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有贊春季發布會系列活動上,有贊創始人兼CEO白鴉與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共同回顧了有贊的過去一年,一起探讨了消費複蘇後的新趨勢和新機會,并就當前的外部環境之下,商家如何抓住生機給出了行動建議。
基于對千億GMV背後商家經營的洞察,白鴉判斷,整體的消費複蘇将在五一前後迎來爆發,但過去的疫情也給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爲帶來了不可逆的變化,認清現實,順應變化,是接下來獲得增長的關鍵。
在他看來,對外部環境樂觀或悲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積極地行動起來,才能看到更多的希望,這也是有贊把今年的春季發布會的主題定爲"生機"的原因。
對談中,白鴉還介紹了有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計劃。據他透露,在4月10日的春季發布會上,有贊将帶來相關應用産品的發布。
以下爲對話主要内容:
過往一年,有贊的得與失
劉潤:春節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機開始重新爆發了。今天也是個非常特别的日子,有贊昨天發了年報,這個年報我想能代表有贊過去的一年,以及對未來的一些展望,我們先從年報開始,聊一聊有些什麽你覺得特别有價值的重要的信息,可以跟大家去分享一下嗎?
白鴉:我簡單從三個方面回顧一下:
1. 第一個是關于價值創造,因爲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創造了什麽價值。在2022年幫我們的商家做了超過1000億人民币的交易;平均每一個付費商家去年做了120萬的交易額,同比增長9%。
2. 第二個是客戶認同,去年我們的電商産品,有超過57%的客戶在續費,增長了12%。我們有超過一半的收入是來源于續費,超過7成以上的毛利來源于續費,所以對我們來說客戶認同非常重要,有沒有給客戶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多,他對我夠不夠認同?直接決定了他會不會續費,續費的時候會不會願意購買更高階的版本。
3. 第三是我們自己的基礎積累,主要指我們的産品研發和服務。我們去年産品大概做了200多個中大型的項目,一共優化了4000多個産品中的各項功能,讓我們的電商類産品持續在領先。而新零售的産品已經非常完善了,我們增加了很多的服務,讓我們的服務可以幫助客戶,讓不會用的客戶開始逐漸的用起來。這些都是我們的基礎,是給客戶創造價值能力的積累。
我覺得其實在去年這個環境下,我們做的其實還是不錯的。
劉潤:這個數據我覺得還是很不錯的,我們做對了什麽樣的事情?
鴉總:我覺得主要兩個方面:
1. 第一個方面,我們去年做了很多去真正理解客戶需求,然後把自己變得更專業的動作,目的是爲了能更準确地給客戶創造價值,爲了讓我們的資源不浪費,不要做錯事,不要想當然。
所以我們做了很多的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說我們去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内部做了一個奔現計劃,所謂的奔現就是奔赴現場,我們相信答案在現場,一線有神明,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員,每個月必須去見多少個客戶,必須去客戶的現場待着,知道客戶在怎麽做生意,他們遇見了什麽樣的問題。
比如說我們去年在很多城市去做了新零售的私享會,最早我們預計就是一場活動四五十個人,結果經常一來爆滿100個人,大家從早上一直聊到晚上,因爲近距離的接觸,客戶對我們也很了解,吐槽也很直接,給我們的反饋很直接,這讓我們的動作可以更正确,資源不會被浪費,同時也促進了我們産品到解決方案的升級。所以我們去年年底還把slogan改了,從"做生意,用有贊",升級成"做生意,找有贊"。
2. 第二個我們的團隊經營管理能力其實去年有非常大的提升。對于互聯網的創業公司來說增長非常重要,經營管理其實沒有那麽的重要,但是如今這種環境下,我們自己不得不保持謹慎樂觀的态度。所以我們開始正經地去開經營管理會,我們開始正經地從經營管理的角度去看如何做每一個決策。我們開始建設經營管理原則,把經營的管理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管理和決策過程中去,讓團隊變得越來越專業。
我們也用了非常多的知識傳遞的方式,讓整個團隊變得越來越專業。比如,《CSGB(客戶成功指導手冊)》《有贊美業PMF》這樣的最佳實踐總結,不僅幫助服務同學提高了幫助商家成功的效率,還在銷售側快速幫助商家制定解決方案上得到了特别好的驗證。我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提升,讓協作的效率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2021年我們平均的人效隻有三十幾萬,我們2022年公司的平均的年人均産出已經達到57萬了,這個數字今年應該能超過90萬。
劉潤:在2013年左右,很多的企業都在去參訪互聯網公司,要學互聯網的專注、極緻、快,很多傳統企業都在學習互聯網公司的打法。
但是今天回過頭來看,我們做一家互聯網公司,不僅僅是坐在辦公室裏面,用遠程聊天工具了,我們開始跟客戶見面,這件事非常重要,以及我們開始向傳統企業去學習。
一場危機會讓我們意識到有些東西是紅利,它是時代、科技帶來的紅利,紅利帶來的增長、爆發,它不一定是你自身的能力,但是我們享受的紅利的時候,我們可能會以爲是我們做的好,我們有的時候還教别人,還教别人說你得這麽幹,你不這麽幹你不先進,你不這麽先進。
但是那些久經沙場,曆經過無數的起起伏伏的企業,它背後的一些真正的管理的方法論其實依然是熠熠生輝的。所以一場危機我們意識到到底什麽才是真正的核心競争力,管理這件事情是沒有什麽隻屬于互聯網公司的管理辦法,還是要回歸最經典的那些東西。
白鴉:可能很多的互聯網公司都得面對這個問題,如果環境很好,這個時候應該去要增長,但是如果環境比較差,這個時候應該去要成長。所以我們真的是需要去跟傳統公司學習如何做經營管理,去跟很多的專業性機構去學習它在某一個部分上的專業性,這些東西其實能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收獲。
當然我覺得其實我們也有做的不夠好的一些地方,比如說我們看到了還是有很多的客戶,私域經營的意識還是不夠,對于有贊的工具使用還是不夠熟練。
尤其是在去年這個狀态下,我們開玩笑說,你要想幫一個客戶成功最重要的啓動點是什麽?我們說在去年最重要的啓動點就是一顆想赢的心。因爲我們看到有很多客戶,去年很多時候已經有一些半躺平的那種狀态了,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服務其實做得還不夠好,他們還不太會用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給他們的溫暖其實也不夠。
千億GMV背後的消費洞察
劉潤:千億的 GMV,在這麽個體量之下,它背後一定蘊藏着很多洞察,在一個客戶上看到的東西可能不代表全部,但是這麽大的數據量,今天你能不能跟大家分享,就是在過去這一年的數據裏面,你能看到一些在疫情之後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及商家在采取什麽樣的行動,能給大家去講講你的洞察嗎?
白鴉:數據其實并沒有那麽多,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現象,我先分享幾個節點:
我們看到了春節消費是真正恢複了,尤其是有很多年輕人,很多年沒有回家,回到家裏之後消費真的是徹底恢複了,所以春節期間的整體的消費恢複得還不錯;然後開學季的恢複也還不錯,比春節稍微差一點點,情人節基本上隻剩下我們叫"有消費能力,沒有收入能力"的年輕人花錢的增長在增加,屬于那種父母也沒管他了,然後錢能不能掙多少他也不知道,反正他知道他可以花了,所以他就大膽去花了。三八婦女節跟去年比幾乎沒有什麽增長。
我們讓相關聯的團隊去調研消費者的時候,有超過4成的消費者會認爲到五一黃金周開始。從今年5月份開始,可能消費信心可能就會徹底會回來,然後大家整個的消費欲望可能會徹底的放開。
整體感覺是這樣的,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是很強烈的,但是他也不得不謹慎,因爲他沒有看到自己的錢包鼓起來。
我們春節拜訪了大量商家,所有反饋都是今年特别有信心,覺得2023年一定會有增長,準備新開門店,但是從實際行動來看,他也得等着還沒關的那幾家店生意好起來,才會開店。所以大家都有着美好的願望和欲望,都在期待着這個東西的到來,都在謹慎的慢慢行動。
有一些行業複蘇了,有一些行業還沒有複蘇。我們看到了一些先複蘇的行業:比如年貨相關的茶飲酒水、生鮮果蔬、休閑食品,基本上都屬于年貨相關的,尤其是面向年輕人的那些品牌。
還有一部分就是酒店旅遊和營地休閑,這些商家在春節期間漲勢很好。
另外伴随着開學季,教材輔料都賣得很好,線下的那些素質教育的培訓做得也很好,童裝也很好。
劉潤:所以複蘇這件事他本身有節奏,節奏是時間的角度來看,但是也有結構,被節日驅動的,被一些剛需的、活動驅動的,它可能會長得快一點。
白鴉:我覺得有一部分行業動起來,有一部分行業還沒有動起來,其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一部分的消費者沒有看到自己收入的增長。過去一年中國的存款額是有增長的,但是存款額增長的核心是有錢人的增長,中産家庭及以下其實在過去一年沒有怎麽增長。
通過調研,在Q1我們看到了60%的人的收入在增長,因爲工廠複工了,因爲有些地方開始重新招工了,然後所以大家回去又開始找到工作了。工廠爲了讓這些人趕緊回來工作,甚至漲了工資,所以我們看到了60%的人,在過去的一個季度是有收入的增長的,我們覺得消費會逐步回歸,當然消費的行爲變化可能跟過去也已經有點不一樣了。
劉潤:所以結構性的增長一開始是那種剛需、報複性的消費。但是真正整體的複蘇,其實最終的對沖還是收入,或者我們叫做可支配性收入的增長,隻有可支配性收入的增長,才能奠定大家對未來的信心。未來有信心之後我今天才敢花錢。而可支配性收入收入增長又來自于哪裏?是來自于經濟的增長,來自于企業的增長,企業敢投資,企業敢招人,這才會更好,所以它有一個結構。所以再往下到二季度,到三季度,當這些企業家的信心開始更進一步恢複的時候,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增長。
白鴉:所以才說最大的節點可能是在五一。
劉潤:但是我也看到有一些行業它沒有獲得對等的增長,比如說汽車行業這段時間就打得很厲害。
白鴉:這是因爲疫情其實帶來了很多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的變化,它不是那麽快就能夠改變的。
我簡單總結一些,先說好的:比如說疫情帶動了大健康的發展,醫療健康、滋補保健、運動健身等行業從疫情開始就持續堅挺,因爲我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更加照顧自己的身體。所以體檢機構、肩頸按摩設備等等在有贊的經營都特别好。
另外疫情也帶動了一些長期的消費習慣變化:
比如大家的社交範圍主動縮窄了,就是以前城東跑城西,現在城東不怎麽跑城西了,大家都是在自己居住周邊的地方聚會,小範圍的聚會可能變多了,然後導緻蛋糕、烘焙和新茶飲品類,在過去的兩三年變得更好了。
比如湖南最大的連鎖的烘焙品牌羅莎,他今年第一個季度正式把新零售的門店全部弄起來,銷售就漲了10倍,因爲年輕人回到老家,都是在附近找地方消費。以前你在一個城市開幾個大的标志性的店,就可能把一個城市的人都吸來,現在不是這樣,大家不會跑那麽遠了。
又比如小區閨蜜和社區團購。疫情期間,鄰居和鄰居之間比以前熟悉了,有了很多的小區内的朋友,也有很多所謂的小區閨蜜在出現,而當社群團購和小區閨蜜出現之後,小區裏多了一批社區易感人群,以前小區的易感人群都是那種大爺大媽居委會的那幫人,現在不隻是他們了,很多人都成爲了易感人群,這就能影響到更多人。所以很多社區店都做得特别好。
還有大家開始居家辦公,帶動了居家做飯和居家健身,所以我們看到居家健身和居家辦公的桌椅也賣得很好,但是這些東西他不太會扔掉,但是複購可能也會比較慢一些。同時因爲居家辦公了,以前不做飯的人開始買起了廚具、食材,另外預制菜也賣得很好。
還有一些變化:比如說中國人都開始吃飯的時候刷短視頻,所以短視頻種草,然後在私域裏拔草,也有很多人做得非常好;再比如說大家已經開始習慣買大包裝的東西了,以前買衛生紙是買一包兩包,現在買一提6個;大包的東西買的也很多了,附近的實體店送貨也很多了,關注周邊商場打折的這件事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所以不管是活動半徑小了,小區的人越來越熟了,居家辦公居家做飯,然後對于短視頻的信息的信任和獲取,買大包裝的東西,還有買周邊店的東西,我們看到的行爲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它已經就被疫情帶來了一個新的變化,而且未來就這樣。
内卷之下,抓住生機的行動建議
劉潤:所以這些消費行爲,是因爲這三年疫情發生一個不可逆的變化,那麽有贊在看到這些變化之後,能夠爲商家做一些什麽樣的支持,幫助他們順應這個時代的變化呢?
白鴉:我覺得可以先聊一聊這些變化意味着什麽?其實它意味着門店商家經營用戶的手段會變得越來越多,但是我們的很多商家過去的傳統渠道可能反倒變得越來越難,所以他必須要去做一些轉變。
我們看到在過去一年,拼多多的交易額超過了3萬億, 抖音電商的交易額大概做了1.5萬億以上,其中拼多多的收入達到了1300多億,增長了接近40%,利潤增長了300%,然而對于商家來說,在這些電商渠道面對的環境會越來越卷:價格卷、退換貨管理卷、廣告成本越來越高。
而小程序一年的交易規模有3萬多億,它不怎麽卷,但是它門檻很高,你得學,你得有思路,你得有人才,然後大家都在等着複蘇。
所以我覺得這個時候給到大家一些信心和告訴大家實際在發生什麽,未來可能會有什麽,比告訴大家要做什麽更重要。
劉潤:我認爲樂觀跟悲觀這件事,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家公司來決定自己采取不采取行動的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樂觀和悲觀都是對外部世界的看法,真正采取行動的原因是你的内心是消極的态度還是積極的态度,這個事情才比較重要。
當外部環境樂觀的時候,你積極這根本就不是本事,一片大好的時候誰不積極,但是隻有當外部環境你可能不看好,但是你依然能夠采取行動,這才是我們認爲一個創業者應該秉持的态度。就算你現在不用那麽瘋狂地擴張,但是你得做點準備,你應該做各種各樣的行動,始終保持心力,保持積極的心态。
白鴉:我對中國消費有足夠的信心,因爲中國人的消費動力是取悅自己帶來幸福感而非生存需求,所以長期來看消費能力一定會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全面脫貧後,中産、小康會普及,未來消費潛力依然還是很大的,但它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恢複的。
所以不管是有的人悲觀,有的人樂觀,其實這個事沒有那麽重要,因爲它更多的是一種心态,核心在于你是躺平,還是積極行動,這個區别是非常大的。
我們有一部分商家他積極行動起來了,如果他是先動起來的那一部分品類,他的生意已經好起來了,他的信心已經足了,如果他是後動起來的那一部分品類,它至少好了一點點,可能他不用着急忙慌地招人,但他補齊了很多的基礎工作,做了很多的基礎準備,整個管理能力開始有所成長了。
積極行動和消極躺平有什麽區别,我感覺差不多在5月底6月初就能看出來了,這兩群人在同行之間就可以拉開距離了。咱倆在同一個社區,你開了一家店,我開了一家店,差不多的兩家店,你是躺平每天玩的,還是特别積極在搞各種營銷,去聯系各種老顧客,去優化各種經營方式的?我認爲差不多5月底6月初,同行之間的差距馬上就拉開了。
這也是爲什麽我們今年把春季發布會的主題叫"生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還專門設計了一個海報,靈感來自于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個晚上,就是看那個數據沒那麽好,自己其實挺down的,房間裏也挺黑的,看看外邊也挺黑的,但是我走在窗口,從窗口看到外面,就會看到遠處的路燈,很多大樓的燈光,就看到那些燈光,覺得還是有希望的,其實覺得還是有生機的。
這張海報就是在黑夜裏你看到了燈光,那些燈光和通透的天空,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燈光點亮的就是内心裏面覺得有生機、覺得有希望、覺得應該動起來。
掃碼報名參會!
劉潤:在經濟學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長鞭效應,所謂長鞭效應,是指我們做出一些改變從因到果之間其實是有時間差的,要理解這個時間差其實特别重要。所以從信心的恢複到經濟的複蘇之間是有時間差的,當下信心在恢複,但是經濟的複蘇可能不是順勢發生的。所以,在信心恢複的時候立刻做出行動,你才能得到那個結果,如果等到時間差之後才行動,可能就來不及了。
我覺得"生機"這個主題非常好,春天是充滿生機的,但是春天可能并不真的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收獲的季節是在秋天,但是因爲大家知道有時間差的規律,春種就一定會有秋收,所以春天才會被認爲是生機勃勃的。所以在不管你對外部的環境是樂觀還是悲觀,内心始終要保持積極的态度。
我們今年年初開公司年會的時候,就把今年的戰略就定爲三個東西:第一個東西叫做厚資産,第二叫做強團隊,第三是做高收入,做高收入這件事情是放在第三位的。因爲真正給你帶來收入的是資産,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資産做厚,什麽叫資産做厚?你的用戶規模是不是更大了?你的勢能是不是更強了?你的内容是不是更被人認可了?是不是更加有影響力了?這叫做厚資産。我們做直播電商的團隊,它的銷售的能力是不是變強了,直播間運營的效率是不是更高了,所有這些事情都是要做強團隊,它的核心就是把基礎能力打好,然後等着我們在視頻号裏面做直播,等着視頻号的功能越來越完善,等着私域的能力越來越強,它就自然會起來的,所以做厚資産做強團隊,然後是做高收入,所以因爲我們對今年的一季度的判斷跟鴉總的判斷是很一緻的。
每一年我們都要對明年有一個關鍵詞,去年年底我們的關鍵詞叫乍暖還寒:經濟一定會突然之間暖起來一陣,但是馬上就感覺到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是因爲報複性的消費可能快速地見到天花闆,但是信心恢複所帶來消費可能要再花一段時間才能起來,但是總體一定會起來。
白鴉:我覺得有一些我們能做的,和有一些是我們想給大家的建議的:
我們能做的:
1. 首先是順應疫情帶來的消費習慣變化,順應居家辦公、運動、做飯、美容的變化,順應消費者關注健康、喜歡買大包裝的變化,同時關注疫情之後主動恢複的品類,比如悅己消費,還有曲線悅己消費,就是給别人送禮物帶來這種變相的關懷。要順應這些變化,對産品和服務做微調,比如你的産品是不是能夠給人産生幸福感,産品的宣傳給客戶傳遞的産品價值跟這個是不是能夠更接近一些,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當然,不鼓勵大家轉行。
2. 其次積極面對特别的變化做一些動作。首先是一些新的人群我覺得是值得關注的:從社交購物開始的Z世代人群,他們就是社交網絡的原住民,他們隻在這裏買東西;銀發空巢一族,就是相對年輕的老人,他們又有錢又有閑,一個月兩個人的退休金加一起來大幾千塊,有車有房,沒有生活壓力,孩子也不用管,有時間、有錢消費,爲自己而活,他們的消費能力是非常強的。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符号消費,你會看到奢侈品的logo變得越來越大,因爲他們需要拍照的時候能夠被人一眼就看到自己穿的是哪個牌子,越來越多的奢侈品都把logo設計得更簡潔,更大,就是爲了讓你老遠就知道我穿的是什麽。還有另外一種,它的logo可能不明顯,但是它是一些特殊的運動人群或者品位人群才會穿的。
3. 第三我覺得中國的商家需要更多關注怎麽樣把他在公域的流量和影響力,沉澱到他的私域,這樣一個能夠持續對顧客進行觸達和産生影響力的經營陣地上。尤其是門店商家,如何把到店的顧客轉到線上、轉到私域,如何去擁抱周邊的人群、小區的人群、同城的人群,通過數字化導購的能力加持導購發揮主觀能動性,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有贊門店商家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過去一年有贊門店商家的GMV達到425億元,同比增長約53%,超過一半都是來源于這些。
4. 第四,前面講到的,積極擁抱吃飯刷視頻的場景、社群分享的場景、睡前一小時和深夜消費場景、旅遊和禮品,以及剛才我們談到的曲線悅己這些場景,這些都是很值得去做的行動點。
5. 還有一點,有一定營銷能力或者中部以上的商家,要去重點布局"内容營銷",尤其是用人工智能技術布局内容營銷和營銷自動化。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在對消費決策的影響上,有6成以上的用戶受到了朋友圈的口碑影響,在所有渠道中排第一位,5成以上的用戶受到了社交網絡信息的影響,而受到戶外廣告影響的用戶隻有3成。過去半年我們看到了這些變化,因此要非常重視朋友口碑、注重社交網絡,因爲大多數人的消費會在這裏被影響,所以種草這件事,我們非常建議大家去做。我們也已經看到了非常多的商家在這裏做的非常好,做出了閉環,比如母嬰行業的babycare,滋補保健行業的湯臣倍健,還有歐萊雅,在這些領域裏,他們很快的就超越了同行。
我的建議:
1. 第一個建議,接受現實。今天你的生意,今天的環境,今天顧客的消費行爲變化,今天同行的各種行爲,這些都是現實,你隻有接受它才能解決它,你不接受它,隻會讓自己難受,你的團隊難受,你的客戶難受,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2. 第二個建議,關注存量。 我們都将面對一個存量的市場,建立信任越來越難,所以要更加珍惜自己的老顧客,一個老客戶的流失會抹平掉10個新增用戶。我們也看到超級用戶集中度越高的品牌,業務表現更爲堅挺,部分品牌頭部10%-20%的高價值客戶已經可以貢獻總營收的一半甚至更多。除了用戶,也要關注團隊的存量。每流失一個老銷售,你至少要面試100個新銷售,入職三十個銷售,最後留下來一個成熟的老銷售,經曆超過半年的時間才能趕上原來那一個老銷售的生産效率,所以留住你的老銷售,維護住你的老用戶,這在存量時代是最重要的。
3. 第三個是尋找增量。剛才我們也聊到了消費者行爲有一些變化,一些新的現象,這些會是新的增長點;另外擁抱新的技術,讓人工智能這樣的新技術來提高生産力,這兩個将會是增量。
但是存量比增量更重要,存量的保留和維護是最重要的。而這些的基礎是有沒有接受現實——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我們必須接受它,才能更好的去往下走。
SaaS遇上AI,從可選工具到必備工具
劉潤:您剛才也提到了人工智能,最近火的不能再火的一個東西了,所以有贊在打算在人工智能這個領域裏面有些什麽樣的嘗試,打算用些什麽樣的工具能幫到商家呢?
白鴉:我們其實已經有一些相對明确的想法了。大的邏輯是,從幫助商家接觸消費者,到如何幫助商家更好的把産品和服務呈現給消費者,再到如何去更好的促單,形成更好的轉化,以及基于數據的統計和閉環後自動的建議。我們要做一系列這樣的産品,幫助商家去完成這樣的動作。我想剛好借這個機會告訴我們的商家、同行,我很希望整個行業可以真正地、快速地去擁抱人工智能。
所以我很想分享一下,人工智能到底發生了什麽,和人工智能意味着什麽。我覺得大家把這個東西理解之後,就知道我們爲什麽必須盡快去擁抱它,盡快去把它跟我們的生意,和我們的業務,甚至我們的團隊去結合。
一開始,當信息開始被數據化,并連接上網絡之後,AI的時代注定會到來,隻是不知道什麽時候來。就好像富蘭克林、特斯拉這些先輩們發明了電以後,"用電點亮人類文明"遲早會到來一樣。
1. 當AI可以對信息進行"分類和歸納"的時候,出現了搜索引擎。他就像我們的書童,幫我們把所有信息和知識分門别類整理好,随時服務我們的查閱。
2. 當AI具備了"理解和演繹"能力的時候,他就像人類的助理,幫我們把書讀了,并告訴我們書裏講了什麽。
3. 如今,AI已經開始具備"推理和建議"的能力,他沒有情緒,沒有偏見,可以非常客觀的幫助我們生産内容和産生建議。是一個在正确率上比我們自己更加厲害的咨詢顧問。
劉潤:所以是這樣一個過程:人工智能最早的時候是分類歸納,然後到了早期的理解、演繹,到現在的推理和建議了,所以做到這個程度之後,對人類來說,人工智能的能力就很厲害了。那麽在人工智能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你有些什麽樣的建議呢?
白鴉:某種程度上,我先說我們自己,我們是做SaaS工具的,從"效率工具"的角度來說,有贊這樣的SaaS本身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商家做好門店、網店經營,并且在這裏積累非常多的最佳實踐,可以更好幫助商家們解決問題和相互學習。
但是SaaS除了是一個很好的效率工具,它還是一個"将最佳實踐信息數字化,且合并計算的非典型數據平台"。所以基于這些,其實我們是有做人工智能的基礎的,在2015年我們正式決定把有贊做成是一個"追求持續價值創造的企業服務公司"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未來的有贊還會是一個"數據+智能化"的公司,這也是爲什麽我們對人工智能一直保持着非常大的關注,然後做很深度的研究的很重要的原因。
然後說回SaaS本身,作爲一個效率工具仍然會面對很多問題,因爲不管我們的産品體驗做到怎麽好,商家還是得經過學習才會使用,所以當商家的經營意識升級不足,運營人才積累不足的時候,比較難把SaaS工具真正用起來,使其發揮起作用。
更大尺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得不承認,SaaS是一個好工具,但還不是一個"必備工具"。
我們正在研發一些産品,把AI的"理解和演繹"能力,以及"推理和建議"能力,結合現在的SaaS。
未來,大家會看到"有了商品的基本信息和規格參數"之後,AI就可以很好的幫助商家"生成商品",包括更好轉化率的商品名稱、更符合消費者使用需求場景的商品介紹、商品實用圖片,甚至是短視頻展示,且都是多模态可編輯的;大家也會看到"當商家有了一個營銷活動目标的時候,AI可以自動生成原本需要複雜設置才能開展的營銷活動";
還有,如何寫一個更好的營銷推廣文案、如何設置店鋪會員和積分策略、什麽樣的組合銷售更合理、什麽樣的定價策略更合理、在什麽渠道向誰推廣、什麽樣的貨品更好賣,以及大部分無需人工的售前售後智能客服、更智能的經營分析,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AI協作完成。甚至包括有贊自己的市場銷售、服務運營、産品研發,知識學習和傳遞,都會因爲AI技術的引進而得到大幅度的效率提升。
我們會在今年4月10号的春季發布會上,發布一些基于大模型和垂直模型訓練之後的相關應用産品,一開始會比較簡單然後逐步完善,每幾周都會有一次叠代,大概會有7-8個大的功能會陸續叠代出來,把那些對商家來說最有門檻的,最不會用,最缺人才,招不到人來幹的事情,通過人工智能去解決掉。
我一直在我們内部做這麽一個比喻:沒有數字化的商家經營,像幾個人在用原始方式"跑步";SaaS供應商就好像在給商家提供一個"可以更快一些的自行車",但是商家需要學會騎自行車,且自行車還不足夠快;未來加上了AI能力的有贊SaaS産品,就好像我要賣給你一個坐上去、告訴它你要去那裏,它就能快速把你送到目的地,那是一個"自動駕駛的沙發"。
我比較堅信有了AI的SaaS,就會是十倍以上的效率提升,十倍以上的效果提升。會是商家經營的一個"必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