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怡甯
編輯 | 鄧詠儀
ChatGPT 誕生以來,芯片戰争就是這場全球浪潮的另外一面——對于算力消耗巨大的大模型而言,芯片供給可以說是其成敗關鍵。
但到了 2024 年,全球芯片供給的緊張情況并沒有緩解,反而更緊張了。
首當其沖的是初創公司們。自 2023 年以來,OpenAI CEO Sam Altman 就一直在爲找芯片而四處奔走。最近,他将目光投向了韓國。
1 月 25 日,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訪韓,與韓國芯片巨頭三星、SK 探讨合作。據《韓國中央日報》援引業内人士消息,他們會議上讨論的主要話題之一是高帶寬内存(HBM)芯片,這是用于處理大量數據的最現代的内存芯片,對 AI 處理器至關重要。
△ Sam Altman 會見三星高管 圖源:SamMobile
據 Econotimes,Sam Altman 此行訪問了 SK 集團董事長崔泰源和 SK 海力士首席執行官郭諾貞。SK 是重要的存儲芯片制造商,其半導體子公司 SK hynix 是高帶寬内存芯片的第一大制造商。SK 還與英偉達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夥伴關系,是其下一代 HBM3E 芯片的獨家供應商。
Sam Altman 的 19 個小時首爾行程中,還訪問了三星平澤園區——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廠,平澤有三條生産線,生産 DRAM、晶圓代工和 NAND 閃存芯片。緊接着他又和三星電子副董事長 Kyung Kye-hyun 共進晚餐,後者是三星負責芯片業務的聯合首席執行官之一。
事實上,Sam Altman 早在去年 6 月訪韓時就注意到了這兩家芯片巨頭,并表示願意投資韓國的 AI 初創企業。Econotimes 引用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消息稱,若合作達成,SK 和三星可能會負責開發和生産存儲芯片。
此次訪韓計劃,也透露出 Sam Altman 爲 OpenAI 造芯計劃正在加速。
左手籌錢建廠,右手投資初創
對于 OpenAI 而言,自己造芯片意味着安全和長期更可控的成本。
從現狀來看,英偉達供應的芯片占據了 OpenAI 總芯片的 90%。高度的外部依賴,對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而言,都是一個危險的信号。而想要在不斷加劇的 AI 競賽中繼續保持技術優勢,OpenAI 還需要找到更多芯片。
據《金融時報》消息,在接觸 SK 和三星之前,Sam Altman 就已經接觸了英特爾,還和台積電讨論過合作成立一家新的芯片工廠。爲此,Sam Altman 已經與潛在的幾家大型投資人進行對話,包括總部位于阿布紮比的 G42 和日本軟銀集團,希望替該計劃籌集巨額資金。
除了自己建廠以外,Sam Altman 也早早就投資了三家芯片初創企業。
其中一家是曾推出過超大芯片的美國初創公司 Cerebras,Cerebras 的第二代 AI 芯片 WSE-2 晶體管數量達到 2.6 萬億個,AI 内核數量也達到了 85 萬個,多項指标打破世界紀錄。
△圖源:Cerebras 官網
另一家是 Rain Neuromorphics,這是一家設計模仿大腦工作方式的芯片初創公司。據《連線》報道,Rain AI 的首款芯片基于 RISC-V 開源指令集架構,面向包括手機、無人機 / 機器人等設備,其亮點是既能訓練算法,又能在部署時運行。盡管第一批硬件尚未向客戶交付,但 OpenAI 早已向 Rain AI 下了 5100 萬美元的預定訂單。
此外,Atomic Semi 也是 Sam Altman 關注的芯片企業之一。這家企業由 Jim Keller 和 Sam Zeloof 共同創立,前者曾是 AMD K8 的首席架構師,還參與了蘋果 A4/A5 芯片的開發。Atomic Semi 的目标是簡化芯片制造流程,實現在快速生産,以期降低芯片成本。
矽谷大廠困于缺 " 芯 "
缺芯并不是 OpenAI 一家面臨的困境。
事實上,矽谷大廠們都競相投入資源唯恐錯過這一輪 AI 浪潮,但 AI 技術對于算力的消耗遠高于傳統業務。雙重因素疊加,導緻了芯片的進一步短缺,價格也一路走高,英偉達更是在芯片市場一家獨大。
1 月 18 日,Meta 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就宣布要爲 AI 項目囤積大量芯片。預計到 2024 年底,Meta 将擁有 35 萬塊英偉達 H100 GPU,如果把其他芯片也計算在内的話,總量大約相當于 60 萬塊 H100 GPU。目前,單張 H100 的價格已漲至 3 萬 -4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21 萬 -28 萬元)。即使不考慮英偉達的産能是否真的能滿足 Meta 如此大的需求,這也将會是一筆大額開支。
此外,爲了滿足個性化的需求,Google、蘋果、亞馬遜、微軟等公司也會選擇自行設計芯片。
但芯片設計尚且容易實現,想要建廠實現芯片自給自足,難度級别顯然就要高得多。尤其是高昂的建廠成本以及後續的維護成本,僅僅建造一個最先進的晶圓廠,就需要數百億美元,還不論其中數年的建造時間。
因此,更多的科技公司,會選擇僅僅定制芯片,然後将制造交給外包的晶圓廠商。
比如微軟的芯片項目 Athena。據 The Information,因爲與 Google 和亞馬遜的競争,微軟早在 2019 年就開始布局自研 AI 芯片 Athena,但生産則計劃外包給台積電。但是,微軟并未如 The Information 報道的那樣,在 11 月的開發者大會上推出這款芯片,目前 Athena 是否能面世、何時面世仍是未知數。
可見,即使是科技大廠,想要造芯也不容易。
△圖源:微軟官網
雖然建廠計劃能否落地還未可知,但對于 Sam Altman 而言,确保未來十年的芯片供應安全,是眼下就值得布局謀劃的大事。
掃碼加入「智湧 AI 交流群」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