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都年末了,國産劇還能打出王炸。
正午陽光的新劇《縣委大院》,在零宣傳空降的情況下,開播收視率就破 2,穩穩拿下央視首播年冠
誰不說一句牛?
孔笙和胡歌的二度聯手,又讓多少《琅琊榜》女孩們夢回七年前?
這幾年正午的獻禮劇都大受好評,《大江大河》、《山海情》都屬于豆瓣高分劇。
而這一次,正午把鏡頭對準了體制内基層幹部。
這其實是步險棋,畢竟比起底層小人物,幹部視角更難讓觀衆共鳴。
但一口氣刷了六集後,我更加确定,在現實題材這塊兒,你真的可以永遠相信正午陽光
01
胡歌飾演的梅曉歌,開局即升官,即将要到光明縣走馬上任。
聽着是個喜事,但誰都心知肚明——光明縣,是個燙手山芋。
明明經濟落後發展受阻,以往的領導卻一味畫餅,制造繁榮假象。
最離譜的是奶牛場數據造假,明明隻有十一頭,卻往上報數八百。
上億産值的虛假泡沫被捅破,上任縣長被罷免,卻也覺得委屈。
一是地方産業難發展,經濟上不去。
二是數據水分一直都在,他能擠出來多少,又敢擠出來多少呢?
除了已經預習到的知識點外,光明縣還有一連串問題亟待解決。
工廠一封,工人沒了工資無法生活;
已經談好的拆遷,一夜之間居民就改了口風;
醫院職工的工資發不出來,返聘補貼也有拖欠。
亂糟糟的一片,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難處。
02
不得不說,正午是真有些大膽在身上。
數據造假,工人上訪,拆遷難題 …… 這些以往在國産劇中鮮少對焦的敏感點,我們都在《縣委大院》裡看到了。
說到底,光明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倆字——沒錢。
沒錢就發展不起來,發展不起來那就更沒錢。
整個一死循環。
要想治好這個痼疾,既需要膽量,也需要決心。
而新上任就迎來個大難題的梅曉歌,就是這把切開創口的手術刀。
上任後,梅曉歌的第一個主線任務,就是和縣領導班子一起攻克拆遷難題,跑現場了解最真實的情況。
面對聲稱自己年利潤百萬的油坊,梅曉歌一眼發現賬目有問題。
因為這一漏洞,副書記艾鮮枝直接用上了查稅這一招:
既然年利潤一百多萬,那是不是得按這個數把欠的稅交了?
一套下來,直接打消了油坊女主人想從賬目上多撈點拆遷費的念頭。
比拆遷更難的,還有平墳。
對于國人來說,入土為安是件大事,尤其對于更有落葉歸根情懷的農村居民來說,動墳如同要命。
最好的解決辦法,也隻能是讓現任幹部和有威望、有話語權的老人帶頭。
但這也并非他們的義務,他們和百姓一樣,有着同等的掙紮與痛苦。
在動員大會上,梅曉歌并沒有強迫性的慷慨陳詞,而是懷着愧疚和感恩的心情,懇求這些老人們簽字。
正是因為他的感同身受,這一番真情流露才能擊中大家。
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梅曉歌靠的,不過是 " 真心換真心 "。
在解決完拆遷平墳的問題後,梅曉歌又做了件 " 離經叛道 " 的事。
大會上,新上任的縣長發言本該立目标畫大餅,但他卻直白地告訴所有人:
那些都是虛的,我們做不到,隻要不是倒數第一,那就燒高香吧。
台下一臉懵逼的大院新人張新成完美诠釋我的内心 os:exo me?這是可以說的嗎?
但,這正是梅曉歌的破局之法,也是光明縣走向光明的必須要邁出的一步:正視與誠實。
不必有那麼多假大空的美好幻想,隻要腳踏實地走對眼前的每一步。
果敢、親和、有擔當,這樣的縣長,誰不說一聲 respect 呢?
除了梅曉歌外,其他領導班子的形象也相當生動。
黃磊飾演的書記呂青山,
為光明縣發展操碎了心,方方面面都得要照顧到,做夢都逃不過。
吳越飾演的副書記艾鮮枝,
風風火火,幹練飒爽,無論是檢查問題都處理問題都幹脆利落。
王骁飾演的鎮黨委書記喬勝利,
光明縣吐槽高手,夾縫裡生存的一線打工人,在群衆和領導中上下為難,奔波到連家庭都顧不上。
村主任三寶,
雙面鬼機靈代表,為了法蘭廠能早點開門生産,暗中安排工人上訪。
從縣到鎮到村的各級地方官,一邊聯手解決着建設問題,一邊又在相互博弈,真是蠻有趣的
03
領導們忙得焦頭爛額,新人們也是跌跌撞撞。
張新成飾演的林志為,就是體制内懵懂菜鳥的代表。
剛到任時手足無措,四處找活兒,純純演我上班第一天。
穿着也是過分正式,被好友一通教育。
通宵幹活兒,轉手卻被同事攬功勞。
也難怪觀衆在這裡代入感拉滿。誰剛上班時,不是這樣手忙腳亂的呢?
而與林志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職場老油條袁浩,技巧多得可以寫一本《職場生存指南》。
叫領導官職,要往大了叫:
領導講關門話的時候,别做筆記:
遇到不該操心的事情,别多操心:
辦公室情商 Top1,非袁浩莫屬了
但也正因為太遊刃有餘,袁浩身上已經沒有了多少理想主義的影子。
反倒是林志為身上笨拙又可貴的熱血,才賦予了他成長為 " 梅曉歌 " 的可能。
04
《縣委大院》在描繪基層幹部衆生相時,對體制内工作日常也是一比一的還原。
真實程度大概就是,在體制内工作的觀衆們紛紛表示:下班看劇如加班。
《縣委大院》中有很多讓人倍感親切的日常,其中最多的,就是關于 " 吃飯 "。
在大院食堂吃 ↓
在家裡吃 ↓
在羊湯館吃 ↓
民以食為天,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充滿煙火氣的瑣碎日常,《縣委大院》才在 " 高大上 " 和 " 接地氣 " 之間找到了平衡。
另外讓人驚喜的一點是,在講幹部工作艱辛的同時,《縣委大院》也沒有忘記補充群衆視角,凸顯幹群矛盾的雙面性。
就說拆遷。
于幹部來說,光明縣要發展,拆遷迫在眉急,必須迅速搞定。
但對于普通群衆來說,這是關乎到切身利益的問題,自然也會糾結猶豫。
光明縣最能搞事的拆遷釘子戶老邱就是如此。
認為當年政府給的安置房讓自己吃了虧,拒絕拆遷補償。不僅對幹部的勸說油鹽不進,還說服鄰裡一起反對拆遷。
但他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刁民。
作為知識分子,他懂法律,講道理。
對新來的縣長和整個縣委幹部,也都懷着一種審查的心态。
還有以 " 沒頭腦不高興 " 為代表的法蘭廠工人。
工廠停産,意味着他們沒飯吃。即使還沒整改完成,也努力偷偷上工。
或許以幹部視角來看,他們的行為是不配合工作。但看到他們發出 " 還讓不讓人活了 " 的感歎時,誰又能忍心指責呢。
在群像這方面,正午是真的是沒輸過
正是因為幹部有幹部的難處,群衆有群衆的不易光明縣的幹群關系才是真實而生動的。
而這一切的解決辦法,都隻有一個,那就是趕緊搞發展,早日富起來。
面對眼前的難題,梅曉歌到底要如何解決?
老邱到底會不會同意拆遷?環保整改能不能順利推進?水源保護地能否成功拿下?
光明縣的光明,請快點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