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潇雨
編輯|彭孝秋
36 氪獨家獲悉,沃爾瑪電商平台已放開對中國賣家的年 GMV 招商門檻限制。據不少跨境賣家透露,2021 年沃爾瑪電商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更偏好年 GMV 在 300 萬元及以上的大賣家。後面一再放寬至 30 萬元 GMV,直至今年徹底取消了 GMV 門檻限制。
這意味着平台對賣家的争奪将進入白熱化,作爲後來者的沃爾瑪電商,正瞄準了以亞馬遜爲主的海外電商平台的市場份額。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沃爾瑪最新公布的财報中,第四财季中電商淨銷售額占據了沃爾瑪中國總淨銷售額的 48%,其增長率爲 70%。由此,在開啓中國市場招商之後,中國賣家對沃爾瑪電商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事實上,今年跨境電商行業遇到的變量并不小,随着 TEMU 入局、TIKTOK 開啓北美小店等,都能看出電商平台大戰正在拉開序幕。而從沃爾瑪允許中小賣家進場,也可以看出電商平台的競争加劇;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沃爾瑪對賣家的選擇,從強調 GMV 轉向了賣家的選品與履單能力。
對于平台來說,扶持優質賣家成長無疑是一個雙赢的好故事。正如 Anker 對于亞馬遜。而不難發現,如今沃爾瑪主推的電商賣家中,就不乏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曾經的華南城大賣賽維、傲基、三态等。
隻不過,大賣家終究是少數。今年以來,随着海外線下消費的恢複,再加上前兩年疫情帶起的消費狂潮,大量透支了線上消費的需求,以至于在今天,不少賣家告訴 36 氪:" 今年亞馬遜開始變得非常難出單。"
除了消費環境遇冷,另一方面是平台本身的流量增長也已見頂,這一點從亞馬遜的廣告流量增長可以看出,根據 Finbold 最新數據,亞馬遜在美國的在線流量增長率僅爲 28.12%。因此,當平台之間的競争愈演愈烈之際,沃爾瑪自設門檻顯然也不是長久之策。
事實上,沃爾瑪電商在中國市場開啓招商的契機同樣值得考究。彼時,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跨境電商這個曾經隐蔽在大衆視野下的水下賽道,以其誇張的暴富故事浮出水面。伴随着世界供應鏈的格局被疫情攪亂,大量生産需求湧向國内市場,在 2020 年行業内的造富神話激勵着無數想要掘金的玩家湧入其中。
而在大洋彼岸,線下近乎停滞的生活,大幅拉動了線上消費。如亞馬遜等電商巨頭顯然也看到了這一契機,不過吃到這場消費狂潮紅利的并不隻有亞馬遜,Shopify、Shein、Wish 等平台緊随其後。
根據長江證券數據顯示,2012 年 -2021 年美國電商零售行業中,亞馬遜的市場份額由 26% 上升至 40% 左右,Shopify 市場份額由的 0.24% 上升至 11% 左右,而以傳統零售爲主的沃爾瑪電商零售市場份額從 3% 上升至 8%。
緊接着,2021 年 4 月亞馬遜的封店潮就讓鋪貨賣家們率先感到了 " 寒氣 " 逼近,随後供需錯配拉高的海運成本、流量成本,再加上 Facebook、PayPal 等平台監管升級,直接促使跨境電商拐向了行業冰點。
行業斷崖式的下跌,也讓一衆賣家意識到了在出海這件事上,需要 "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因此,均攤風險、轉型獨立站、品牌化等方向,成爲了後疫情中跨境電商們繞不開的話題。而沃爾瑪電商就踩中了此時的風口,快速卷入了中國市場。
在 2022 年新一年度的《财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中,沃爾瑪再次登頂。長期穩坐海外零售的第一把交椅,沃爾瑪旗下的業務涵蓋大賣場、山姆會員店和電商平台等,全球員工數達到了 230 萬名。2 月 21 日,沃爾瑪公布截至 1 月 31 日的 2023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全年來看,沃爾瑪在 2023 财年總營收達到了 6113 億美元,同比增長 6.7%,俨然已是一個 " 超級經濟體 "。
随着電子商務快速增長,沃爾瑪自然不會放過電商領域的巨大紅利。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電商的起步時間實際和亞馬遜相差無幾,隻不過巨頭轉身始終會相對來得慢一些。相對亞馬遜來說,沃爾瑪還是錯過了互聯網的時代紅利。
從 1996 年開始試水電商,直到 2010 年前後,沃爾瑪才在電商上進行戰略性投入以及并購活動等,再到 2021 年才向美國境外的第三方賣家開放了入駐限制。不過,在如今線上消費快速增長的階段,沃爾瑪電商也在後起直上。根據财報顯示,2021 年沃爾瑪電商收入達 732 億美金,已是美國的第二大電商。同時,沃爾瑪在擅長的食雜領域已經超越亞馬遜,成爲了最大的在線平台。
基于自身在線下零售的完整布局,沃爾瑪一度也被認爲是在電商領域最有可能和亞馬遜抗衡的公司。
特别是 2021 年初,沃爾瑪對美國之外的賣家開啓了 WFS 配送計劃,與亞馬遜的 FBA 類似,由平台負責貨物的倉儲、發貨、處理客戶服務,包括退貨退款等問題。此外,沃爾瑪還向第三方賣家開放了 4 個标準倉庫和 1 個大貨倉。并在 2022 年縮短了 WMC(沃爾瑪廣告)以及 WFS 的入駐時效,還開展了 Flash-Picks 等線上促銷活動,直逼亞馬遜的 Prime Day。
電商平台的風浪一波蓋過一波,新入局的玩家在流量與資本的加持下,正在存量市場裏瘋狂厮殺。也因此,當平台大戰一觸即發之時,不論是定位的差異化、還是履約服務的程度,都将成爲未來各大電商巨頭發力的核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