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1/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69 天
前段時間,黃桃罐頭突然上了熱搜。
點開詳情才知道,原來是有人堅信黃桃罐頭能治感冒,于是在 " 新冠必備藥品 " 清單上的各種感冒藥和退燒藥都賣脫銷的情況下,人們開始搶起了黃桃罐頭。
一時間,黃桃罐頭十分緊俏,幾乎達到在社區電商平台上 " 一罐難求 " 的程度。
據說,在北方有這樣一種說法:每一罐黃桃罐頭都是有靈性的,能保佑生病的人 " 罐到病除 "。
這種說法還真不是空穴來風,有個北方朋友就說:" 我小時一發燒,我媽就給我吃罐頭,一吃罐頭我就高興,一高興感冒給好了!"
不少北方人堅信,一瓶黃桃罐頭治不了什麼嚴重疾病,但對于頭痛腦熱這一類的小毛病,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 沒有一罐黃桃罐頭搞不定的感冒發燒,如果有,那就兩罐。"
但黃桃罐頭,真的能夠緩解新冠症狀嗎?
真相是,黃桃罐頭可以補充能量,但藥效不可當真。
黃頭罐頭營養豐富,對于許多因為感冒發燒胃口變差的人來說,适量的黃桃還有助于補充能量、提振食欲。
但它更像是甜蜜的 " 安慰劑 ",無法緩解疾病症狀。咳嗽時尤其不能食用,可能會加重症狀。
網友對黃桃罐頭的熱議,讓我想起蒙田在《想象的力量》中寫過一個故事。
一位女性堅信自己吞下了面包裡的一根針,結果生病了。
醫生經過檢查,并未發現她體内有一根針,但又無法消除她的病痛。
于是醫生給她服用了催吐劑,又偷偷在嘔吐物中放了一根針,她就康複了。
實際上,醫生對于患者的這種善意欺騙很普遍。
從以上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發?
①什麼是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指的是:病人雖然獲得無效治療,但卻 " 預料 " 或 " 相信 " 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現象。
這裡的安慰劑,通常指的是,本身沒有實質性生理作用,但又可影響疾病發展的物品或治療措施。
安慰劑制備時,要求在大小、重量、顔色、氣味、劑型、包裝等方面,盡可能與試驗藥物完全一緻,但沒有試驗藥物的有效成分。
安慰劑效應在藥物使用過程中比比皆是。甚至如心絞痛這樣嚴重的器質性疾病,使用安慰劑,也有 1/3 以上的患者,獲得症狀的改善。
根據俄勒岡健康與科技大學的調查,醫生開出的處方裡大約有 35% — 45% 都是安慰劑。
這種心理現象就是 " 安慰劑效應 "。
②與安慰劑效應對應的是反安慰劑效應。
有這樣一個故事,20 世紀 70 年代有一個叫 Sam Shoeman 的人,被醫生确診為肝癌晚期,生命隻剩下幾個月的時間。
後來,Shoeman 果真在預計的時間死去。
結果屍體解剖的時候才發現,他的醫生搞錯了,腫瘤很小,并沒有擴散。
" 他并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他相信自己将會死于癌症。"Meador 說," 如果每個人都用對待将死之人的态度對待你,你也認為自己會死,你身體的所有部分也會死去。"
Shoeman 的例子,就是反安慰劑效應,與安慰劑效應正好相反:病人不相信治療有效,令病情惡化。
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是一個硬币的兩面,本質上反映的都是,病人的期待對結果的影響:
如果相信有效,即便是安慰劑,病情也會緩解;如果相信無效,即便是有效的藥物,病情反而惡化。
③你相信什麼,就會遇見什麼。
無論是安慰劑效應,還是反安慰劑效應,都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人的信念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學》中寫道:" 安慰劑效應在根本上,就是一種潛意識的自我暗示。"
當一個人内心擁有了 " 相信的力量 ",便會吸引到更多的能量,收獲更好的結果。
黃桃罐頭的藥效并沒有那麼神奇,吃黃桃罐頭緩解感冒症狀,靠的就是這種 " 相信的力量 "。
你相信什麼,就會遇見什麼。
你相信善意,就能收獲善意;相信奇迹,奇迹就會發生;相信努力,就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選擇相信,美好就會與你不期而遇。
成長必備
你去年立下的學習目标完成了嗎?
是不是還停留在書的第一頁呢?
我知道你忙,沒時間學習,
但畢竟成長不能落下。
《精讀君通識詞典》每天發布 1 個概念,
每天花 10 分鐘,就能讀完。
如果你工作太忙,沒空仔細讀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