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的女兒 6 歲,很可愛,胖乎乎的。可是最近,小青發現平時很活潑的女兒突然變得很虛弱,胃口也不好。她總是抱怨胃痛。
一開始小青以爲隻是因爲夏天到了,孩子吃多了,就給女兒做了一些清淡的食物,自己也吃了一些健胃助消化的藥。
但是才過了幾天,女兒突然瘦了。這下,小青覺得不對勁,趕緊帶着女兒去醫院檢查。
一開始醫生沒有查出孩子有什麽問題,也沒有辦法判斷孩子突然不愛吃飯的原因,就建議拍個胸片。
拍胸片時,拍攝儀器發出 " 滴 " 的警報聲。醫生以爲孩子帶了金屬的東西,就和小青說 :" 孩子戴項鏈了嗎?給她脫下來?"
然而,小青夫婦卻滿腹疑惑。他們從來沒有給孩子戴過項鏈,所以很快回答 :" 孩子不戴項鏈。我的孩子從來不穿。"
醫生也很納悶。儀器有什麽問題嗎?但在檢查下一個人時,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爲了保險起見,醫生給孩子換了儀器檢查,但儀器還是發出 " 滴滴 " 的聲音。這下,小青夫婦有點慌了 :" 我女兒怎麽了?爲什麽會這樣?"
帶着這樣的疑惑,醫生還是用儀器給孩子拍了胸片。拍完胸片,答案浮出水面。
原來孩子體内有一塊磁鐵!從胸片上可以看到,這塊磁鐵的位置就像孩子戴了一條 " 項鏈 " 一樣。
爲什麽好的磁鐵會跑到孩子身體裏?原來小青是那種 " 大大咧咧 " 的性格。她經常忘記家裏的東西,發呆,不知道怎麽收拾。
這個磁鐵估計是一個不知道家裏哪個角落的小孩撿到的,玩的時候不小心吃到嘴裏了。所幸小青送醫及時,醫生立即安排手術将磁鐵從孩子體内取出。
小青當然也很自責。她責怪自己心胸寬廣。不然她女兒怎麽能挺過這一關?于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要多注意,不要再讓這種事情發生了。
小青女兒戴 " 項鏈 " 這件事,其實已經給了我們家長一個警示。家裏有不少這樣不起眼的小物件,這些東西很可能都是孩子的潛在危險因素。
家長不僅要注意把這些小物件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安全地方,還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主動規避風險。
那麽,具體可以做些什麽呢?
1. 耐心講解安全知識。
其實家長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是落實到孩子身上的時候,大部分都隻是停留在口頭說教,總是告訴孩子這是不允許的,那太危險了,卻懶得進一步解釋這些限制。
其實孩子并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危險性。如果他們暫時不這麽做,也隻是被父母的 " 傲慢 " 所逼。一旦父母不在或不注意,孩子往往會重複剛剛被制止的危險動作。
如果家長能及時耐心地向孩子解釋不能這樣做的原因,情況可能會好很多。
2. 在可控的範圍内,讓孩子去嘗試。
很多時候,孩子的親身經曆要比父母苦心的反複強調好得多。在可控範圍内,家長可以盡量讓孩子多嘗試,親身感受痛苦,留下印象,總比整天唠叨要好。
3. 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當孩子遇到事情時,隻要不是很困難,家長可以給孩子更多的空間獨立處理,不要急于介入,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
畢竟孩子長大了,遇到困難,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想到幾個解決方案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确定最好的方法,起到引導作用。
這樣孩子自然會提高獨立性和自主性。即使以後遇到困難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可以嘗試自己安全解決。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