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開卷。
文:王智遠
2023 年還有幾十天,就過去了。每到這個時候,電商平台、商家們都很忙。
爲什麽呢?
商家爲了更多訂單,與各種平台合作、優化商品,降低價格,還要找主播帶貨,目的爲了給消費者性價格更高的商品,多賣點兒,好過個年。
平台電商增量市場飽和,爲在存量中穩住盤子,光有「多」還不夠,還要滿足「快、好、省」,那就不得不開啓多元化商業經營策略。
比如說:
以手機爲例。當你想買部 iPhone,會在京東、淘寶等平台比價。你很快會發現,由于競争激烈,這些平台價格,幾乎持平。
怎麽辦?你會思考誰提供的售後更好?購物時有無額外禮品贈送?等等。除了這些,最終你還會想,拿到速度夠不夠快。
前不久,抖音電商爲在雙 11 這場硝煙中,再次掀起一些波浪,悄悄将小時達,提上了 C 位。
01
什麽是小時達?
字面意思: 一小時能到手中,即刻滿足感,無需等待。
抖音以前就有這個功能,隻不過比較特殊,在抖音電商旗下抖音超市裏面,算是三級入口。現在不同,直接從超市裏拿出來,放在了隔壁。
簡單講,比較明顯,在抖音電商主要 banner 位能看到。
點擊後,你能看到各種商品,目前最多有水果、蔬菜、肉類,以及零食,手機、藥品等, 這意味着什麽?僅僅隻有時效嗎?不是的。
用戶角度看,渠道多元化選擇,以及購買效率提升。
當你在抖音刷短視頻時,可以直接點擊購買喜歡的商品,無需在不同 APP 之間跳轉,降低了購物摩擦。
同時,選擇渠道的增加,不僅能擴大購物選擇範圍,還能由于增加的競争,獲得更優質的商品和服務。
我的确經常用盒馬,品質高。
不過,唯一的缺點是加工費和配送費算一起,成本不低。 我就在抖音小時達試了一下,發現同樣的周邊三公裏商品,的确優惠,配送也很低。
商家角度看,多一個入口意味着有更多機會展示商品。
現在電商環境中,無論貨架電商、還是興趣電商,對用戶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搜索和商品曝光」。
搜索行爲屬于用戶主動,大家明确知道自己要什麽。商品曝光行爲更依靠平台智能推薦; 當一個商品有更多的入口,它自然能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内,獲得更多曝光,從而增加購買機會。
平台角度看,電商人習慣把 banner 輪播位下面的 icon 稱作,金剛位;金剛位作用,不僅代表一個類目,也被用做是某個特定主體活動、倒流工具。
這一功能,也透露出團隊内部在重新評估,對某一類市場趨勢的重視,以及資源的分配。
由此,一個看似簡單提效動作,既滿足用戶對高效、多元購物的需求,也爲商家帶來更大商品曝光機會;同時,也反映出平台對市場趨勢的敏感捕捉,爲抖音電商未來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很早之前,抖音集團 CEO 張楠曾提及,他對抖音最高期望是,使其成爲用戶移動端的 " 萬能入口 "。
要實現,這一宏大藍圖,不斷尋求增量和創新肯定得勢在必行,而 " 小時達 " 恰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
02
爲什麽這麽說呢?有兩個原因:
其一,基因造就
有這麽一本書,堪稱洞察下一個百年商業思維。由紐約大學宗教曆史系教授詹姆斯 · 卡斯所著,叫做《有限與無限的遊戲》(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他以獨特的「玩家」和「遊戲」的角度,揭示一種跨越時間與存在的深邃哲學智慧。
簡單說,有限遊戲中,目的是我赢了你,你赢了我。無限遊戲,目的是讓遊戲持續進行下去。
王興與張一鳴,兩位出自同一地方的企業家,共同經曆過創業的起伏與挑戰。王興對《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的深度推崇,無疑也影響着張一鳴的思考。
等等,并非吹牛。
他在諸多公衆演講、訪談中,都有提起過某些思維在哪些書中所受益。并且還提到過《活着》《少有人走的路》等書籍。
這種思維必定也影響着組織發展。從今日頭條、到抖音集團以往的業務發展中,我們都能夠清晰的看到一個關鍵動作即: 分型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比如:
今日頭條當初幫助内容創作者發展,又把好内容推薦給大家,這種不斷循環的 GROW 模型,使它在老式網站中脫穎而出。
人們甚至開玩笑說,字節孵化出多閃、懂車帝、内涵段子、西瓜視頻等産品,像一個不停生産新産品的工廠。
後來,抖音成了頭條第二曲線。再此之上,又基于内容,将貨架電商融合,逐漸形成信息、娛樂、社交、購物爲一體的總和生态系統。
所以,這種做法透露出一種「無限遊戲思維」的基因。
其二,市場需要
零售業就像一張龐大的網。
物流、平台方、線上商家、線下門店,都在努力将這張網的網格更精準、更細緻,小時達背後技術介入,過程必定會提高業務效率。
并且,一些公開數據也表明了,這種即時零售的增速。
比如:
2023 年《即時零售研究報告》中顯示,近些年,即時零售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 50% 以上的年均水平,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達 2022 年的 3 倍。
說明什麽?
人們對即時服務需求,正在急劇增長,并且這套模型經過美團、阿裏、京東的驗證。
不信你看,阿裏餓了麽、盒馬、天貓三小時,京東上個月發布的新系統 " 宏圖 ",以及美團閃購,幾乎面向商家推出多種扶持措施。
.....
盡管其他家「多、快、好、省」四個方面能力參差不齊,但不斷補齊優勢,也能成爲搶占用戶心智的關鍵能力。
所以,抖音電商結合自有基礎設施的完備性,與市場需求,升級小時達是一件順勢而爲的事,并且,雙 11 馬上到來,也有必要。
其實,抖音在流量和商品交易場已經很厲害了。
隻不過,它之前配送服務一直不夠強,現在加強了 " 小時達 " 這個服務,努力改善它,必定會提升用戶體驗,也剛好完成消費到配送的閉環。
03
毫無疑問,許多人覺得,從美團最初的社區團購,到後來社交電商快速崛起,加上國内幾大的線下生鮮、零售巨頭,這些都助推了「即時配送」的蓬勃發展。
不過,對于小時達屬于有限遊戲,大家都在努力卷死同行的說法,我不認同。
爲什麽?
從習慣角度看,讓我們成瘾的,不止于多巴胺,還有速度。無論信息獲取、商品購買,還是服務享受,速度成爲衡量一切的标準。
這種即可滿足程度,不僅表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上,更多凸顯在内心對效率、便捷的向往。
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習慣了 " 快 ",對速度的渴求,已經深入骨髓,任何稍微緩慢的事物,都可能讓你感到不耐煩。
比如:
前些天,我去瑞幸點杯咖啡。
因爲他們跟 " 貓和老鼠 " 有合作,很多人在排隊給孩子買。我本來沒想買那款,但人那麽多,别的款也得排好久。
我真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于是就走到旁邊的奈雪的茶。那裏人少得多,雖然比瑞幸貴了 5 塊,我馬上就能喝上。
這事兒讓我感受到,爲了不多等一會,我都願意走其他地方,哪怕多花點錢。
說實話,作爲男的,對購物速度追求挺有理性,能沉住氣。周圍女生不同,哪怕爲了一樣小東西或體驗,有時間,也不想等。
不信你想想看:
每次雙 11、618 大促結束後,很多女生都急切地刷物流、查訂單狀态,生怕貨品晚到幾個小時。
有的,把拿手機刷物流,當成打發工作中勞累時間的下酒菜,每隔不久就看一眼,等待那個 " 已簽收 " 的提示。
所以,能看出什麽?
速度不僅是一種需求,現在成了一門生意。在以 " 快 " 字驅動的當下,有時候,好、便宜、多,會排在後面,人們想現在有,犧牲點别的關系也不大。
前幾年,有些不同。
貨架電商剛起來,大家注重産品樣式帶來的體驗感。品牌、質量占據首位,你也願意爲了一些創意設計,表達自我的東西付出更多時間,金錢。
日本第四次消費時代,給我們最大的啓發是,人們意識到,消費不是用完就扔東西的浪費,不是無盡消耗,而是自我充實。
所以,那時更看重好、多,現在快、省成了新方陣。
不信,再看一組數據:
截止到 2023 年 10 月 20 日,阿裏總市值在 2078 億美金,拼多多市值 1382 美金,京東市值 394 億美金;你可曾知道,2019 年 10 月拼多多市值才 464 億,而京東市值達 632 億美金。
這些數據背後反映出什麽?
消費者需求、選擇正在迅速轉變。市場結構、公司的地位變化,強烈暗示出,速度、價格、效率三者組合,正是成爲新市場的條件。
因此,我認爲,以「小時達 + 極緻性價比」的生意模型,是跟随現代消費趨勢的明智之舉。這種方法,既能讓用戶覺得買東西很劃算,又不用等太久。
對于企業來說,這種模式,不但能快速滿足客戶需要,還能在這麽多競争者裏面脫穎而出。
所以,大家表面看似内卷,實則在做大蛋糕。未來競争,是便宜和速率的競争,誰能抓住這兩點,就能獲得用戶心智的 " 入場券 ",站穩市場腳跟。
04
不過,單從 " 小時達 " 模塊說,每家能力都各有千秋差異。
從技術履約能力上:
京東。經過多年物流經驗積累,有天然優勢。 憑借自己物流體系,以及跟達達的合作,直接能做到小時達、次日達,且入庫商品,直接能夠保證質量。
淘寶、天貓,比較顯眼。收購餓了麽後,就爲 400 個城市,提供配送服務;實際上,他們的做法更像爲本地便利店增值,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運模式。
另外,餓了麽蜂鳥業務,也爲大潤發、歐尚、順客隆等近千家商超提供配送服務。 簡單說,就是 " 零售版的餓了麽 + 滲透的商超 "。
美團。有多個配送渠道。除自己的配送服務,合作的有蜂鳥、UU 跑腿、順豐、閃送等。
值得注意的是, 過去兩年裏,美團一直增強自己的配送能力,現在,也在爲很多品牌提供專屬的運輸服務。
抖音。根據公開資料,主要依賴達達、閃送和順豐同城這三大平台進行 " 小時達 " 服務。這三家都表示,隻要在抖音下單,他們都能做到即時送達。
四家就技術和物流能力模型來看,京東、美團注重自我成長,淘寶、天貓除了自我成長,還忙着賦能,抖音則是通過三方彌補自己的能力。
從服務與體驗上:
京東不用說了。前幾一直在玩 " 快 ",可是,把 " 快 " 整明白了,卻把低價丢了。
去年雙 11 後,京東經營管理培訓會上,劉強東親自指出,京東已經讓一些消費者有了越來越貴的現象,需要重拾低價策略。
正是這句話,也讓京東開啓 " 低價戰役 ",同時,這句話背後潛台詞是,京東面臨 " 用戶心智 " 的改變。什麽意思呢? 以前給大家塑造的 " 快、好 ",要往 " 省、快 " 轉移。
這何其難?
針對京東價格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營采購高利潤品類,平台 POP 商家少,難以形成競争氛圍等。說實在,歸根結底,還是供給側問題。
淘寶、天貓在 " 小時購 " 方面,與京東其實是持平的。
不吹不黑。我在這兩大平台都有過購物經驗,仔細觀察發現,對于同類商品,價格之間的差距并不大,但關鍵不同點是用戶的 " 心智錨定(anchoring)",淘寶總給人一種物美價廉的感覺。
抖音電商服務,如果 5 分作爲滿分,綜合網友來看,會給到 3.5 分左右;其他 1.5 分主要在 " 用戶消費習慣 ",以及售後上。
美團服務體驗可以另當别論,因爲算本地生活電商,如果拿它和同類的餓了麽相比,可以稱作遙遙領先。
從品類綜合上:
美團 " 小時達 " 品類主要聚焦于 " 生活爲主 " 的商品層,用戶心智錨定比較透。
京東公開資料顯示,已經上線超過 40 萬全業态門店,業務覆蓋超過 2000 多個城市、縣區市,到家商品維度已覆蓋全品類商品。
淘寶、天貓鑒有餓了麽,加上大潤發、順客隆等超市的賦能,在産品種類上算是一個巨大生态,無論消費者想要什麽,幾乎可以找得到。
它們幾家都說是即時零售領先者,我也不敢貿然評價。
不過,話說回來,抖音電商也許還有很多路要走。雖然自 2022 年 8 月起試點,一年内進駐北上廣深、杭州、合肥等 15 個城市。
加上又引入小米和永輝超市、一些本地商家,但掏心窩子的話,還不足以支撐 " 小時達 " 品類上的勢能。
所以,從技術到服務體驗,再到商品種類,各家都有自己的強項。至于哪家更好?最終還得看消費者更喜歡在哪兒買東西。
總結而言
抖音電商入局,好事。
大家都在講以 " 實物 + 即時服務 " 的路線,誰能真的帶動新格局,我個人并不關心。不過,誰能把價格打下來,速度提上去,那就另當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