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發展,靠的是兩個輪子:一個是業務,一個是組織。
很多老闆往往很重視業務的輪子,卻忽視了組織的輪子。如果組織的輪子,一直跟不上業務的輪子,車子就會散架,增長也是不可持續的。
一家公司最大的災難,是組織和業務的錯位。
為什麼這麼說?今天講講這個話題。
01
組織和業務錯位的幾種情形
第一種,組織能力,跟不上業務的發展。
一些快速發展的公司,老闆們的注意力往往隻集中在如何做增長層面,比如怎麼來制定增長策略,怎麼來拆解目标,怎麼來制定流程,如何讓員工實現目标,等等,而忽略了組織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去做組織創新,去發展隐性的增長曲線。
但是,當你的組織能力跟不上時,業務增長也是不可持續的,企業也終究會走向衰落,乃至死亡。
給大家講個故事:幾年前,酵母曾經服務過一個客戶,它是行業内的龍頭企業,擁有 1000 多家門店,中後台上千人,一年交易額近百億元,年利潤數億元,發展勢頭非常的迅猛。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企業,在找到我們之前的兩年裡,也出現了業務連續下滑、年淨利潤下降了 50% 的狀況。
這家企業出現了什麼問題?
通過診斷,我們發現這家企業的組織、管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即公司的組織能力,完全跟不上業務增長的速度。
當時,該企業從上到下,從老闆到管理層,再到基層員工,從一線業務人員再到中後台服務人員,幾乎都處于一種抱怨狀态。
老闆抱怨管理層呆闆、思維僵化,沒有創造力,每年投入那麼多錢,利潤分紅幾個億,但公司業績不增反降;
管理層抱怨團隊精神渙散,工作氣氛消極,員工沒活力,不自驅,拿不到業務結果;
而員工抱怨公司氛圍太壓抑,活太多,事太雜,每個人就像是流水線的工人,一刻也不能得閑。
你看,組織的問題,最終直接影響到業務層面上。
第二種,業務發展,無法匹配組織架構的設計。
有一些公司,在做組織架構設計時,往往會參考大公司先進的組織架構,而不是從業務需求出發,這就導緻組織架構的設計不合理。
比如,有些創業的公司,業務還沒做好呢,就先開始參考國内外大廠,設計自己的組織架構。什麼戰略部、市場部、運營部、财務部、人事部等一大堆部門,組織的架構好幾個層級,層層彙報,極其臃腫。
其實,一家剛開始創業的公司,在市場上立足未穩,是不需要做太複雜的架構設計的。因為這個時候,你最重要的是生存,所以你要打造高效敏捷的扁平化的組織,層級不要太多,從決策層到業務前線,再到觸達消費者,中間不要超過兩層架構。業務一把手能夠直接觸達客戶,每個人都是銷售,隻有這樣,你才能活下來。
以上就是兩種最常見的組織和業務錯位的現象。
02
如何避免組織和業務的錯位?
如果組織和業務出現錯位,那公司也會出現大問題。
如何避免組織和業務的錯位?有兩個建議:
1、做好組織診斷。
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命發展周期,大緻可分為創業初期、快速擴張期、成熟期和鼎盛期四個階段。
每個階段的企業在治理結構、人才梯隊、文化體系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組織共性。你需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做好組織診斷。
▌第一個階段:創業初期(從 0 到 1)
治理結構方面,處于這一階段的公司,架構往往都是扁平的,即老闆與業務一線中間的彙報關系不超過兩層。" 敏捷 "是這一階段的組織關鍵詞。
人才梯隊方面,這一階段選拔比培養更重要。組建創業班子,最重要的就是選對人。人對了,事就成了。
文化體系方面," 生存 " 是核心。所謂 " 生存文化 " 就是創業第一天的文化,比如把客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創業初期的組織特性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大浪淘沙、剩者為王。堅持做正确的事情,管好團隊,管好現金流,剩下的就可能是你。
▌第二個階段:快速擴張期
這一階段,組織發展的關鍵詞是" 穩定 ",在混亂中建體系,從無序到有序。
治理結構方面,需要建立穩定的架構。外部要應對千變萬化的業務狀況,如果内部組織架構也十分紊亂,也許風一吹公司就倒了。
人才梯隊和文化體系方面,搭建培養體系和繼任者計劃、建立傳承文化十分重要。
▌第三個階段:成熟期
成熟期的組織關鍵詞是" 變革 "和" 升級 ",需要實現的是破局。
要破局,你就要建立變革架構和變革文化,在人才梯隊方面需要引入更高業态的 " 外星人 " 來完成組織結構的變遷。
▌第四個階段:鼎盛期
鼎盛期的企業一般已經做到行業或區域的龍頭。這一時期,組織關鍵詞是" 跨界 "和" 無邊界 "。
治理結構方面,你要建立的往往是生态型架構,否則你的客戶很可能會被其他企業吞噬。
人才梯隊方面,可以用 " 平凡人做非凡事、非凡人做非凡事 " 來形容。當企業發展到行業龍頭之後,必須通過一套培養系統把下屬變成非凡人,否則無法承接公司未來的發展。
文化體系方面,組織需要的是一套包容的文化,求大同存小異。
2、解決組織建設的實際難題。
做好組織診斷後,下一步,你要去解決組織建設中的實際難題。
組織建設難在何處?難在組織系統往往會存在4 大斷裂:
第一個,個人夢想與組織使命的斷裂。老闆想要的和員工想要的不一樣,所以驅動員工很難。
第二個,事與人的斷裂。絕大部分管理者關心業務不關心人。在管理者設置業務目标的時候,大多數隻有銷售額,根本不涉及業務過程。
第三個,局部和整體斷裂。 因為在做整體戰略的時候流程出了問題,各個部門老總的戰略加起來并不是董事長的戰略。
第四個,現在和未來斷裂。企業沒有圍繞未來 3 年的業務變化和戰略預判來培養人才。
那麼,如何解決四大斷裂?你需要建立一套組織系統能夠跟上業務發展的體系。
酵母天地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從這張天地圖我們可以導出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的重要性,導出集團戰略和子戰略怎麼制定,戰略怎麼變成目标,目标怎麼變成執行體系,執行體系怎樣落地,中台體系該怎麼搭建等等一系列的設計。
天地圖分頭部、腰部和腿部三個部分。
頭部,即使命、願景、價值觀。使命,是我們存在的價值;願景,是我們要去的遠方;價值觀,即文化。
腰部,包括業務、組織、資本三大模塊。支撐整個企業營運系統,同時也起着上下聯結的作用,向上承載企業的使命、願景,向下又衍生出了腿部。
腿部的執行系統是企業的 " 地基 ",決定了企業當下每一步走得是否紮實。人才的選用育留、業務目标的落地執行、業務營運的保障機制、财務的風控與合規等都是一家企業腿部力量的體現,腿部的執行系統越強大,企業的底盤就越穩健。
這就是酵母的天地圖。這張圖在多數公司都能夠落地,構建完成基本要花三年時間。組織上的事情快不來,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先級決定每一年要做什麼。
最後,一家企業的問題,永遠一半是業務,一半是組織。如何做好業務?如何建好組織?如何用好天地圖打天下?這些你都能在酵母組織創新大課中找到答案。
2 月 15 日,第 18 期組織創新大課已經開始了。如果你想學習新一期的組織創新大課,可點擊下方圖片了解。
* 如果你覺得本文不錯,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創業酵母矩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