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鵬
從第一批折疊屏手機問世至今,5 年過去了。
很難定義折疊屏在這 5 年裏的成敗。一方面,它在智能手機已接近飽和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着年化 100% 以上的迅猛增長。但另一方面,它在整個市場裏的出貨占比,依然停留在 1% 出頭的級别。
當年折疊屏問世時,市場對它充滿了期待,認爲它就是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形态」,會像全面屏一樣迅速普及。但在過去 5 年的周期裏,折疊屏并沒有引發爆炸式的革命,沒有取代直闆機。
質疑聲由此出現,甚至有觀點認爲折疊的大方向就是錯的。但折疊屏并沒有失敗,廠商也沒有放棄。它逐漸成長爲了智能手機這棵大樹的一根新枝。
正好昨天,OPPO 發布了第三代大折疊屏手機 Find N3,着重強調了影像、安全、軟件方面的升級,而不隻是折疊形态本身。在産品定位上,也提出面向「新商務人群」,愈發凸顯出垂直細分的氣質。
借着這個目前我個人最喜歡的折疊屏産品開個頭,今天就聊聊好久沒聊的手機産業的新變化吧。
01 折疊屏是智能手機的一次「分枝」
從 2007 年,iPhone 伴随着争議和質疑誕生,到 2012 年,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就已經超過 5 億部,占比超 50%,超越功能機。也是在那一年,三星第一次取代諾基亞,做到了出貨量第一,宣告了諾基亞時代的結束。
之後,智能手機每一次創新,其實都是「局部蛻變」的升級。從大屏到全面屏,從芯片到多攝像頭,甚至是無線耳機這樣的配件,都有着明确的方向,差别隻在于做得好不好。每經過一個大的技術節點,就是一場革命,會迅速把上一代技術、産品淘汰掉。
這樣的發展模式,基本上就是一種「蛻皮」發展模式。而折疊屏是一個例外,它是智能手機發展過程中的第一次「抽枝」,他的技術獨特性和市場人群的細分性,讓他是第一個可以被看到生命力的「智能手機亞種」,
相比直闆旗艦,折疊屏有着明确的優勢,更大的内屏帶來了更高的信息容量和豐富的交互可能。但它也有明确的局限,從厚度、重量,到鉸鏈和屏幕的折疊壽命,都是用戶會擔心的因素。人們想象中極緻輕薄、無限耐用的超科幻折疊屏,還沒有出現。
正因爲優勢和局限都非常明顯,折疊屏産品才呈現出當下這種「很難取代直屏,但也持續在生長」的發展狀态。而彌補短闆,就成了折疊屏手機發展的一大源動力。隻有先成爲一個成熟可用的「旗艦機」,才能立足市場。
從 OPPO 的 3 代折疊屏身上,其實就能看到這一發展曆程。從第一代 Find N 對折痕問題的執着求解,到 Find N2 在鉸鏈材料和重量上下功夫。他們做的,就是要讓折疊屏從一個飄在空中的技術概念,落到腳踏實地的使用場景裏來。
OPPO Find N3 | 圖片來源:OPPO
比如 OPPO 高級副總裁劉作虎,在當年帶領團隊創造前兩代 Find N 的時候,就和我講到兩個核心挑戰:Find N 通過「水滴鉸鏈」,把折疊屏的彎折半徑增大了一倍,讓彎折深度減半,極大優化了折痕的問題;Find N2 則通過采用碳纖維、钛合金等材料,将機身重量降到了 233g,與衆多大尺寸直闆機同級。而恰恰這兩個看起來基礎的問題,讓 Find N 系列真正成了一個市場上有生命力的産品。
到剛剛發布的 Find N3 這一代,技術的工作聚焦于影像。
過去的折疊屏手機,大多很難塞進旗艦級的攝像頭模組。因爲機身展開後,厚度減半,再去掉屏幕的厚度,留給攝像頭模組的空間就會更少。
而這一次,Find N3 加入了「折疊像素」的雙層晶體管結構設計,在傳感器面積依然受限的情況下,提升了感光能力和動态寬容度。還首次在折疊屏産品上加入了潛望長焦。算法軟件層面,Find N3 也和 Find X6 做到了同步,擁有計算光影能力和專業哈蘇人像功能。
圖片來源:OPPO
這讓 Find N3 作爲一台旗艦機,擁有了更堅實的産品基礎,短闆更少了。也爲折疊屏這根分枝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生長動力。
02 飽和時代,需要「真 · 垂直細分」
産品創新的最終動力,一定是市場的需求。
以份額算,折疊屏确實隻占整個智能機市場的 1%。但它卻有着很重要的意義。畢竟折疊屏産品的價格和定位都是頂級旗艦,它代表了廠商在高端市場的影響力。
因爲出貨量相對小,且集中在高端。這也恰恰給更垂直、細分的産品賣點提供了生長空間。隻不過,到底折疊屏是手機廠商在高端産品上擺一款「酷産品」來鎮場子,還是真的面向高端市場做深入洞察來定義産品,帶來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在我認爲在 Find N3 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OPPO 尋求的差異化,彙聚目标人群的更深入的需求之上。這意味着 OPPO 對于折疊屏在期産品序列中的定義,更接近「主力旗艦」的目标。
比如,它一邊增大了尺寸,将折疊屏的大屏特性進一步凸顯。且 OPPO 把「安全」作爲一個關鍵的産品點,提到了非常高的優先級上。
Find N3 搭載了「國密認證安全芯片」,把高安全級别的數據、權限都保存在最底層的加密安全區裏。包括指紋、人臉等生物信息,加密文件,各種密鑰以及設備鎖,都會由安全芯片來進行管理。
OPPO 高級副總裁 劉作虎 | 圖片來源:OPPO
配合安全芯片,Find N3 還搭載了一系列軟件功能。包括 VIP 模式,可以一鍵全局關閉攝像頭、麥克風、定位等敏感權限;隐私通話,通過雙振膜發聲,控制聽筒聲音外溢;以及對手機截圖進行本地的自動識别、打碼……
這些安全功能,在智能機市場可能并不是消費者最關注的焦點,但放到高端,特别是商務市場,重要性就會陡增。而這部分用戶,恰好與折疊屏的目标群體高度重疊。
OPPO 将這部分用戶定義爲「新商務人群」。
這部分用戶與過去的商務人群一樣,注重手機的設計、工藝、質感,注重穩定、安全、隐私,願意爲之支付溢價。這也都是過去商務定位的産品必須做好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新商務人群和上一代商務人群最大的區别在于,手機對他們來說并不隻是一個「打電話」的工具。他們用會各種線上協作工具和 App,有極大的獲取信息的需求,注重效率。而這恰好是折疊屏能滿足的需求。
考慮到這部分用戶在手機這一「輕生産力場景」下的需要,OPPO 這次還爲 Find N3 增加了「文件随心開」的功能,用戶不需要下載任何第三方應用,就可以預覽蘋果辦公生态下的 Keynote、Pages,Windows 生态裏的 CAD 等文檔格式。
以及,針對全面屏下多任務場景,Find N3 加入了全景虛拟屏的功能。用戶可以将三個标準大尺寸的 App 鋪在一個虛拟的空間裏,同時滿屏運行,用戶隻需要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複制粘貼内容。
通過更精細的用戶定位,滿足垂直細分的需求。這看似與上個時代科技公司普遍「面向世界,改變世界」的價值有所背離,但實際上,這是整個科技互聯網行業走入深水區之後,必然要走的一條路。
一款好産品,需要集合材料、機械、機身布局等多方面的創新,需要廠商在影像、芯片、軟件适配方面有長期的技術沉澱。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廠商的努力方向都是一緻的。但具體到産品上,今天的用戶需要顆粒度更細,更多元的交付,也需要差異化帶來的新鮮感。
過去 10 年裏,智能手機靠「直闆觸屏機」這一種形态走向普及,并催生了移動互聯網革命。但「靠一款産品颠覆世界」從來都不是現實的常态。所有的行業,在經曆了初期的爆炸式發展之後,都要進入一個多元細分的階段,就像 SUV 的流行沒有取代轎車,麥當勞帶來的效率革命沒有取代傳統餐廳一樣。
有人會感歎,功能機時代,手機的設計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直闆機、翻蓋機、滑蓋機……但到了智能機時代,所有手機都長得一樣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折疊屏可能就會是一個新的開始。今天折疊屏已經再次分化出「橫折」和「豎折」兩種産品形态,分别有了明确的産品立足點。在智能機市場整體走向飽和的時代裏,細分需求會擡頭,做到成體系的理解需求和滿足需求的「真 · 垂直細分」,也足夠作爲一個新的變量,會爲企業提供新的突破口。
03 把産品做好,把産品做好,把産品做好
過去 10 年,在單一發展軸的主導下,智能手機,甚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的主旋律就是「量」。
「量」就是一切,隻有快速做出最主流的産品,推出去,擠死競争對手,才能生存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家都默認這是一個「赢家通吃」的行業。這個過程中,很多邊緣需求都被忽視了。
但現在,市場趨于飽和,隻拼規模的時代結束了,高質量發展成了新的主題。即便是折疊屏這樣,占比 1% 的市場,也有培育澆灌的價值,因爲用戶需要。
對企業來說,今天的發展不會再有太多奇技淫巧,能做的隻有對技術創新長期、堅定地投入,以及在面對用戶的時候,有無限的耐心,去盡量滿足他們細微的需求。對手機廠商來說,這就是最重要的「務本」。
我記得 OPPO 高級副總裁劉作虎和我講過一個印象深刻的的橋段,當時我們一群企業家朋友問他:「都說段永平的本分文化對你們影響很大,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是怎麽影響的?」
「我們早年間有機會和他彙報工作總會找很多角度分析問題的各種原因,比如市場環境啊、技術條件啊、對手的動作啊……但阿段那句『還是産品沒做好』就是萬能的總結。後來想想,這其實就是事實,這就是所謂的『求責于己』的本分吧。」
回顧折疊屏過去 5 年的發展軌迹,它雖然沒有快速引爆一個市場,但依然從當初近似于「技術 demo」的狀态、到「産品線上負責裝酷」的角色,一路進化到現在,開始成爲了很多人每天都在用的工具。重量、厚度、折痕的問題優化了、影像的水平提高了,且它的使用場景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這個時候一個 Find N3 這樣的好産品,量肯定還會大踏步成長。
在 Find N 系列産品上,體現的其實就是這個邏輯,認真做一個好産品,管他是不是細分市場,你持續不斷的有耐心去做好每一代産品,就一定有令人矚目的生命力。你會發現,OPPO 并不是一家主動與對手「貼身競争」的企業,更多是提煉自己的洞察、思考,凝聚成産品。但到最後,它依然在折疊屏這個賽道裏,做到了引領行業。
甚至可以這樣看,因爲蘋果沒有做折疊屏産品,所以對很多 Android 手機廠商來說,這可能是曆史上第一次,它們能擺脫 iPhone 的陰影,完全主導産品的定義。
畢竟過去,任何一款 Android 智能機的設計研發,都很難不受 iPhone 的影響。這也是蘋果一直主宰着高端智能機市場的原因——它種下的種子,所以它能收割最甜的果實。
面向折疊屏的未來,每個廠商都有更多機會,接受吃蘋果紅利時代的終結,自己種下自己的種子。隻要悉心栽種,即便是 1% 的市場,也會有結出碩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