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松果财經
兔年春節期間,城市再現濃濃煙火氣。
預訂全滿的年夜飯、排不到号的奶茶店以及火爆的電影票房等,證明着 " 吃、遊、購、娛 " 等需求集中釋放的 " 威力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 12.2%。
伴随着火爆的消費場景,城市出行需求也顯著增長。這個春節,移動出行行業喜提 " 開門紅 ",多家平台顯示訂單量激增。比如,根據享道出行發布的數據,相比去年春節,市民出行意願旺盛,享道網約車訂單需求同比大漲近 100%。
紅紅火火的開端仿佛預示着,對于移動出行行業,2023 年會是一個穩健複蘇、充滿機遇的一年。
春節前,經報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同意,滴滴出行重新恢複了新用戶注冊。而在滴滴整改的一年半時間裡,移動出行的江湖再次風起雲湧。
一方面,傳統汽車産業鍊上的玩家繼續深耕應用場景,不斷完善全生命周期出行服務生态圈。另一方面,騰訊、華為、蔚來、小鵬等新玩家陸續入場,且新技術推動了新商業模式 Robotaxi 的成長。
作為平台經濟和數字交通的代表之一,移動出行行業有着蓬勃的生機。新玩家想要提速上路,老玩家追求建立生态,移動出行市場在新的一年依然充滿變數。
未至終局:合規、聚合、新生力
2022 年的移動出行市場,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合規發展、聚合出行、新生力量。
過去一年,移動出行行業合規管理成果斐然,大部分 C 端打車平台的合規率都明顯上升。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21 年上半年時,整體合規率超過 80% 的城市僅有 7 座,而截至 2022 年 12 月這個數據提升至 18 座。
不難看出,移動出行行業正在告别野蠻生長,競争方向已從流量競争向服務力競争轉變。
正如嘀嗒出行創始人兼 CEO 宋中傑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所說:" 在國家堅定實施擴大内需戰略的指引下,出行及娛樂等活動正逐步恢複,移動出行行業将朝着更規範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近年來湧現的聚合出行平台顯然也是去年一大看點。不僅高德打車、百度地圖等老玩家持續發力,新玩家也在跑步入場。
7 月,鴻蒙 3.0 發布會上,華為宣布 HarmonyOS 3 正式上線原子化服務 "Petal 出行 ";在微信的出行服務中,騰訊出行也在測試由第三方出行服務商提供運力的打車功能;12 月,抖音低調入局,消費者已經可以通過 "T3 打車 "" 滴答順風車 "" 一喂順風車 " 等少數服務商在抖音上的小程序使用打車服務。
對于用戶來說,聚合出行平台的一站式打車服務帶來了較大的便利。比如,用戶不需要在高峰期打開多個打車軟件叫車。對于聚合出行平台來說,上線網約車服務實現了自身流量變現并增加了用戶黏性。而對于服務商來說,新業态幫助他們解決了流量問題。
然而,聚合出行作為新服務模式,也面臨着不少發展問題。一來,平台與服務商的權利義務關系确定,還需要逐步完善制度;二來,服務商與用戶之間多了中間環節,但增加的成本顯然不能直接轉嫁到用戶身上,如何平衡價格與價值需要全行業共同思考。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滴滴出行下架整改的日子裡,其他移動出行平台紛紛抓住了機會,第二梯隊的玩家們開始向上追趕。
" 一鲸落,萬物生。" 盡管滴滴仍然牢牢把持着市場第一位,但新生的挑戰者都對行業的未來充滿想象。
" 我們不想做誰的颠覆者,而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 享道出行 CEO 吳冰曾經表示," 對出行未來的發展大家都在摸索過程中,未來的市場模式和形态足夠豐富,也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自動駕駛、共享汽車、智慧城市,移動出行行業的下半場越來越精彩,新老玩家都加快了融資争奪市場的腳步。盡管相比 2020 年 102.3 億元、2021 年 166.6 億元的融資金額,國内移動出行行業 2022 年融資大縮水,但是第二梯隊中的優質玩家仍然受到市場看好。
2022 年,中國移動出行領域共有 19 家平台獲得融資,融資總額約 27.4 億元。其中,享道出行、如祺出行分别完成了超 10 億元的 B 輪、A 輪融資。
而更早時間,曹操出行、T3 出行也分别獲得了 38 億元 B 輪融資、77 億元 A 輪融資。
放眼全球市場,也有更多與移動出行行業相關的企業正在野心勃勃地加速入場。比如,豐田汽車就是 2023 年初不可忽視的那個。
" 我感受到自己的極限,無法讓豐田超越‘汽車公司’這一定位。" 最近,即将退居二線的豐田汽車原社長豐田章男在卸任發言中提到," 新團隊的任務是将豐田全面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風雲變幻的移動出行江湖,不同服務商的定位正在不斷分化。
存量競争:差異化、協同化、多元化
在探索移動出行業務方面,非原生玩家或許思考得更加簡單。比如,華為布局出行領域,或許隻是為了補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商業版圖,而騰訊、抖音入場則是為了擴展自身的生态能力。
然而,更多以移動出行為主業的企業則不得不尋找更多可能性,突破同質化競争。
畢竟,與存量時代共振,已經是移動出行玩家們直面的現狀。據 CNNIC 數據,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 4.05 億人,較 2021 年 12 月減少 4754 萬人,占網民整體的 38.5%。而事實上,移動出行行業的活躍用戶數量更是遠遠低于這個數據。
首先,移動出行企業下一步要在存量市場中服務于差異化。
過去,C 端打車業務的基礎生意模型都是以 " 運力 + 出行需求(裡程)" 定價,進行供需匹配,僅僅滿足出行的需求。
這種模型下,移動出行服務商與用戶的連接缺乏深度。随着市場競争格局越來越複雜,标準化與差異化的分野不可避免,重新定義服務的意義和未來價值是服務商們新的命題。
所以,這個市場上出現了主打品質出行的享道出行、如祺出行,以及專注于高端定制的禮帽出行等定位更加明确的品牌。
毫無疑問,這些品牌都抓住了一個關鍵詞:" 高質量 "。
正所謂市場是海,企業是船,質量是帆。越來越多定位中高端的出行品牌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強調自身車型與服務的品質。
一方面,滴滴豪華車曾經用過林肯大陸 Continental 尊雅版,耀出行也采用了梅賽德斯-奔馳 E 級轎車、S 級轎車、V 級 MPV 等;而 BMW ReachNow 用車則是寶馬五系。
另一方面,部分定位高端且垂直的品牌對司機要求非常高。比如,耀出行的出行管家要通過健康體檢、公安背調、理論知識測試、防禦性駕駛測試、保密職業素養培訓等複雜培訓;以及禮帽出行的司機要通過 24 項面試考核、3 項面試測試、3 場通關考核、2 場認證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移動出行市場服務質量都在穩步提升。根據最新的網約車訂單合規率排名,前四名分别是如祺出行、攜華出行、享道出行、T3 出行,四家服務商 2022 年 12 月人、車合規率均在 90% 以上。
其次,對于傳統車企旗下的出行品牌來說,可以與集團整合協同化,提升服務品質體驗。
通過旗下移動出行 B 端、C 端業務,與用戶産生高頻直連,是傳統車企布局移動出行行業的目的之一。比如,2022 年 11 月,享道出行與上汽銷售簽約戰略合作,雙方在網約車、車輛租賃、車輛銷售、車輛運營、試乘試駕等業務闆塊相互支持,并在汽車銷售、車輛配套設施建設及汽車後市場的服務保障等領域進一步擴大合作。
而對于移動出行企業來說,依托傳統車企的全産業鍊優勢,實現個人和企業級業務的互補協同,打造更完善的網約車整體解決方案,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
最後,服務場景的擴容也是移動出行行業趨勢之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移動出行企業開始覆蓋更多元的服務場景,滿足差異化的出行服務和體驗需求。
比如,在商務會談、企業用車等高端場景之外,禮帽出行還将寶媽出行、全家出遊、陪伴父母出行等特殊需求納入服務重點,為用戶提供更細緻的服務體驗。
早在兩年多前,享道出行面向學生推出了 " 享學小專車 ",為學生提供一對一專屬多日接送服務。
此外,2022 年 3 月,滴滴開始在北京試運營寵物專車,打車選項中新增了寵物專車選項。
在移動出行行業更規範化的時代,品牌緻力于擴大服務場景,是追求商業與人文平衡的體現。
總之,差異化、協同化、多元化,是移動出行品牌在利用自身資源向内挖掘生長力。而面向未來,它們更期待破圈式創新帶來的新增量。
Robotaxi:城市交通供給側變革,拓展移動出行想象空間
長遠來看,供給端技術的革新才是出行行業不斷突破天花闆的源動力。
目前,參考交通運輸量和維護成本,世界上大多數交通運輸系統已經達到臨界點,城市交通供給端的變革是大勢所趨。
在小鵬汽車年度總結會上,何小鵬表示,下一個五年是全自動駕駛,再下一個五年是無人駕駛時代。
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已經深入人心。當下,産業互聯網正像過去二十年消費互聯網做的那樣,重構移動出行行業的供給端。
作為新舊基建融合的發力點,智慧交通與出行受到了較多的關注。從 " 大數據 "" 自動駕駛 ""5G 技術 " 到 " 車路雲一體化 "" 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 ",從技術到落地,移動出行全行業努力探索 " 未來新出行 "。
其中,很多人認為 " 自動駕駛 " 加 " 共享汽車 " 等于 " 未來新出行 "。因此。越來越多品牌正在積累用戶、運營、技術數據,加速自動駕駛在特定場景下的落地,比如,"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
2022 年,Robotaxi 在業内被頻繁提起:
3 月,賽可出行(享道 Robotaxi)作為 Robotaxi 行業首批代表企業入選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創新試點項目。
6 月,如祺出行首次公開展示了如祺 Robotaxi 運營科技平台,宣布已與廣汽研究院、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等合作方完成系統與數據的對接,正在高效推進 Robotaxi 車輛投放和示範運營落地。兩個月後,如祺出行與時代商業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加速推動如祺 Robotaxi 商業化落地。
9 月,T3 出行宣布,與輕舟智航在蘇州正式聯合啟動 Robotaxi 的公開運營。用戶通過 T3 出行 App,可選擇 " 自動駕駛 " 服務,預約點對點的自動駕駛網約出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家公司都是背靠傳統車企的移動出行品牌。它們大力推進 Robotaxi 落地,既是為了發揮自身供給端技術優勢,同時也是因為 Robotaxi 承載着整車廠從造車到 " 造車 + 出行 " 轉型的理想。
事實上,豐田章男所說的 " 移動出行 ",也大概率是指自動駕駛下的移動出行。畢竟,這個世界頭部的傳統車企并沒有把轉型的籌碼全部押注在電動汽車上。
無論如何," 諾基亞式的故事 " 警醒着我們,商業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而是沒有更多地嘗試。
對于移動出行服務商來說,Robotaxi 或許比傳統的網約車模式更 " 重資産 ",每一次試運營都背負着相應的成本壓力,但正因為這些壓力存在,成果才沒有水分。
2023 年,移動出行行業不會停下探索未來市場模式和形态的腳步,唯有一起奔赴山河萬裡的決心。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