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矽基研究室,作者 | 山核桃
全球科技圈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這座沙漠中「不夜城」——拉斯維加斯。
從北京到賭城,十幾小時的輾轉飛行,落地拉斯維加斯機場,很多人此次的目的都是一緻的——參加被稱爲「消費電子春晚」的 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
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距今已有五十多年曆史的 CES,前身隻是芝加哥音樂秀的一個分會場。
而在今天,CES 代表着整個消費電子行業最前沿的科技風向,在這裏曾走出一個又一個劃時代的消費電子産品。索尼 U-Matic 盒式錄像機、雅達利的「古早電腦」、任天堂的家庭遊戲主機、蘋果的掌上電腦 Newton..... 從傳統家電到智能家居,從 PC 到智能手機與各類越來越輕的穿戴式設備,從消費電子展到被媒體戲稱爲的「車展」......CES 始終是科技界最重要的風向标之一。
CES 也同樣瘋狂,這裏集聚這個時代最瘋狂的創意,在這裏,想要跨界的、想要造勢的、想要颠覆的,這裏幾乎包容一切。
據今年 CES 主辦方官方的數據,今年預計參展人數将會達到 13 萬人以上,超過 1000 家初創公司和 3500 家的參展商,其中,中國參展商數量達全球參展商總數的四分之一,僅次于東道主美國,一位現場參展的觀衆告訴「矽基研究室」:" 首日開門就感受到了人山人海,有的地方擠得網都沒了。"
人潮之中,賭城夜不眠,科技代表榮耀、信心與命運,也同樣映射着國運與世界的變化。又是一年的 CES,又見證了一代人的命運齒輪的切換。
巨頭的榮耀與野心
專場演講一直是 CES 的重頭戲,科技巨頭在「搶頭條」中,實際反映出的是話語權的交替。
時間撥回 2018 年的 CES,「皮衣刀客」,也就是英偉達的 CEO 黃仁勳擠掉了英特爾、微軟等巨頭,搶到了開幕式演講,向世界介紹其 AI 與自動駕駛技術,那一年也被稱爲「自動駕駛汽車元年」。
而今年的 CES,開幕式演講的主角變成了一家化妝品巨頭歐萊雅。不過,彩頭不再是任何一位巨頭的專屬,唯一的主角隻是 AI。
有現場參會人士這樣形容:" 一切都是 AI"。天風證券在其前瞻報告中這樣形容本屆 CES:"AI 與消費電子全領域技術的熔爐 "。
盡管本屆 CES 的主題是「AII Together,AII On」,但如果改爲「AI for All」想必也沒有人會反對。從傳統家電、智能家居、PC、智能汽車再到 AR、VR 等各類可穿戴設備,從 C 端到 B 端的各類場景,AI 已從過去的熱點式話題邁向對各類領域的賦能,向生産力方向演化。
巨頭們的權力交替,也都押注在了 AI 上。
英偉達、AMD 和英特爾三大芯片巨頭在本次 CES 上圍繞 AI 展開了新的軍備競賽。
盡管「皮衣刀客」沒有現身,但在 CES 的一場「NVIDIA CES 特别演講」中,英偉達用實際的行動回應了一切。英偉達不僅拿出了更具性價比的新顯卡——包含三款 GPU 的 RTX 40 Super 系列,還展示了其在智能汽車、遊戲等領域上的諸多成果,當天股價創下曆史新高。
AMD 和英特爾形成了直接的對壘,AMD 拿出了銳龍 8040 系列直擊英特爾酷睿 Ultra,AMD 在現場花費了大量時間展現其性能表現。英特爾 CEO 帕特 · 基辛格則再度在主題演講上重申了英特爾的「AI PC」理念。
與普通 PC 相比,大衆疑惑的是,被加上 AI 前綴的 AI PC 究竟有哪些特質?
根據帕特 · 基辛格的預言:" 世界将會正式進入大 AI PC 時代。" 他用了一個容易理解的對比:" 如果說個人電腦是「達爾文式」的設備,而 AI PC 則是其中的一個「寒武紀」時刻。"
「寒武紀」,一個總是被科技界拿來以形容「突變」意義的隐喻。芯片巨頭們不願錯過 AI PC,或許有以下的原因。我們常說,算力、算法和數據是 AI 時代的三要素。一方面,AI PC 具備更強的算力,可以支持包括 CPU、GPU、NPU 在内的異構計算;另一方面,具備更大的存儲,本身可以容納更多的數據,數據也是 AI 時代的核心資源。
在 AI 時代,無論是賣鏟人,還是産業鏈的各類玩家,沒有人想要落後,它們也正在将野心延伸至更廣的領域。一位參與現場報道的媒體這樣形容:" 所有廠商都想打破固有的印象 "。
比如,想要在智能汽車行業分一杯羹的英特爾,這一次,正式官宣了自己進軍汽車市場,并制定了智能座艙芯片、電車能源 AI 管理、開放式汽車芯片定制平台三大方向。
而上一次在 CES 展上,高調秀出車載芯片計劃的還是高通。兜兜轉轉一圈,大家都回到了相同的賽道。芯片巨頭們從來都不害怕被比較。AI 時代,英偉達、AMD 和英特爾注定會反複纏鬥。
盡管英偉達占盡優勢,但沒有人會承認這一點。帕特 · 基辛格曾公開表示:" 英偉達在人工智能行業的成功純屬偶然。"AMD CEO 蘇姿豐也曾認爲,AI 的市場足夠大,AMD 不一定非得打敗英偉達才能收獲成功。
談到「跨界」,就不得不提到索尼。「智能汽車的盡頭可能是遊戲機?」。關于「索尼造車」的讨論從未停止。和本田合作,過去已多次亮相 CES 的車型—— Afeela,在今年,有了諸多變化。
索尼本田移動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川西泉用了一個頗爲炫酷的方式——隻用一個 PS5 手柄就操控這台車走上了展台。
相比芯片巨頭們的火熱與跨界玩家的野心,過去曾是 CES 曆史主角的微軟則顯得平靜許多。
微軟過去的諸多産品都在 CES 展率先亮相,比爾 · 蓋茨的主題演講也曾一度在 1994 年延續到 2008 年。但在今年 CES,微軟早已提前幾天宣布了 30 年來的首次變革——爲 Windows PC 添加全新 Copilot 按鍵,這一基于 AI 硬件交互方式的變革既加速其 AI 助手的使用頻率,也從另一重意義上助推産業鏈的「AI+」浪潮。
中國廠商的熱與冷
隻要談起 CES,中國廠商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
今年 CES,中國參展商數量達全球參展商總數的四分之一,與曆史最高峰相比,數量明顯減少。
在拉斯維加的著名地标「網紅球」MSG Sphere 上,全球各大廠商在這裏開啓了一場營銷戰,TCL 在這裏點亮了「網紅球」,也包下了近 1700 平的展區,大秀肌肉。
彩電廠商是 CES 展的常客,它們較早出海,熟悉全球化,北美已經它們的主要戰場。
TCL 創始人李東生回憶起自己與 CES 的故事。他第一次到拉斯維加斯參加 CES 還是 1990 年,那個時候還是旁觀者。
一年後,TCL 成爲了 CES 展商,但展位規模隻有 9 平方米。從 9 平方米到 1700 平方米,他在現場這樣形容這一變化:" 就像我們的電視産品尺寸越來越大。"
李東生所言不虛。早已邁入存量市場的彩電市場,尺寸越變越大。TCL 在本屆 CES 上拿出了 115 寸全球最大的 QD-Mini LED 高端電視,還以自身的體育營銷内容優勢整起花活,邀請了 NFL(職業橄榄球大聯盟)傳奇球星來到現場。
另一邊的海信則正式發布了此次獲得「CES 創新獎」的海信 ULED X 系列高端電視産品 110UX。自 2012 年在 CES 展上推出激光電視技術原型機以來,海信幾乎每年都會在 CES 上展出相關技術新品。
不止是家居場景,自正式提出「以場景緻未來」的技術戰略後,海信在本屆 CES 上的另一大亮點則是車載場景。借助車載光學技術,海信将車窗變成了影像巨幕,對外展示了招牌激光顯示技術在車載領域的新想象。
正如上文所說,對 TCL、海信而言,作爲 CES 常客的它們,對這裏已非常熟悉,北美市場已成爲它們海外收入的重要增量。
除了彩電巨頭外,此次在 CES 出圈的還要數小鵬。此前小鵬已發布公告稱,其飛行汽車預計在 2025 年第四季度量産,在外界的期待中,将自己的國際首秀放在了本次 CES 展上。從現場的氛圍來看,這輛飛行汽車成爲新的打卡地。不過,如果你觀察曆屆的 CES 展,「汽車上天」已不是一件那麽驚奇的事情了。
在國内,小鵬并不是第一個入局飛行汽車的玩家,另一個看好的則是吉利。
巧合的是,本屆 CES 展上,另一家曝光度較高的中國車企恰好也是吉利系的極氪。
緣起在于上文提到的不甘心在車載領域落後英偉達和高通的英特爾。在英特爾智能座艙的野心下,極氪成爲了第一家使用英特爾全新 SDV SoC 系列的 OEM 廠商,極氪 CEO 安聰慧也現身英特爾的展台。
汽車主機廠固然很熱,但對中國車圈來說,本屆更熱的則是它們的供應商朋友圈。
據行業媒體「車雲」的觀察,本屆 CES 與往年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今年中國汽車主機廠在往産業鏈延伸,或是與不同的産業鏈合作夥伴抱團出征。
比如,在面闆廠商京東方展台裏出現的是吉利銀河 E8。再比如,過去在 CES 上已多次亮相的各大激光雷達廠商,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在今年 CES 上成爲耀眼的主角。在 CES2023 上,有分析師這樣寫道:" 這是第一次以平視而非仰視的角度來看待國外車廠展示的新能源車技術。"2024,這一趨勢得到了延續。
但從仰視到平視,競争依舊殘酷。仍以激光雷達爲例,随着「上車」速度加快,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廠商都通過成本優勢獲得主機廠的青睐,确保其交付量,但前方主機廠「價格戰」正酣,這對本就盈利空間有限的激光雷達廠商來說,無疑增加了更大的壓力。
熱鬧的 AI PC 也同樣經曆類似的境遇,備受關注的聯想無疑是 AI PC 領域的領跑者。此次 CES,聯想展示了其在 AI PC 軟硬件上充足的彈藥,但正如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劉軍對「第一财經」說的那樣,想要如何實現 AI PC 普惠,終端廠商們還需努力。
劉軍認爲:" 我們希望推動它們把 AI PC 盡早地變成一個主流的 PC 價位段,目前 AI PC 還是一個高端的産品。"
創業者的「造夢場」
CES 不隻是一個「遞名片、求合作」的展會,更是一個屬于創業者的「造夢場」。 在這裏,人們聽慣了「Awesome」,即便是你的想法足夠瘋狂,這裏包容一切。
在每年 CES 正式開幕前,都會舉辦一個名爲「CES Unveiled」的活動,僅對媒體和行業人士開放,初創公司的創業者和研發人員們可以在這裏直接展示自己的産品,甚至有一些産品隻是一個 demo,但這些代表着最前沿技術的産品都會在 CES 上被相對平等地給予一個展示位。
初創公司在這裏很容易受到關注,比如本屆 CES 最火的 AI 硬件要數「rabbit r1」——一個外形酷似神奇寶貝圖鑒的手持式 AI 硬件。有趣的是,這家公司在 CES 并沒有展台,隻是在附近租了個會議室。據官方介紹,這款 AI 設備可以擔任用戶的私人助理,而且隻需要 199 美元,用創始人呂騁的話來說是語音助手、屏幕和攝像頭的結合。
而這家公司目前隻有 17 人,創始人呂騁曾在 2014 年創立渡鴉科技,後被百度收購。
除了如 rabbit 這類的硬件公司,人形機器人也紮堆上線,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初創企業,比如因被微軟 CEO 薩提亞 · 納德拉參觀而出圈的初創企業開普勒,創立時間還不到一年。
數字牙刷、可與用戶精神交流智能鏡子、月球漫步鞋、AI 智能腰帶 ..... 本屆 CES 上,面對新物種,人們難以用純粹的商業化思維定義它們。
至今已有半個世紀曆史的 CES,與人類科技的曆史相比,注定隻是一角。每一屆 CES 總是面臨類似的吐槽:" 變成一個無聊而平庸的交易會。"
但如果拉長時間來看,CES 實實在在地參與了技術爆發的每一個節點。如同過去的個人電腦熱,可穿戴設備熱,智能汽車熱,智能家居熱,元宇宙熱,還是如今正在進行的生成式 AI 熱 ......CES 都參與其中,也見證興替。
而對國産科技企業而言,也早已改變了旁觀者身份,深度融入全球技術浪潮之中。
就像吳恩達與李飛飛兩位 AI 科學家在對談中提到的,這一次的 AI 浪潮,不會重複過去的命運,在熱鬧幾年後進入「冰河期」。從這一點來說,CES 已完成了自身的使命。至少在這當下這個格外需要創新和共識的時代,CES 給了這樣的機會:穿越人潮,隻爲擁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