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安啓超充站
時隔幾年,奔馳、寶馬再次在華合作。
10 月 24 日,由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與梅賽德斯 - 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 50:50 股比成立的合資公司——北京逸安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超充品牌逸安啓,英文名爲 IONCHI,其中 ION 意指離子,CHI 則代表 China 中國。
逸安啓的業務主要是建設并運營超充站,值得注意的是,逸安啓超充站并不止服務于股東公司旗下的品牌車型,甚至不止步于超充平台汽車産品,還将兼容 400V 及以下的低壓電氣系統車型,站内超充樁适配 200V-1000V 寬電壓。
與行業内常見的快充、超充混合做法不同的是,逸安啓超充站内将全部采用分體式設計超充設備,每台主機可支持多個充電終端工作,支持 800A 的最大充電電流,以及 600kW 額定充電功率。
與此同時,通過輕量化設計,逸安啓超充提槍重量僅爲 3.15kg,插拔高度爲 1.1 米。
在發布現場,與品牌一同亮相的還有高管團隊。其中,唐旭日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負責逸安啓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和運營業務。此前,他曾創立過深圳加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6 快充)。
逸安啓 CEO 唐旭日
首席技術官爲王靜,負責逸安啓公司軟硬件産品開發,業務涵蓋充電平台、運維平台等軟件産品以及充電設備等硬件産品。入職逸安啓之前,王靜曾就職小桔充電、小鵬汽車、萬馬海立斯新能源等企業。
逸安啓并非奔馳、寶馬在補能領域的首次嘗試。2017 年和 2023 年,奔馳與寶馬就曾作爲創始合夥人與大衆汽車集團、福特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公司等多家知名車企,先後在歐洲和北美市場共同創建了 IONITY(德國慕尼黑)、IONNA(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充電網絡品牌。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 IONITY、IONNA 是奔馳、寶馬在海外的合作項目,但它們與逸安啓在股本上并無直接聯系。
單純從時間維度來看,無論是與海外的布局進度相比,還是與國内的充電市場發展相比,奔馳寶馬此次的聯手都不占優勢。據悉,中國市場 9 月樁車增量比達到 1:2.6,已基本滿足社會車輛需求。
那麽,奔馳、寶馬爲何要選在這個時間點在華合作?
這背後自然是有兩大傳統車企應對中國市場競争壓力的影子。2024 年前 9 個月,奔馳、寶馬在華銷售量分别爲 51.22 萬輛、52.36 萬輛,同比下滑 10% 以及 13.1%。全球銷量分别爲 146.33 萬輛、175.42 萬輛,也就意味着中國市場銷量占寶馬全球銷量的 30%,占奔馳全球銷量的 35%。
但當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 " 硝煙彌漫 ",自主品牌強勢崛起,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快速攀升,合資車企受到的挑戰愈發激烈。
如何實現更好的電動化轉型,成了奔馳、寶馬的當務之急。
按照規劃,2025 年寶馬集團将邁入電動化全新階段;奔馳在新能源上真正的發力也将是在 2025 年,屆時奔馳全新 MMA 平台量産車将在北京奔馳投産,其中純電車型将采用全域 800 伏電氣架構。
既然要加大電動化轉型,充足的補能網絡是新能源汽車的必要使用場景,但設備可靠性、充電效率低、服務缺位等問題仍然是有更高品質追求的都市客戶難以規避的痛點。
一方面,伴随社會資本湧入,各運營方水平良莠不齊,造成了諸多标準混亂、峰谷供需失衡、配套服務缺位、地域結構不均衡、運維标準難保障、設備叠代緩慢等現象;另一方面,爲補齊續航焦慮的最後一塊短闆,主機廠聯手動力電池廠商正在充放倍率上不斷尋求突破,搭載了高壓電氣系統的汽車産品正在陸續上市,而主流充電場站設備仍以 400V 平台爲主,市場出現明确缺口。
2024 年 10 月 10 日,逸安啓超充站在中國北京開啓試運營,逸安啓超充 APP 與小程序同步上線并開放注冊。首批在北京開啓運營的場站分布在東壩萬達廣場、藍色港灣、國貿、朝陽大悅城、延慶奧林匹克公園,此外還有青島宜家、南京金鷹共7 個核心區位超充站同時上線。
據現場介紹,至 2026 年年底前,逸安啓将陸續建設至少 1000 座具備先進技術的超充場站,以成熟商業綜合體、中央商務區及城市主幹道作爲選址目标,覆蓋全國經濟活躍城市核心商圈。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韓敬娴,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