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思爲、毓肥
「華爲乾崑是全民智駕的發起者、推動者和引領者」,華爲車 BU CEO 靳玉志這句話,又引起一陣對智駕地位的争論。

昨天,靳玉志與岚圖汽車 CEO 盧放一同做客《中國經濟引力場》。
直播中一個重要的信息增量,是岚圖将在 2025 年内 All in 智能化,全品類車型搭載華爲乾崑智駕方案。
作爲這場直播另一個主角,華爲乾崑除了在全新岚圖夢想家上展示車位到車位能力外,靳玉志對于高階智駕與全民智駕的發言,同樣矚目。
這被視作華爲在感受到比亞迪和長安普及智駕行動威脅之後的又一輿論動作,而在此之前,餘承東同樣不指名道姓的回應,早就引發過争議。

進入 2025 年還沒 2 個月,我們已經見過無數圍繞智駕的争論,但在互相攻讦的喧嚣之下,這些争議最終都回到一個問題:「全民智駕的定義權,到底來自誰,又屬于誰?」
是剛剛連發 21 款智駕版車型的比亞迪?是比比亞迪搶先一天的長安?還是堅持科技平權的小鵬?還是其他車企有能者居之?
智能汽車領域的常青話題,在 2025 年愈發茂盛。
搭上華爲的「便車」
盧放用「體力教練」和「智力教練」形容岚圖和華爲的合作:岚圖給予車輛在底層架構、動力上的基底,華爲賦能智能化。
這樣的協作在過去兩年我們再熟悉不過。
脫胎于傳統車企的品牌,與互聯網出身的新勢力相比,機械素養更有經驗積累、軟件研發則稍顯吃力,随着後者近十年的快速生長與輿論場的絕對聲量,機械素養帶來的光芒逐漸暗淡于智能化,在品牌叙事上一再讓步。
這些品牌并非不重視智駕,問題是,自研智駕投入大、難出成果、解釋成本高,難獲效益。
随着智駕叙事份量加碼,站入聚光燈範圍内成爲必修課,于是,在三電素質之外,他們捆綁有機會獲得高階智駕定義權的華爲,用高效的方式迅速進入智駕競争。

華爲乾崑智駕 ADS 3.0 的高階智駕版本能夠提供城區 NCA、車位到車位、代客泊車等功能,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得到大面積肯定的智駕第一梯隊。
智駕第一梯隊的頭銜,不僅意味着智駕技術的領先,還有在傳播中的高關注度與接受度。
于是,盡管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爲「四界」,但與華爲在智能化上合作,成爲越來越多品牌的選擇,譬如阿維塔、方程豹、首先接入基礎版 ADS 3.0 的深藍,甚至豐田。
他們通過與華爲合作,自動獲得一張智駕領域的「通行卡」,迅速登上擂台,在智駕大戰中獲得出鏡機會。
即便是依然堅持自研的上汽,也流出了要和華爲合作的傳聞,傳聞中的合作品牌将成爲第五個「界」——「尚界」,主打 15-25 萬級。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尚界,它的定位與華爲以智駕爲突出競争點的特點,隐隐呼應着 2025 年的智駕新主線:不僅要争功能首發、技術路線的先發,還要争「定義」,最明顯的标簽就是「全民智駕」。
人人拿着大喇叭
昨天的直播中,在接到主持人關于對高階智駕的看法的提問時,少見地,在大部分企業家都會選擇委婉迂回說法的公開場合,靳玉志的表态清晰。
他直言,當今業内對高階智駕的概念「有點混淆」,靳玉志作出這一判斷的底氣,是「高階智駕是華爲最早提出來的」。

他對高階智駕的解釋,是「需要同時具備高速和城區智駕領航 NCA 能力,這樣才能做到全國都能開,有路就能開」,城區智駕能力是必需,即便是華爲乾崑自己的 ADS SE,也隻能被稱爲「中階智駕」。
而在近期熱議的智駕普及,靳玉志表示,華爲車 BU 的願景就是把智能化帶入每一輛車,并在 2024 年 8 月便第一次提出了全民智駕。
十分微妙的話題,特别是放在社交平台圍繞「全民智駕」的争論還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
随着新能源汽車企業與智駕方案商技術的提升與對壓縮成本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用單 Orin X、Orin N、高通 8650 等硬件爲車中低階智駕方案賦能,而視覺方案的起勢,也将高階智駕方案的成本拉低。
我們在過去一年看到:
小鵬在 20 萬以下的 P7+ 上标配高階智駕、城區智駕硬件成本約 1 萬元的卓馭在逐漸形成「卓馭系」、Momenta CEO 稱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高階智駕成本預計下降至約 5000 元等高階智駕能力開始下探的苗頭。
如果說,談普及,高階智駕還過早,那麽中階智駕便是近在眼前。
讓靳玉志公開強調華爲最早提出高階智駕、在 2024 年 8 月便提出全民智駕的契機,大家默認的事件是比亞迪在 2 月 10 日宣布「比亞迪全系(車型)都搭載天神之眼」。

但不妨把視角拉遠,長安趕在比亞迪前一天發布「北鬥天樞 2.0」,自稱肩負智駕普及責任;吉利将在 3 月初發布 AI 智能化戰略,被認爲會提及智駕下放内容。
甚至合資車企如大衆、寶馬、奔馳等,都在埋頭研究智駕之路,其中奔馳在去年年末上車高速、城快智駕并打算在今年上半年量産無圖城市 NOA,他們在等待轉身一擊的時刻。
這是一場全行業的飽和式競争。
争奪全民智駕定義權,爲後續智駕叙事鋪路,而華爲乾崑智駕此前主要在中高端市場建立的口碑,難确切在中低端市場延續,靳玉志與餘承東的表态、尚界可能定位的信号,是華爲參與到這場戰争的信号。
二月份的智駕喧嚣,其實缺席了一位堅持科技平權的新造車:小鵬。

何小鵬曾在多個場合提及自己的願景,「期待能夠讓科技平權,我希望全自動駕駛能夠走向千家萬戶」是他的理念,而在 P7+ 上市前,他表示「相信(P7+)是中國 ‘智駕平權’ 的一個裏程碑産品」。
誕生便以智能化爲标簽,從國内品牌首個上車高速智駕,到 2024 年正式推送「全國都能開」,以及可預見的後續多款車型将标配高階智駕,小鵬在普及智駕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也足夠到位。
但随着 2025 年所有車企集體湧入普及智駕的賽道,近期的小鵬在智駕傳播上稍顯沉默,而各大企業的飽和競争對小鵬,乃至于所有聲量不夠大,或者發聲發力更晚的車企來說,都是挑戰,甚至可能徹底失去機會。
所有人都拿着大喇叭喊着自己的智駕能力、智駕地位、智駕理念,最終誰能壓過所有聲音,清晰傳達到消費者耳中?
中國智駕的 DeepSeek 時刻
2025 年的價格戰,以不同于往年的形式展開,各大車企的智駕普及動作,讓直白的降價融合在智能化體驗提升之中,從另一端開始「卷」。
或許是判斷出了新的競争趨勢,小鵬、理想、蔚來、華爲等企業,在 2024 年便開始時不時提及智駕不僅要能用、敢用,還要好用、愛用,有意識地将自身與其他産品進行區分。
昨天的直播也隐有提到将智駕競争從「功能平權」轉向「體驗平權」,安全、舒适、高效成爲近期智駕領頭羊們的傳播主線。
差異化競争、拿出更先進的技術是當前行業領先者的法寶,但追趕者如比亞迪自帶的聲量快速占領心智,以及加速跟上的決心與勢頭,同樣不容忽視。
岚圖和華爲花 2 個小時展現智駕能力與态度,既是雙方自身堅定智駕标簽的體現,更反映了 2025 年智駕競争的激烈和血腥。
今年春節之前,大部分國人對 AI 的影響力缺乏實感,隻當是太平洋另一端的主要叙事,但随着 DeepSeek 的異軍突起,人們感慨 AI 強大的同時,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中國智能駕駛領域,會出現如 DeepSeek 一樣的角色嗎?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