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社論 時隔六年,金融領域規格最高的會議 10 月 30 日至 31 日在北京召開。有别于前五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這次會議升格爲 "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凸顯了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此次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發展、金融監管、金融改革以及金融風險防範化解等重大問題定調,并作出了具體工作部署。
我們注意到,針對資本市場,會議提出," 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 這一階段 A 股行情震蕩,還發生了涉嫌資産二次上市、上市前巨額分紅卻拟用募資還貸等 IPO 現象。與此同時,針對注冊制的讨論甚至争議熱度攀升—— " 建議暫停注冊制 IPO"" 注冊制害了股市 "" 注冊制是不是無人管 " ……可以說,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爲注冊制改革送來了 " 及時雨 "。
重要的是,怎樣理解走深走實,怎樣才能走深走實?
相較成熟市場,注冊制改革落地 A 股才五年,市場各方對注冊制的理解經曆了由淺到深的過程。注冊制下,企業上市門檻大幅放寬,盈利不再是 " 攔路虎 ",因此高科技企業等即便虧損也可以上市融資。這顯然還是淺層次的理解。比如說,除了财務指标,是否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也是企業能否上市的重要條件,這通常被忽略了。注冊制不是不審,而是強化信息披露,通過财務指标判斷其是否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
同時,适配注冊制的制度變革也經曆着由淺到深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前端放寬上市的同時,後端也需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毋庸置疑,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A 股更具包容性,企業特别是科技型、成長型企業上市更加便捷,資本、科技與實體經濟的鏈路循環正在打通。然而,試想,如果企業融資數量增加,但是沒有産生财富回報,投資者何以會留在這個市場?這事關資本市場功能的轉變——如何從融資市場轉向投資市場。
這也是注冊制得以可持續推行的内在要求。監管層在近三個月密集出台了系列措施,比如進一步規範減持、修改上市公司分紅指引,均是劍指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不能讓注冊制成爲企業上市後可以不賺錢且減持套利的 " 擋箭牌 "。
就此而言,推動 A 股注冊制走深走實,就是要秉持敬畏之心,監管與市場各歸其位,在此基礎上持續推進相關制度的完善和規則的落實。
注冊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這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依據的基石。現實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姗姗來遲,避重就輕、選擇性披露甚至信息前後矛盾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使得信息缺乏可信度。推動注冊制走深走實,就需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監管要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監管,敢于追責和嚴格依法處罰,形成警示效應。
推動注冊制走深走實,在退市制度上,需建立更爲科學合理的退市标準,簡化退市程序。今年以來,退市公司特别是 1 元退市公司的數量在增多,但是 A 股整體的退市率相較成熟市場依然很低。退市規則更需嚴格落到 " 實 " 處,這有利于構建 " 優勝劣汰、良性循環 " 的資本市場生态。
資本市場活躍的根源來自投資者的信心,推動注冊制走深走實要義當然也包括加強投資者保護。證券法引入了中國版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康美藥業案開了一個好頭,下一步要讓這些法條從紙面上更多落到現實行動中,讓投資者感受到被保護的 " 真招 " 和 " 真意 "。這會從根本上起到活躍市場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