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情緒,長期邏輯
最近這段時間,要說市場最火熱的詞彙,莫過于 "Trump2.0" 了。
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 " 川普概念股 ",逐句研究川普的經濟政策,找出那些能賺大錢的股票。
目前,表現最強的是銀行股,闆塊漲幅一度高達 22%。
特朗普曾經吐槽,美國法律對金融業有 9 萬多條監管措施,其中有 90% 毫無意義。
廢除監管,不但有利于刺激經濟,還能精簡政府開支。
再加上他明确要繼續放水的說法,外界普遍預測,特朗普如果能重回白宮,一定會采取比上一任更激進的貨币政策,并減少對銀行和企業的監管。
其次是建材股。
對制造業回流、加強基建這回事,特朗普從始至終的态度都沒有變過,多次承諾,一旦當選,将撥款改善全美破舊的基礎設施,機場、公路、地鐵首當其沖。
毫無疑問利好建築、水泥、鋼鐵等闆塊。
10 月份,美股鋼鐵闆塊平均上漲超過 10%。
再次是石油開采公司。
特朗普要搞油衆所周知:沙特靠賣石油每年賺走幾萬億,我們腳下就踩着這些 " 黃金 ",一些環保瘋子卻不讓我們開采,,說氣候變暖會毀掉人類文明,一派胡言!等我回到白宮,會立刻簽署法案,批準在美國本土開采石油!
除此之外,比較奇葩的還有從事監獄生意的公司,比如 GEO 集團。
特朗普的原話:這些非法移民,以爲法不責衆,我們就拿他們沒辦法。但他們錯了!
我回到白宮的第一天,就會動用軍隊和 FBI 搜捕每一個非法移民,将他們扔進監獄、驅逐回國!并自己支付住監獄的錢!
他說,自己将給 GEO 新的合同,用以關押數量龐大的非法移民 ……
這股火熱的投機風潮,甚至吹到了風月場所。
據說,在曼哈頓夜店,一位過夜費 2000 美元的 model 透露:最近有好幾位來玩的客人,讓她多買點和特朗普相關的股票,說肯定會漲。
此情此景,恰似菜市場阿婆亂買股票,也能賺大錢的橋段。
但這股風能不能繼續吹下去呢?
01 終點還是高潮?
昨夜,連續火爆多日的 "Trump 2.0" 首次迎來調整,一個月翻三倍的特朗普傳媒,收盤跌超 22%。
不過,眼看正牌本體都跌了,我們這邊的西貝貨川大智勝今天還是 10 個點,收獲四連闆 ……
所以,是不是熄火了,現在還不好說。
回調的原因,除了漲太多之外,主要有三個。
首先是,沃頓商學院發出警告:美聯儲可能在下周的議息會議上 " 暫停降息 "。
如果本周五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火熱,美國經濟就會展現出繼續向好的趨勢。這一方面支撐了實際中性利率水平,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未來降息的預留空間。
如此,很可能會颠覆之前 11 月降息 25 個基點的預期。
這是宏觀層面的,不僅體現了民主黨的政績,也對特朗普大力提倡的大舉降息、甚至要搞負利率的說法,提供了現成的質疑數據。
好不容易穩住了通脹、就業率步步好轉、經濟持續向上,真的有必要去做那麽激進的改革嗎?
其次,是競選本身的不确定性。
野村董事總經理在最新報告中警告:近幾周,市場對特朗普和共和黨拿下國會兩院的假設結果對沖過度,可能出現哈裏斯支持率比預期高、大選陷入僵局的結果,屆時各類資産都會有逆轉的風險。
簡稱 " 哈裏斯風險 "。
哈裏斯現在迎面确實很小,但萬一爆冷了呢?你們這些追高的不就 G 了?
此外,在這種關鍵時候,馬斯克還是太老實了,說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實話:如果特朗普當選,雖然可能會出現經濟混亂、股市崩盤和短暫的财務困難,但這些都是 " 暫時的 "。
特朗普甚至表态,如果自己當選,将成立 " 政府效率委員會 ",讓馬斯克擔任負責人,将削減最高 2 萬億美元政府預算。
雖然從長遠來看,這是好事。
但在初期一定會引發動蕩。先不說會導緻多少政府雇員事業,光這些預算,動了多少利益集體的蛋糕?
但這也是矛盾點所在,如果馬斯克真的擔任這個新衙門的負責人,削減預算會影響到他自己旗下的企業。
據 FedScout 對聯邦支出和主要合約的研究,SpaceX 自 2008 年以來已從政府獲得 190 億美元訂單,并且在 2028 年内,再獲得 200 億美元業務。
這些數字,甚至還不包括各州爲 Starlink 終端設備和衛星網絡等計劃提供的支出。
到時候,和自己有關的業務,砍不砍?
雖然是實話實說,但還沒真的選上,就把實話說出來 …… 馬斯克怎麽想的不知道,但特朗普八成想揍這家夥一頓。
不過他不敢,人家現在是最大的金主。
……
當然,這些都隻是風險提示,投資者心底有底就行了。
現在的情況,特朗普的優勢确實是太大了。
我現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短短 2 個小時,特朗普科技已經從盤前綠 7 個點到紅 8 個點了。
從這一點看,今晚可能又是個狂歡之夜,投資者的熱情并未減弱多少。
昨天這一出,也可能确實隻是 " 技術性調整 "。
02 塵埃落定後呢?
短期的形勢似乎很明确,市場完全跟着情緒走。
那麽等到一周後大選結束、塵埃落定後,又該怎麽看?
2004 年,《股票交易者年鑒》的作者耶魯 • 赫希,首次提出 " 總統選舉周期理論 ":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經常重創經濟和股市。戰争、衰退和熊市都傾向于發生在任期的前半部分,牛市則常常出現在後半部分。
簡單來說,每屆政府爲了連任、或給本黨其他都選人鋪路,都會在大選前一年出台經濟刺激政策,制造繁榮以拉攏選民。
大選之後,這些政策的效果逐漸減弱,大多都會演變成高通脹。
這就導緻,新政府的很多承諾無法立刻兌現,市場失望情緒蔓延,股市下跌。
這一漲一跌,循環往複,大緻形成了四年一度的周期。
當然,這個周期的形态并不固定,牛熊的長短每次都不一樣。
總體來看,每屆總統任期内的四年,标普 500 平均收益率分别爲 8.2%、9.6%、17.4%、11.2%。
再具體點看,這種周期性的現象,也體現在總統所屬黨派上。
從 1926 年以後開始算,共和黨執政時期,股市平均每年的超額回報(減去無風險國債利率)爲 -0.2%,民主黨執政時期年平均回報率 10.7%。
兩者相差近 11%。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句話在美國是适用的。
從杜魯門第二任期、也就是 1949 年開始算,美國 GDP 年平均增長率爲 3.33%,共和黨、民主黨執政期内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别爲 2.54%、4.33%。
後者同樣遠遠領先前者。
爲什麽會這樣?
某種程度上,民主黨總是扮演着收拾爛攤子的角色:
1932 年,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戰勝胡佛;
1961 年,經濟衰退期間,, 肯尼迪擊敗理尼克松;
1976 年,美國剛剛經曆 1973-1975 年的衰退,失業率和通脹率飙升,卡特擊敗福特;
1992 年,克林頓擊敗老布什;
2008 年,金融危機初期,奧巴馬擊敗了麥凱恩;
2020 年,全球疫情,拜登擊敗特朗普。
這種時候,無論是經濟還是股市,往往處于低位。當不确定時期過去後,預期回報往往也就越高。
所以就形成了一個有意思的周期:共和黨當選——經濟變差——避險情緒增強——股市下跌——民主黨當選——經濟變好——投資信心增強——股市上漲。
看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置信,但回顧近 8 年的情況,也就是最近一次周期,确實還部分遵循着這個周期。
特朗普之前在任的 4 年,雖然股市表現明顯好過拜登這 4 年,但看經濟數據。
前者執政 4 年,美國 GDP 增長了 7.6%;拜登任期到目前爲止,GDP 增長了 11.8%。
似乎怎麽看,民主黨确實比共和黨更會搞經濟,至少直面數據上是這樣的。
但也可以反過來看。
特朗普不能算徹頭徹尾的共和黨人,他那一套與過去共和黨的理念也并不是一回事。
經濟數據更差,股市卻漲得更多,固然是造成了虛假繁榮,但也說明這個時期的投資屬性更強。
特朗普時期創造的财富,是讓全體美國人更富有。比如 2020 年底,美國按收入計算,中間五分之一家庭的平均實際淨資産比 2016 年最後一個季度高出 30%。
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算是 " 共同富裕 ",雖然貧富差距仍在不斷擴大,但普通人喝到了湯。
反觀拜登這四年,經濟數據雖好,但财富增長明顯不如前者均衡。
不過,這些都是美國社會層面的事,與投資的關系并沒有太大就是了 ……
所以,我們預測了個什麽呢?
不管是共和黨上台、還是民主黨繼續執政,美股長期來看大概率都是漲的。
區别隻是,特朗普的激進改革,可能會使得市場先抑後揚,會有震蕩;哈裏斯如果能上台,繼續拜登的政策不大改,民主黨過往優秀的政績估計也能延續。
這是實打實的 " 幸福的煩惱 "。
03 尾聲
拉長時間線看,美股長期向上的趨勢很難改變。
美股最強的基本面,是能在連續三次産業革命中,不斷湧現好的公司,而不是誰當總統。
歸根結底,不管特朗普和哈裏斯誰當總統,共和黨、民主黨哪方執政,好公司就是好公司,好的商業模式總是能賺錢,過時的也一定會被淘汰。
區别隻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政策下,誰能表現更好而已。
不同總統可能有能力使事情變得更好或更糟,畢竟情緒在投資者的偏好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但不論誰住在白宮,這個世界最基本的運作方式并不會變。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格隆彙 APP"(ID:hkguruclub),作者:城北徐公,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