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造船能力的衰弱已經是近年外界指責美國海軍 " 怒其不争 " 的重要原因。印度《歐亞時報》5 月 28 日稱,美國海軍最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借助日本發達的造船業幫助維修美海軍艦艇,從而讓美國造船廠能騰出精力、專注于爲美國海軍建造新一代作戰艦艇。
報道稱,美國海軍正在考慮要求日本造船廠對駐日美國海軍的艦艇進行維護和大修,以減輕美國國内造船廠的負擔。該項目還設想,未來該舉措可能進一步擴大到菲律賓、韓國和新加坡的造船業。
據稱,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 · 伊曼紐爾 3 月舉辦的研讨會上提出了這一建議。伊曼紐爾認爲,日本強大的工業和造船能力 " 可能是解決美國海軍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曾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造船工業,在 20 世紀 70 年代占據了全球 50% 的市場份額,直到近年才被中國和韓國超過,但造船能力仍位居全球第三。按照這個計劃,美國海軍将由日本造船廠修理驅逐艦、護衛艦和兩栖艦艇等前沿部署的軍艦,但 " 航母和潛艇等核動力艦艇不在考慮範圍内。"
目前,駐日美軍艦艇依靠橫須賀和佐世保兩個美國海軍基地提供簡單的維護服務,但如果需要進行大修,則必須返回美國的母港才能進行,同時派出另一艘替換的同型艦艇前往日本展開部署。糟糕的是,當前美國海軍造船廠維護能力嚴重不足,大批艦艇得不到按時維護,導緻美軍艦艇的出動率日益下降。而大批維護不足的艦艇占用了額外的港口停泊區和熟練工人,反過來又影響了美國造船廠爲美國海軍建造新一代主力艦艇。
在五角大樓堅定認爲當前 " 中國海軍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一 " 的背景下,美國海軍造船業的能力不足就顯得尤爲突出。
報道提到,維修能力不足的問題,不僅對于美國海軍的日常戰備造成影響,甚至還影響到美國海軍對于未來海戰的信心。在 2020 年發布的《海軍戰役:2020 年海軍陸戰隊頂點作戰概念》報告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大衛 · 伯格就指明了 " 在西太平洋與中國爆發沖突時 ",美國彌補戰力損失的能力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按照他的說法," 戰艦的戰時修複能力是威懾的一個要素。如果敵人看到美國國防和制造業無法進行持久戰,無法迅速修複和派遣武器平台重返戰鬥,他們的軍事行動将更加雄心勃勃。"
美軍的相關評估認爲,如今美國造船廠想要修複受損嚴重的驅逐艦,平均需要長達 14 個月的時間。" 這個時間實在太長了,我們無法讓受損船隻快速重返戰鬥。美國必須找到更快修複船隻的方法,必須從現在開始。"
該報告建議," 任何沖突開始之前,在太平洋海岸的美國造船廠需要增加 7 個至少足以修複驅逐艦規模的幹船塢,同時增加至少 5000 名工人。"
隻是 3 年時間過去了,美國海軍的這一困境并沒有得到改善。如今美國将希望寄托在日本造船業身上,到底能否奏效不好說,但此舉無疑意味着将進一步放松對日本發展軍力的約束,美國最好先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