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在一家企業調研結束趕赴下一家企業調研的路上,周運南終于騰出時間聊一聊市場。
自 9 月 1 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高級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市場稱之爲 " 深改 19 條 ",下同)以來,作爲北京南山投資的創始人,周運南感受到了更多的活力:一方面,機構調研北交所的力度明顯加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對于機構的來訪也展示出了更多的熱情。
10 月 8 日,北交所發布了修訂後的轉闆指引文件,這也是自 9 月 1 日以來,又一重磅配套政策落地。
政策發布第二日,在全球流動性緊縮的大背景下,市場日趨理性,周運南和投資者們并沒有等到預料中的大漲,北證 50 指數甚至在 10 月 11 日跌破 800 點。
自 2021 年 11 月 15 日,北交所在金融街鳴鑼開市至今,已經過去了近兩年的時間。北交所上市企業從首批 10 家公司增長至 222 家,總市值也達到 2603 億。但與其他上市闆塊相比,北交所的規模和流動性仍較其他市場闆塊存在差異。以 10 月 12 日市場成交額爲例,200 餘家股票成交金額僅 5.86 億元。
困擾新三闆多年的問題依然擺在北交所面前,如何提高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
北交開市兩周年到來之際,一波政策禮包已然前行—— " 深改 19 條 " 發布,這也使得一直走在改革路上的北交所未來改革路徑得以明确,投資者都希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并爲此付諸了行動。
" 深改 19 條 " 發布之後
10 月 8 日,對北交所宣布發布實施修訂後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第 7 号——轉闆》(下稱《轉闆指引》),就上市公司申請轉闆流程和信披予以明确與規範,指導上市公司穩妥有序推進轉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這是 " 深改 19 條 " 落地後又一重磅配套措施落地。提及 " 深改 19 條 ",熟悉新三闆和北交所的市場參與者總能侃侃而談,其對于北交所的意義非同一般。
9 月 1 日,證監會制定并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意見分 19 條描繪了進一步推進北交所穩定發展和改革創新的藍圖。
例如,在從上市公司發行角度,《意見》變更了上市公司挂牌時間的起算口徑,優化了發行底價的确定方式,放寬了戰略配售安排;在交易制度方面,兩融業務将擴大的标的範圍,轉闆機制将去粗取精進一步順暢,北交所做市商隊伍将逐漸龐大。在長期資金入市方面,《意見》将引導公募基金加大投資北交所的力度,并支持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産品的注冊和創新,同時允許私募股權基金在參與二級市場買賣……
" 深改 19 條 " 發布後,交易日漸低迷的北交所迎來了久違的活力。
今年以來,滬深股市情緒低迷,北交所市場的交易量也日漸萎縮。北證 50 指數更是在年初逼近 1080 點高點後一路下探,并在 8 月下旬跌破 800 點觸達 751.39 低點。數據顯示,8 月,北交所整體成交額爲 242.05 億元,環比下滑 23.83%;成交量爲 19.72 億股,環比下滑 17.46%。
9 月 1 日," 深改 19 條 " 發布,北證 50 指數開始強勢反彈,一度反彈至 863 點。指數走高的同時,市場成交也有所放量,首日的成交額沖至久違的 30 億元。
但這波政策紅利推動的行情并未持久,在 " 深改 19 條 " 發布後的第二個交易日達到階段性高點後,北證 50 指數開始回調,并在 10 月 11 日再度跌破 800 點。成交量也開始低迷,第二天迅速降至 20 億元,随後幾日成交額逐漸走低,從十幾億元減少至 11 日 6.6 億元的水平。
這也出乎了市場參與者的預料。在業内人士看來,轉闆制度的推進,有望打通北交所與滬深市場的估值對标,使得北交所企業迎來系統性重估,爲資金尋找更多可能性,增加對于優質企業的吸引力,進而吸引更多增量資金進入市場,增強北交所市場的活躍度。但短期看來,市場對此反應不大。
改革調動市場熱情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專家餘偉也沒想到轉闆指引發布後的行情走勢," 畢竟北交所 10 月 8 日發布的《轉闆指引》修訂版本應刺激轉闆潛力票今天來一波大漲的,結果大漲沒來,卻迎來了下跌。" 在餘偉看來,這不是轉闆行情邏輯不成立,而是現階段北交所行情演繹不僅僅有轉闆,更底層的邏輯是資金會青睐北交所優質公司的估值修複,而時不時的熱門概念炒作也存在。
在周運南看來,這低于預期的行情與政策落地實施尚在進行中相關。
9 月末,北交所還先後發布實施了《北交所監管指引第 8 号—股份減持和持股管理》和《北交所監管指引第 9 号—募集資金管理》。減持和持股管理指引中明确,除破發、破淨情形外,增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财務報告存在虧損情形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加強對關鍵少數減持行爲的監管力度。募集資金管理指引則聚焦募集資金監管重點,既強化募集資金全鏈條監管,又提升各經營主體操作便捷性。
在 " 深改 19 條 " 文件發布的同時,北交所同期還發布了投資者适當性、上市條件執行标準、轉闆、發行底價、做市交易、融資融券等多項制度安排。例如,簡化了科創闆投資者開通北交所權限流程。明确已開通科創闆交易權限投資者申請開通北交所交易權限時,各證券公司不再核驗投資者證券資産和交易年限;優化了 " 連續挂牌滿 12 個月 " 的執行标準,允許挂牌滿 12 個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後直接申報北交所上市;發行底價确定方式也得以優化,不再要求發行人提前确定發行底價,發行人可将後續詢價或定價産生的價格作爲發行底價;在做市交易制度方面,允許做市商使用做市專用證券賬戶參與戰略配售;調整做市商豁免報價安排與超額配售選擇權機制的銜接;優化做市商成交金額評價指标……無疑,改革覆蓋了市場前期面臨的多方面痛點,其力度亦可見一斑。
除了北交所外,中介機構和地方監管局也積極配合 " 深改 19 條 " 的發布,展開了系列動作。例如,多地證監局就此展開了座談會,機構調研也有所增加。
在周運南看來,近期機構調研北交所公司力度明顯加大,首要原因是近期北交所 " 深改 19 條 " 的出台,标志着北交所改革的總方案和施工圖均已明确,北交所的政策紅利、發展潛力對投資機構充滿吸引力和誘惑力;其次是北交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識和投關能力越來越強,願意主動走出去、引進來,讓更多的投資者和機構了解公司發展現狀和前景;其三是廣大投資機構也越來越看中北交所的發展機遇和投資機會,積極尋找合适投資标的,并提前布局。
其實,成立兩年以來,北交所也一直處在改革之中。在開市滿周年之時,北交所兩融業務正式落地,随後北交所還發布了做市交易業務細則。而同樣在 2022 年 9 月,北交所 50 指數正式發布。
開市兩周年
2021 年 11 月 15 日,北交所鳴鑼開市,時隔三十年後,開啓了中國資本市場三家交易所錯位發展的新時代。
北交所于當年 9 月 2 日宣布設立,與創業闆十年磨一劍、中小闆五年孕育、科創闆從提出到開闆用時 260 天相比,其 70 多天的籌備落地速度一度令市場驚歎。
圍繞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個目标,北交所積極探索建立适應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服務體系,在國内目前已有科創闆和創業闆服務于符合規定和特定行業屬性的微利企業之外,北交所把上市的門檻降爲 2 億市值,與其他交易所實現錯位發展。
兩年以來,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增加至 200 餘家,市場總市值 2603 億元;數據顯示,2023 年 1-7 月新受理上市申請 84 家,首發融資額 91.6 億元,占同期 A 股融資總額 3.70%。東吳證券研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9 月上旬的 218 家上市公司中,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占比超四成,行業分布以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和基礎化工爲主,分别占比 20%/10%/10%。
但作爲交易所來看,北交所與其他上市闆塊仍有差距,目前,主闆、創業闆、科創闆、北交所公司數量分别爲 3194 餘家、1322 餘家、562 餘家以及 222 家,總市值分别爲 61.8 萬億、11.6 萬億、6.1 萬億以及 2603 億元(截至 10 月 11 日數據)。
與此同時,北交所投資門檻更高,要求投資者資産不低于 50 萬元,成交量也處于較低水平。Wind 統計數據顯示,自 2021 年 11 月 15 日以來,北交所累計成交 4939 億元,區間日均成交金額 17 億元,流動性仍有不少提升空間。
在市場層面,一位市場參與者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大家還是挺難的,甚至有的做市商都空倉了,但是也在不斷調研尋找機會;而已經習慣了這一流動性現狀的上市企業部分也處于 " 躺平 " 狀态,但在 " 深改 19 條 " 發布後,市場的情緒已經發生了變化。在餘偉看來,受制于投資标的與資金需求兩端的供需錯配,北交所流動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若要進一步提高市場活躍度,改革勢在必行。但囿于當下環境,一方面,優質公司并不多,另一方面,受 A 股影響市場情緒低迷,資金動作較爲謹慎,活躍度的提升也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回顧新三闆多年發展曆史來看,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給市場以成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