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 " 強心針 "!印花稅減半,或讓利近千億,六大機構首席火速解讀
财政部、稅務總局 27 日發布公告,爲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 2023 年 8 月 28 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
從曆次印花稅下調滬指當日表現看,除去休市,上漲概率高達 100%,其中 2008 年從 3 ‰下調到 1 ‰,滬指當日直接飙漲 9.45%。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爲,降低印花稅是落實 " 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的工作要求,體現了支持股票市場的鮮明态度,是重大利好消息!中國股市的政策态度已經明确。
李大霄表示,降低印花稅将向市場釋放出較常規政策強烈得多的政策信号,或者稱之爲強力政策手段。從 A 股曆史來看,已經曆了多次調整印花稅,而每次調整都會強力調節市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政策調節工具,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示,這次直接下調印花稅高達 50%,一年将減少近千億的交易費用,對廣大投資者來說是及時雨,也是很多投資者期盼已久的重大利好。預計會對下周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市場走勢形成正面的推動,推動市場大幅反彈。
川财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分析稱,印花稅靴子落地,提振股票市場信心,證券交易成本的降低對企業、投資者都有刺激作用,能夠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回顧曆史多次印花稅調整的市場表現,發現印花稅下調後市場指數當日及後續一段時期會迎來大幅上漲,個股大面積漲停,短期交易情緒快速上升,促進市場交易規模的提升。本次證券交易印花稅占比的降低是活躍資本市場的強有力舉措,看好後續利好政策的接力出爐,能夠讓市場持續受益。
東方财富證券總量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曲一平認爲,在 A 股市場出現持續下跌的流動性風險時,财政部頒布印花稅減半征收恰逢其時,在短期将大幅激活成交活躍度,有利于恢複市場主體投資預期。回顧曆史,離我們最近的兩次印花稅調降分别發生在 2008 年 4 月 24 日和 2008 年 9 月 19 日,當時在全球次貸危機沖擊下,A 股在大幅下跌後也面臨着類似流動性風險,股市需要穩定,投資者信心需要得到提振。通過 08 年 4 月及 9 月印花稅從 3 ‰至 1 ‰再到雙邊征收改爲單邊征收,疊加中國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再到美國通過 QE1 量化寬松救市,終于讓 A 股走出了底部。而當前市場同時面臨着更複雜的國際環境,美聯儲加息高點仍未到來,中美利差倒挂擴大引發外資流出,美國對華科技制裁持續升級等風險仍然存在。
曲一平還提到,A 股的進一步企穩還需要吸引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入市,例如引導國資成立纾困基金增持上市公司,推動險資、養老基金通過市場化手段不斷擴大權益資産投資比例,制度層面放寬股東回購和增持的限制,對于量化基金加強監管減少趨同交易等措施有望逐步落地。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爲,下調印花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投資者信心,降低交易成本。若要讓股市反彈并持續上漲,還是要推出更多有利于實體經濟的政策和改革措施。
中航基金首席投資官鄧海清博士認爲,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征收是貫徹落實政治局會議 "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要求的具體措施,與此前行業内降低交易稅費、傭金、管理費率等舉措相互呼應,都有利于扭轉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鄧海清表示,随着穩增長政策加碼,下半年中國經濟将從 " 疫後恢複性 " 内需複蘇轉爲 " 政策激勵性 " 内循環升級,從 " 低基數紅利、環比走弱 " 走向 " 政策紅利、環比走強 "。在多重利好共振下,A 股不會缺席全球資本市場繁榮。A 股的表現既是市場信心的 " 溫度計 ",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 晴雨表 ",未來 A 股 " 涅槃牛 " 有望重啓。
詳細解讀!A 股迎四重利好
件件 " 重磅 ",條條回應民心民意。
8 月 27 日,财政部 稅務總局印發《關于減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公告》(下稱《公告》)提出,自 2023 年 8 月 28 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證券交易印花稅調整短期内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信心産生立竿見影的影響。此次調降證券交易印花稅反映出國家對資本市場在經濟增長、财富創造中發揮作用的充分認可,将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作爲長期任務來推進的決心,預期後續将有更多的政策出台。
與此同時,8 月 27 日晚,證監會一連發布三條公告:《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 優化 IPO、再融資監管安排》《證監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證券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資需求》。"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的政策工具箱再祭出三大政策。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提振市場信心需綜合發力。相比調降印花稅,節制過度融資、減持等 " 吸血現象 ",切實提升上市公司業績以更好回報投資者更爲重要。
活躍資本市場既要立足當下,加快推出一批可落地、有實效的政策舉措,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又需着眼長遠,堅持改革開路,統籌發展股票、債券、期貨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打造良好的、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
此次财政部、國稅總局和證監會在同一天釋放提振市場的政策舉措,件件 " 重磅 ",條條回應民心民意,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政策均有涉及,呵護市場意圖明顯。更重要的是,跨部委協同空前強化,形成了活躍資本市場的合力,讓投資者實實在在感受到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包。
印花稅減半對财政影響或有限
财政部數據顯示,2023 年 1~7 月,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 1280 億元,占同期稅收收入 1.09%,占同期财政收入 0.92%。從最近十年(2013 年 ~2022 年)的情況來看,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占稅收收入比例僅爲 1.06%,占财政收入比例更是僅有 0.89%。
" 證券交易印花稅占我國稅收收入的比重并不大,适當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對财政收入的影響在我國财政的可承受範圍之内。" 上海财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向記者表示。
" 然而,需要考慮到證券交易印花稅屬于中央稅,因此其占中央稅收收入的比重更高,達到約 3%;同時,需要考慮到當前正處于财政緊平衡時期,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将産生更加直接的感知度。" 孫鲲鵬指出。
但需要看到," 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受到稅率和交易量共同影響。" 葉小傑認爲,稅率調降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活躍度,證券交易印花稅的收入也會随之增加。因此,雖然稅率降低了,但是成交量的上升将産生對沖作用,其對整體财政稅收入的影響将進一步降低。
證監會 " 三箭 " 齊發!IPO 收緊、規範減持、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
8 月 27 日晚,證監會一連發布三條公告:《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 優化 IPO、再融資監管安排》《證監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證券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資需求》。
證監會表示,将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 IPO 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态平衡;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同時,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 30% 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緻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爲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
三大交易所還将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 100% 降低至 80%。此調整将自 2023 年 9 月 8 日收市後實施。
事實上,自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确提出 " 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以來,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激活市場活力的舉措。具體來看,包括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費率水平;放寬指數基金注冊條件;降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降低股票基金申報數量要求,研究将 ETF 引入盤後固定價格交易機制,推出創業闆詢價轉讓和配售減持制度等,意在提振市場信心。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将加快推出一批可落地、有實效的政策舉措,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又着眼長遠,堅持改革開路,統籌發展股票、債券、期貨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力争在引入源頭活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暢通性等問題上取得突破,堅持在維護市場總體平穩的前提下提升市場活躍度,加強跨部委溝通和政策協同,同向發力,形成活躍市場、提振信心的強大合力。
提振市場信心需綜合發力
受訪專家指出,提振市場信心還需綜合發力。" 對于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調降印花稅起到的作用可能有限。" 田志偉指出,複盤此前 7 次印花稅稅率下調可以發現,在印花稅政策調整的當天,股市反應往往較爲強烈;但從中長期看,其所帶來的政策效應對股市的走勢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鵬也認爲,相比調降印花稅,如何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尤其是中長期資金,節制過度融資、減持等 " 吸血現象 ",切實提升上市公司業績更好回報投資者更爲重要。
" 資本市場想要長期健康發展,企業一定要有盈餘、能夠創造利潤,爲投資者提供回報。" 在王晉斌看來,未來資本市場的所有改革都要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來展開。例如,進一步推動一二級資本市場平衡,嚴格規範大股東減持行爲,加大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或權重,并倡導所有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創造更多利潤等。
葉小傑也指出,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表述來看,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 "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的應有之義,因此預期後續将有更多的政策出台。
市場分析認爲,從政策工具箱的儲備來看,未來還将有一系列 " 實惠 " 的舉措發布,如強化分紅導向,推動提升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市值公司分紅的穩定性、持續增長性和可預期性。研究完善系統性長期性分紅約束機制。通過引導經營性現金流穩定的上市公司中期分紅、加強對低分紅公司的信息披露約束等方式,讓投資者更早、更多分享上市公司業績紅利。修訂股份回購制度規則,放寬相關回購條件,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研究适當延長 A 股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交易時間,更好滿足投資交易需求。大力發展中國特色指數體系和指數化投資,鼓勵各類資金通過指數化投資入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