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20 日訊(記者郭松峤)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更短、進出口環節費用更低、辦理進出口手續更便利……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 20 日表示,2022 年,海關運用大數據、智能審圖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口岸查驗和征稅效能,保證貨物進出口安全有序。
在國新辦舉行的 " 權威部門話開局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俞建華表示,2022 年海關稅收入庫 2.28 萬億元,增長 13.6%。在入境人員中檢出新冠陽性 5.5 萬例,占 3 年口岸累計檢出總數的 67%,爲奪取全國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作出海關應有貢獻。
" 幫助企業用好用足 RCEP 等自貿協定關稅優惠,降低進出口環節成本 "
外貿形勢發展,經營主體是關鍵。2022 年,海關出台多項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助企纾困降成本措施。在回答成效如何時,俞建華表示,去年先後出台 23 項支持措施,各地海關結合當地實際細化爲 1300 多條具體舉措,這些措施受到了經營主體的歡迎,也取得了預期效果。
在保暢通上,與一些貿易大國相比,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體上不僅沒有因疫情受阻,而且通關更加快捷、更加便利。2022 年 12 月,全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 2017 年分别壓縮 67% 和 92%。
在降成本上,支持企業享受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僅去年就爲外貿企業減稅、退稅 2850 億元。
在優服務上,開展 " 海關關長送政策上門 ",創新大宗商品 " 先放後檢 ",農食産品 " 綠色通道 " 等監管模式,将 87 種商品編碼調出法檢目錄,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餘建華表示,當前正在對 23 項措施進行評估,能夠保留的都将保留,确保政策的延續性。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調研針對現在企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還要研究新的政策舉措。
一是暢通進出口物流。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支持建設智慧口岸、智能邊境,通過科技手段提速增效,促進跨境物流更加便利化。
二是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國際貿易 " 單一窗口 " 建設,爲企業提供通關 " 一站式 " 服務。
三是降低企業成本。幫助企業用好用足 RCEP 等自貿協定關稅優惠,降低進出口環節成本。
四是支持新業态發展。創新跨境電商海關監管模式,做到精準監管、快速通關。支持市場采購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态發展。
" 正在指導海南省落實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方案 "
口岸營商環境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趙增連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來,海關在各方面密切配合下,就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 這些舉措概括起來大概有幾個方面。" 趙增連介紹,如連續 5 年組織推進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大幅壓縮口岸通關進出口貨物的整體通關時間;深入推進海關通關便利化改革;規範和降低進出口環節的費用;持續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水平等。
趙增連介紹,下一步,将繼續推出新的有力舉措,概括起來可以用 15 個字表述:優設施、搭平台、促聯通、強合作、提效能。
一是優化口岸設施。目前正正會同有關方面,加快推進重要邊境口岸的擴能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邊境口岸通關能力。正在指導海南省落實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方案,加快自貿港口岸建設,爲下一步如期封關運行提供口岸設施保障。
二是搭建服務平台。在國際貿易 " 單一窗口 " 建設方面,将進一步發揮其綜合服務平台作用,實現出口退稅申報、發票信息自動抓取,便利企業辦理退稅業務。優化 " 通關 + 物流 "" 外貿 + 金融 " 相關服務,爲企業提供通關物流全流程信息查詢、出口信用保險辦理、跨境結算融資等服務。三是促進内外聯通。正會同各方積極推動陸路邊境口岸複通。目前相關陸路邊境口岸的貨運複通已經實現 " 能開盡開 ",相關客運通道也在有序恢複開通中。四是強化國際合作。眼下,正結合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大力推動 " 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 " 國際合作,協調推進智慧口岸建設,穩妥推進農副産品快速通關 " 綠色通道 ",推進中國與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 " 單一窗口 " 合作,推動跨境貿易相關單證交換共享。五是提高通關效能。在前期評估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 " 船邊直提 "" 抵港直裝 "" 組合港 " 等通關便利化改革試點。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公布口岸通關流程和主要環節作業時限,将通關時間穩固在合理區間内,給廣大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通關預期。
" 前兩個月出口總值創曆史新高,增長 0.9%"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下降 0.8%。
餘建華表示,海關在密切監測 3 月以來的外貿發展形勢。整體看法是,開局平穩,趨勢向好。從規模上看,前兩個月出口總值創曆史新高,增長 0.9%,比預期要好。進出口總值超過 6 萬億元,這在曆史上是第二次。疫情前的同期最高的時候不到 5 萬億。
從構成上看,疫情期間我國率先複工複産,防疫物資和 " 宅經濟 " 産品出口大幅增長,擡高了外貿基數。
根據海關測算,如果剔除 " 一次性因素 ",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增長超過 10%。從趨勢上看,按周監測,2 月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回穩,2 月最後一周比前一周環比增長超過 15%。從周邊國家情況看,與周邊已經公布數據的經濟體相比,我國的外貿表現是好的。
餘建華同時指出,當然,外貿确實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外需減弱最受大家關注。全球通脹高企,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對全球貿易構成了持續沖擊。
" 然而,也要看到積極樂觀的一面。前兩個月,在經營主體方面有更多企業進入外貿領域,海關新備案外貿經營主體 4.6 萬家,說明信心在積聚、恢複。在訂單方面,根據我們跟蹤監測,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增長企業比重連續提升。" 餘建華說。
餘建華表示,綜合起來看,外貿形勢還是嚴峻複雜的,但也蘊含了不少機遇,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較來看,我國競争優勢依然明顯,随着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好轉,外貿前兩個月平穩開局的勢頭有望保持下去。因此,我們對今年我國外貿實現促穩提質的目标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