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發現沒有?
現在,搞笑、體驗類明星綜藝的熱度大不如前。
相反,一些有幹貨、有深度的節目更受推崇。
後流量時代,或許出于對過度娛樂化的逆反,人們反而更想看到有啓發性的内容。
去年有檔寶藏綜藝,就難得走高級路線,把音樂劇搬上了綜藝舞台。
許多人看後贊不絕口。
「這是我不花錢能看的表演嗎?」
今年,它又以全新的面貌回歸了。
首播就因 # 導演們看看大碼女演員吧 # 的話題沖上了熱搜,也被大碼女孩表演時的超強爆發力深深震撼到了。
兩集過後,魚叔這就來說說——
《愛樂之都 · 青春季》
說到音樂劇,很多人可能覺得它是高不可攀的藝術。
在社交平台上,也經常被和歌劇搞混。
但去年第一季播出後,很多人改變了這種想法,也開始主動了解音樂劇演員和作品。
這其實也正是節目的創作初衷。
而新的一季,依然初心不改。
爲了使音樂劇這一小衆藝術持續破圈,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愛。
将重心放在了「青春」二字上。
「青春就是一部音樂劇。」
這一季的青春感首先體現在劇目的選擇上。
相比上一季,多了許多爆款影視 IP 改編的音樂劇。
比如大家熟悉的國産劇《靈魂擺渡》。
豆瓣評分高達 8.7,至今都是許多人的意難平。
而現在,遺憾得到了彌補。
基于這一 IP 創作的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也獲得了許多好評。
尤其是代表男主角内心獨白的曲目《時間的一瞬》,從「唱」到「詞」都火出了圈。
原唱于毅本身也是網劇的主演之一。
《愛樂之都 · 青春季》,将這首名曲又一次搬上舞台。
節目中,三個不同年紀的男孩深情演繹同一個角色——靈魂擺渡人趙吏。
身爲一名「陰間公務員」,他早已曆經千年,看遍人間百态。
當别人渴望永生時,他渴望的卻是「一瞬」。
體會肉體凡胎的喜怒哀樂,成爲一個鮮活、真實的人。
「我渴望靈魂,我渴望年幼的童真
我渴望靈魂,我渴望愛人的溫存」
黑色調爲主的服裝和舞美設計,讓趙吏仿若無盡黑夜中一個屹立不倒的身影。
賽博朋克風格下的末世孤獨感,也正契合了他的心境。
在歌裏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後,目光從憂傷、悲憤轉爲決絕。
他已決意在不值一文的永恒裏,定格爲時間的一瞬。
那一刻,伴着高亢的尾聲,舞台也鍍上了象征着重生的金光。
「翻開被歲月暈染的書本
模糊的印記,泛黃的青春
書寫着,年輪
可笑的永恒,不值一文
成爲時間的 一瞬」
人物複雜激烈的情感沖突,濃縮在短短幾分鍾的歌曲當中,表達出比台詞更豐富的内容,因而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
這正是音樂劇的魅力。
另一首讓魚叔觸動的曲目《沸騰的大海》,選自音樂劇《獵罪圖鑒》。
它同樣極具心理張力。
主角模拟畫像師沈翊的一幅畫作,間接導緻一名警察被害。
此後他一直深受負罪感折磨,卻怎麽也回憶不起,當年委托他作畫的那個嫌疑人。
翻湧的記憶之海,被搬上了舞台。
攫住他的,有希望,也有夢魇。
最終,他用歌聲沖破了陰霾。
重拾的不隻是記憶和畫筆,還有消逝的自我,存在的意義。
「沸騰的大海是我被點燃的雙眼
毀滅了過去卻又重新獲得一切
那消逝的自我會重現
與那片大海就此告别 就此重現」
國民度極高的口碑劇《沉默的真相》,也被改編爲音樂劇。
其中一首《遲到的正義》,唱出了主角玲玲的人物弧光。
十三年前,她遭到了性侵,但施暴者沒有受到懲罰,她卻被流言蜚語二次中傷。
而後她成了陪酒女,小心翼翼地隐藏着這段過往。
直到警方找上門,請求她出庭作證。
一開始她是抗拒的,不願揭開舊傷疤,更早已對「正義」失去信仰。
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歌曲的前半段,情感劍拔弩張,釋放着女性的憤怒和控訴。
「他們怪我懦弱
爲什麽要跟他走呢
難道不會反抗嗎
一定是你太招搖才會被盯上吧
瘋言碎語像石頭往我臉上砸
爸爸媽媽覺得丢臉把我鎖在家」
而後半段,舞台歸于平靜,焦點回到了玲玲的内心世界。
她回顧這十三年,重新與自己對話。
最終選擇出庭,既是爲了公義,也是爲了解開心結。
「希望還能來得及」
此外,還有知名的外國音樂劇《緻埃文 · 漢森》。
《直到永遠》這首經典曲目,切中當下熱議話題,在節目的舞台上得到了全新的演繹。
「社恐」男孩埃文 · 漢森,用清澈的歌聲,描摹着他理想中友誼的模樣。
一束束燈光化作明媚的陽光,穿透「埃文 · 漢森們」年輕的身體。
「滿眼的天空 多麽遼遠
任身旁的世界 悄聲走遠
多想能就這樣 直到永遠」
但突然間,情緒變得沉重起來,歌聲中爆發出難言的悲戚與失落。
與之相襯的,是舞台中央的驟然下降。
那是社交障礙者的世界,他不懂得如何與世界相處,最終跌落在地。
伸出求救的手,卻再得不到回應。
舞台設計,凝結着諸多動人的巧思。
雖然很多都是熟知的故事,但不同于劇作在故事層面的呈現。
音樂與角色的深度交融,無疑能給予我們更豐沛、有力的情感震撼。
每首曲目都由三位演員同時進行演唱,各自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可見演員的創造和思考。
從上述這些劇目中,不難發現,青春感同樣體現在演員身上。
一開始選角階段,總導演黃晶就說,想看到的不是成熟老練的表演者,而是有「青春感」的演員。
青春、甚至有些生澀的表演者,才能在綜藝舞台上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成長弧線。
因此,可以看到入選的演員很多是還未曾踏入社會的學生。
有的剛剛畢業,有的還大學在讀。
他們懷揣着單純而熾熱的夢想,足以向我們展示雖不夠完美卻足夠純粹的熱愛。
但自然,青春也不僅在于年齡,更重要的是精神、心态的年輕。
節目中,可以看到青春的勇氣。
很多已然成熟的演員,在社會上磨砺多年,依然不忘追逐夢想,更給人青春洋溢的感覺。
比如,表演者孫聖凱,他其實是阿雲嘎的同學,早年因爲家中經濟狀況,選擇留校教授表演課。
如今他站上這個舞台,無謂輸赢地跟學生同台比拼,俨然還是恣意盎然的少年。
還有一些已經以其他身份出道的明星。
參演過《幸福到萬家》的演員張可盈。
還有硬糖少女 303 的王藝瑾。
她們都沒有被外界的目光所累,願意作爲新人演員,和更多年輕人回到同一起跑線上進發。
都給人一種無關年齡的青春昂揚感。
還有青春的自信。
演員杜鑫豔,自稱「大碼女孩」。
因爲形象不符合主流審美,多年來一直飾演女主的媽媽、姑姑、閨蜜等邊緣化角色。
但她卻始終自信自己能當大女主,站在 C 位時用铿然的歌喉和自信的神采征服了所有觀衆。
被陳潔儀大贊美麗性感,被阿雲嘎誇是一流演員。
自信、勇氣,都源于對音樂劇夢想的赤子之心。
這些也都悉數體現在舞台表現上。
取自《搖滾紅與黑》的《看墨成朱》,爲表現于連被情人背叛的怒火,加入了時下流行的說唱元素,采用的是年輕演員們的原創歌詞。
他們爲一個古典故事增添了很強的現代性,也迅速拉近了角色與觀衆的距離。
這種敢于打破常規的态度,也正是青春獨有的姿态。
還有,三個年輕女演員嘗試曲目《遲到的正義》。
她們各有不适配的地方,有的甜美形象轉型困難,有的高音爆發力不夠。
但都盡最大努力做出了突破,嘗試了解原著,與原版演員溝通。
最終完全褪去了青澀感,讓一個背負着沉重過去的熟女形象渾然天成。
不被定義、走出邊界,亦是青春的勇氣所在。
這其實也就是節目組所追求的對成長線的完整表現。
因熱愛而生的勇氣,被勇氣激活的潛力。
青春的無限可能,都濃縮在恣意的歌聲裏,讓看過的人無不感懷起自己的青春和夢想。
正如講述青春追夢的曲目《爲你而閃亮》,就讓阿雲嘎想起曾經同樣炙熱的自己。
代入角色和情境之中,看見自己、看見生命,音樂劇的魅力就這樣被一點點釋放出來。
無論故事還是演員,所有感動最終彙聚在音樂劇本身。
這其實也是這檔節目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它面向年輕受衆的破圈之路,不是屈就和迎合。
真正目的還是爲了讓音樂劇以其本身的魅力,被更多人接納和喜歡。
畢竟,音樂劇本就不是曲高和寡的藝術。
它的唱法偏向通俗,故事也擁有比較強的情節性和叙事感。
很多音樂劇改編的電影作品都廣受歡迎。
《音樂之聲》《劇院魅影》《悲慘世界》等作品,不僅是難以超越的音樂劇經典,電影版也都留名影史,至今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觀衆。
這部綜藝正是從這一點出發,試圖讓更多觀衆意識到,音樂劇也可以成爲日常娛樂的選擇。
更令人欣慰的是,節目并沒有爲了強調青春和破圈,而讓步專業度。
從最初的選拔,到後來同卡同角的賽制,異常殘酷的競争、比拼。
留下了很多遺憾,也使得大浪淘沙後,節目最終的呈現更加驚豔。
如今很多綜藝都少不了刻意制造熱搜話題。
這檔節目沒有追逐熱點,完全以音樂劇爲重心。
但因這一藝術形式本身就蘊含着很多普适性、當下性的問題,反而自然而然地帶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讨論話題。
比如,「大碼演員」的技驚四座,讓很多人又想到女演員形象的多元性。
相關微博熱搜下方,衍生出不少有意義、有共鳴的讨論。
還有關于男女演員戲份的讨論。
《Maria》《媽媽咪呀!》等經典音樂劇中有很多大女主形象。
但現代原創音樂劇中,大男主劇或是剛柔并濟的劇目更熱門,真正彰顯女性魅力的劇還是不夠多。
導緻很多像杜鑫豔這樣一流水準的女演員不爲大衆所知。
她們需要更豐富的劇本,獲得能釋放女性力量的舞台。
這一現實問題更是将音樂劇拉下神壇。
直面中國音樂劇還不盡完善的真實現狀。
像節目裏說的,中國音樂劇本身也正值青春,亟待成長。
也正因此,它更需要破圈,需要被大衆看見。
需要更多年輕人投入其中、添磚加瓦。
需要無數炙熱的生命,托舉起這一顆藝術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