,成爲了爆款。
二、短劇内容的方向和制作方向
首先我們的内容方向到底要拍是比較好的,就要清楚付費群體。男頻的生活圈子相對比較窄,基本上緊密圍繞着親戚、鄰裏的,所以男頻短劇反派基本是親近的人,丈母娘、嶽父、老婆、小姨子等等,因爲小鎮上隻有這些人,如果反派設計成太遠的人,關聯不到。
第二,主觀和認知相對局限,理解能力不高,非黑即白,所以劇本創作人設的時候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好人,人要極度臉譜化,不要好寫好人也有壞心思、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觀衆不會覺得你深刻,反而覺得莫名其妙,因爲我們在家裏躺在沙發上看劇的時候,看到壞人變好會覺得 ta 爲什麽會變好。
第三,中老女性也是付費短劇的人群,其需求長期以來是被大衆忽視的。男人的需求就是功成名就被完人敬仰,小人物逆襲、年代重生、今傳穿、戰神回歸等等,這就是内核,不管什麽時代都不會變的。女頻就是甜寵、夢幻的愛情,或者是身邊的狗男人幡然醒悟,虐戀其實是爽文的一種,這樣後面的反轉才會更爽。
關于短劇的制作方向定位,它和題材、團隊分不開,什麽樣的題材用什麽團隊制作非常重要。
我舉一個例子來解釋,大家都知道去年我們有一個相對比較成功的項目,它成功的原因是因爲當時的題材和團隊是高度配合的,可能這個題材換個團隊不一樣或者團隊換一個題材都不一樣。我們是文戲武拍,動作導演拍文戲節奏非常散,所以我們用武戲導演拍文戲是剛好符合豎屏的節奏。如果用傳統影視劇的導演拍強節奏的男頻戲中間可能有節奏不符合的情況。
所以,當時我們把武戲的節奏偏文戲化、文戲的節奏偏武戲化就剛好好,所以選擇好題材之後要劇本以及溝通好的制作團隊和導演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還有拍攝手法和團隊定位,這就比較戲了。是正着拍還是對着拍,這就是題材定位。拍的時候也需要劇情分析。
三、短劇題材方向預測
關于題材方向,老的題材該延續還是改變,新題材探索的價值大嗎?老新題材交替的情況,該如何明确方向?我們是該拍老題材還是創新做新題材,我認爲這樣的情況下要分人,分運營團隊具體擅長什麽。
今年春節檔就可以看出來,老題材繼續發光發熱,新題材也發光發熱,就要問一下自己擅長什麽,我的建議是如果是一個老題材裏戰神、贅婿、虐戀、甜寵、萌寶取得非常好結果的,就繼續堅持老題材。
老題材多做内容的創新,還有一個就是新入場的朋友,沒有做出一部成功作品的時候,我覺得一定要遵循到題材的規律慢慢去做。因爲老題材還有非常大的受衆,網文是根據内容改編的題材是非常大的分類,這肯定是有數據支撐的,所以新入場的朋友可以看老題材。
新題材探索價值大嗎?我覺得還是有價值的,隻要不丢内核,所有的題材都是可以的。至于方向,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風格,如果擅長這種風格就延續,後面有突破的時候可以試一下新題材,但是新題材的成本偏高。
謝謝大家。
新腕兒附三個辟謠貼:
1、行業辟謠貼!《北京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 4 億多》一文存多處錯誤或誤導 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80837 2、辟謠帖!咪蒙兩部劇收入過億?《八零後媽》消耗破 8 億? 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79524 3、夫婦做短劇月進賬 4 億多?當事方披露:淨利不足 1%,爆款不到 10%,三成項目血本無歸 https://mp.weixin.qq.com/s/iAnlSh2SSsn24hv5vhCaMQ
了解短劇,關注新腕兒。
聯系新腕兒,掃碼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