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天的那英打開自己的評論區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那 · 娛樂圈大姐大 · 不好惹 · 心直口快 · 英,在五十六歲的年紀感受到了 " 正義的網友 " 的威力。
她演唱某影視劇 ost 的視頻的評論和彈幕裏,塞滿一個消失很久的歌手和他的作品——刀郎、《羅刹海市》。
178 萬,是我在打下這行字時的評論數,但這個數據仍然在以每分鍾 1000 條的恐怖速度瘋狂增長。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刀郎的新歌《羅刹海市》說起。
7 月 19 号,刀郎發布新專輯《山歌寥哉》,最初它不過是歌手刀郎以《聊齋志異》爲主題概念所做的一次音樂嘗試。
可随着專輯内這首新歌進一步曝光,事情逐漸變了味道,網友越聽越覺得這不是首簡單的流行歌,而是一枚投向内娛的原子彈。
《羅刹海市》本就是聊齋中用來諷刺現實的著名篇章,講的是一個叫馬骥的美少年誤入羅刹國的奇幻故事。
羅刹此地,以醜爲美,連官員職位高低都要按外貌 " 好壞 " 排序,越醜的人官做得越大。
于是俊美的外來者馬骥被視爲異類遭到衆人排擠,他隻能靠 " 醜陋的外表 " 吓唬當地人獲取食物,以煤塗面唱俗曲來博取功名。但時間久了被同僚識破,馬骥再次陷入孤立,于是心灰意冷請長假離開皇宮,後因機緣巧合得知了 " 海市 " 的存在,去到了龍宮,一個羅刹的反面,重才華的理想之地。
刀郎的新歌選取了故事中許多意象做了這首新歌,有人将其解讀爲對娛樂圈舍本逐末,被流量迷花了眼的嘲諷。
也有人逐字逐句咂摸着這首歌的遣詞造句,用典智慧,對比着本不存在于原著中的馬戶、又雞,再聯想到刀郎本人這些年所遭受的打壓,以及颠覆期突然消失之謎,
歸納總結出了内娛四大惡人名單——那英、汪峰、楊坤、高曉松。
于是,這一場自發且遲到十幾年的反霸淩戰争正式拉開帷幕,史稱羅刹海市之變。
這場戰役的第一站,就設在那英的評論區。
" 苟苟營當家的叉杆兒喚作馬戶
十裏花場有渾名
她兩耳傍肩三孔鼻
未曾開言先轉腚
每一日蹲窩裏把蛋來卧
老粉嘴多半輩兒以爲自己是隻雞 "
十裏花場被網友解讀爲各大娛樂節目,未曾開言先轉腚則被認作暗指那英的決定性證據。
" 老粉嘴 " 則被引申爲那英當音樂節目導師時,點評有術,翻譯下就是品評别人一套一套的。
刀郎,也是曾被那英辣評過的其中一個。
2010 年,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評選華語樂壇 10 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十位歌手,擔任評委會主席的那英直接将刀郎排除在外。
盡管那也是刀郎最巅峰的十年,大街小巷到處都在放着刀郎的歌,兩元店剛播完一首《2002 年的第一場雪》,隔壁網吧就接上一首《西海情歌》,中年男人的彩鈴市場被鳳凰傳奇和刀郎悉數瓜分。
那些年刀郎唱片的加工出版速度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讓他一炮而紅的首張唱片《2002 年的第一場雪》賣出了 270 萬張的正版銷量。
而據業内資深人士的分析,刀郎火成這樣,唱片起碼要有 600-800 萬的流通量。
唱片時代過去太久,大家可能沒有概念。
在這裏用周傑倫同年推出的專輯《七裏香》的數據做個對比,《七裏香》是 2004 年 ifpi 全球銷量第 42 名,雖然沒公布數據,但根據排名估算下來亞洲年度銷售量在 350 萬張左右。
然而就是這麽一個作品家喻戶曉、組成中老年人半個曲庫的歌手,被那英一句 " 不具備審美觀點 " 而排除在外。
以心直口快著稱的樂壇大姐大,怎麽也不會想到當年都沒激起太大風浪的言論會在十三年後的夏天化作一顆子彈,精準命中了自己。
原因很簡單,這種高高在上,充滿優越感的精英論調徹底過時了。
如今的網友早已在明星塌房、無數篇小作文中認清了娛樂圈的真相。
内娛藝術家們不止追求藝術,還追求永恒的名譽地位。畢竟這塊蛋糕不會變大,已經成名的明星能做的也就是加高自己的圈子壁壘,确保蛋糕分到自己人手裏。
看清這點之後,誰還會在乎這套曾經自上而下确立的審美标準?
内容的全方位下沉,讓審美的話語權也得到了二次分配。
鳳凰傳奇在 95 後、00 後群體之中爆紅,人人都能玩梗的唱上兩句 " 臨時抱佛腳 "、" 在這麽冷的天,别離我那麽遠 " 的時代,審美層次高低之分顯得無足輕重。
這一次網友隻想拿起手上的鍵盤打破這看似固若金湯的圈子文化,給高高在上的規則制定者們,一點小小的平民震撼。
于是,這場戰火很快順着網線蔓延到了汪峰、楊坤、高曉松,這些曾經對着圈外人刀郎作品發表過犀利評價的樂壇元老身上。
刀郎剛剛走紅時,許多音樂人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刀郎走紅的現象,如何點評刀郎的作品。
而其中回答火藥味最足的兩位,當屬汪峰與楊坤。
汪峰直言," 刀郎的走紅是中國流行文化的悲哀,是因爲大家聽了太多精緻的音樂之後的選擇 …… 媒體和巨多的聽衆都覺得那是不錯的東西,這就不對了。"
打個簡單易懂的比方,采訪中的 R&B 可以算作鮑魚海參,而被普羅大衆追捧的刀郎的音樂則是因爲人們吃慣了好的想換換口味而選擇低質預制菜。
而在另一家媒體的采訪中,他将刀郎的成功原因歸爲媒體的惡意炒作,是一片虛假的繁榮。
怎麽說呢,這撲面而來的冒犯感能将人直沖一大跟頭。
堪稱對聽衆、媒體以及刀郎本人的全方位攻擊,将全中國最暢銷的歌手受衆統統劃入 " 山豬吃不了細糠 " 的行列。
不過這依舊算不上刀郎聽過的最狠評價,無差别 diss 劉德華、李宇春的楊坤,在刀郎出道之初就曾辣評:刀郎的歌隻能算懷舊。
這場戰争的終點站,是網友從歌詞中解讀出的高曉松。
經常扇不離手的高曉松,很快就被對應到這句歌詞,"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 半扇門楣上裱真情",雖然翻譯過來是 " 早餐不會打鳴的母雞嘎嘎亂叫給驢聽,馬戶把自己的門面裝修的高大上 " 與扇子毫不相幹。
細心的網友,甚至在此次專輯中的另一首新歌《颠倒個歌》中也發掘了暗諷高曉松的證據。
平生酷愛弘揚京圈文化和品評他人的高曉松,作爲 " 反霸淩 " 戰役的最後一站,看似受傷最輕,隻不過 12 萬評論,但一句直擊心靈的 " 扁桃體比腦袋大 " 所造成的傷害,足以彌補這數量上的不足 ……
沒被網友列入讨伐目标的,曾批評過刀郎的明星羅中旭,可能是因爲名氣早已不如從前而失去成爲 " 第五大惡人 " 的資格。
盡管他的評價相比前四人的更加主觀,也更加尖刻,他評價刀郎在以搞傳銷的炒作宣傳,…… 刀郎的制作水平低下,隻是嗓音條件很好,再加上選曲時比較讨巧一部分人群,這才被以訛傳訛地捧紅了。
吊詭的是,同爲音樂人,港台圈對刀郎的态度比内娛好上許多。
或許是沒有明确的市場競争關系,也或許是因爲同爲草根出身的惺惺相惜。
也或許是因爲香港比内地早一步完成外來音樂的本土化過程,總之香港音樂人對刀郎展示了更多的善意。
香港樂壇校長譚詠麟,譚校長搶着要翻唱他的歌,親自打電話給刀郎約歌,要來了那首日後在内地的代表作《披着羊皮的狼》。
在采訪中表示不聽 S.H.E 的羅大佑,在采訪中表示自己聽刀郎的歌,說他 " 生來就是唱歌的嗓子,他可以把唱歌唱得像講話一樣,但是旋律還在那邊。"
如今四處征戰的網友們,代替香港明星成了刀郎最結實的後台,掀起了這場遲到十幾年的 " 複仇之戰 ",不像是爲刀郎,更像是爲自己。
爲自己代表的平民方隊,平民品味宣戰,而這一次代表權威的四大精英似乎毫無還手之力,隻能沉默以對。
高曉松曾将刀郎走紅的現象解讀爲 " 士大夫階層 " 的失敗,士大夫也就是指掌握樂壇話語權的人," 士大夫 " 們會排擠非專業出身的人,企圖以精良的制作來引導大衆審美。
他總結刀郎的成功是流行音樂的倒退。
而如今,刀郎的新歌成了華語樂壇最大的談資,在藝術性和音樂性上都完成了自我更新。
這一次," 士大夫 " 們的失敗不再代表流行音樂,或許隻能代表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