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本位 " 的救贖是兼顧 " 大愛 " 與 " 小愛 " 的,是 " 神女 " 以自我意願爲前提的尋求圓滿,也是觀衆在當下最想要看到的故事内涵,女性既可以有改變世界的能量,也可以有立足當下的幸福生活。
重要的是,她擁有選擇權。
"
最近播出的古裝仙俠劇《長月燼明》,講述的是即将滅世之時,衡陽宗掌門之女黎蘇蘇回到五百年前化身葉夕霧,阻止彼時尚未被邪念徹底侵蝕的澹台燼成爲魔神的故事。
對黎蘇蘇來說,她一人肩負着拯救天下蒼生命運的責任,承受的是孤注一擲的決絕,但她甘之如饴,因爲她愛世人。
而 " 神女愛世人 " 的劇情曾多次出現,從十幾年前的《仙劍奇俠傳》的靈兒,再到去年《蒼蘭訣》的小蘭花,《星落凝成糖》的離光青葵,都是擁有着 " 神性 " 的身份特殊的仙女,她們純粹而赤誠,永遠悲天下憫衆生。
随着時間的變化,這類形象也不斷豐滿,如今的神女,既愛世人,也愛一人。她們既庇護着世間的子民與萬物,也希望愛人能被自己救贖,爲此她們執着于逆天改命,也不惜以身證道。
01
既愛世人,也愛一人
觀衆爲什麽愛她們,首先當然是被她們身上的 " 神性 " 所吸引。
即便是在架空的仙俠劇中,不管是仙門還是魔門,都不乏利己主義者。有些所謂正派,滿口仁義道德,實則虛僞至極,打着正義的旗号滿足私心。而反派陣營的人,很多更是成者爲王敗者爲寇。
不可否認 " 趨利避害 " 是本能,但是 " 神女 " 們則完全生而爲天下,她們往往有着上天注定能改變世界的身份,降世即爲 " 救世 "。就像是《長月燼明》裏的黎蘇蘇是唯一一個能改變魔神澹台燼命運的人,《蒼蘭訣》裏的小蘭花真實身份是息山神女,《星落凝成糖》裏的離光青葵和妹妹合體就能讓歸墟清濁分離一樣,她們生來就是爲拯救蒼生的。
而她們也确實一如既往履行着自己 " 神女 " 的職責。黎蘇蘇即使是成爲葉夕霧之後,也時刻不忘記自己的使命,且用真心對待她在這個時空下遇到的人。就連澹台燼,她也不想平白無故取他性命,而是徐徐圖之。
小蘭花,爲了化解月族與仙族的矛盾,不惜自戕,最終複活了戰死的兩族人,解封了十萬将士,也救了赤地女子。而她身爲息蘭神女又是至純至善的代表,淨化祟氣,鎮守太歲。
離光青葵雖然一直以 " 天妃 " 準則要求自己,後被錯嫁到魔界,但她并沒有因當下的處境自怨自艾,也沒有居高臨下地審視魔界衆人,她用自己的醫術平等地醫治将士。最後在面對妹妹與兩界的矛盾時,選擇犧牲自己換來和平。
所以她們常常需要在 " 神性 " 與 " 人性 " 之間尋得平衡,神性讓她們成爲 " 唯一純白的茉莉花 ",人性又讓她們輾轉反側,珍惜所愛。越糾結,人物越立體,也就越讓人憐愛。
02
逆天改命," 女本位 " 的救贖
回溯到早年間以 " 神女 " 爲主角的仙俠劇,《仙劍奇俠傳》的趙靈兒是最爲經典的角色之一,她身爲女娲族後人,犧牲自己消滅了拜月教教主和水魔獸。不管是從過程還是結果來看,爲了救世的責任,她可以不去 " 愛一人 "。
仙俠裏程碑之作的《三生三世十裏桃花》同樣講述正派之間的愛情,卻不需要面對 " 愛蒼生 " 與 " 愛一人 " 的選擇,因爲這部劇更多刻畫 " 神女 " 自我意識的覺醒,作爲素素,她的命運不能由自己主宰;但作爲白淺,她隻需要遵從本心。
不過如今的仙俠劇越來越探讨 " 大愛 " 與 " 小愛 " 的關系,她們不僅是 " 救世 " 的天選 " 神女 ",也是擁有真實七情六欲的 " 人 "。所以她們在面對 " 大愛 " 的時候不是一味聖母的 " 工具人 ",在面對 " 小愛 " 的時候也越來越不屈服于既定的命運。
" 神女 " 們越來越敢于逆天改命。就比如小蘭花不明白爲什麽護佑蒼生和成爲東方青倉的妻子有什麽沖突,爲什麽愛蒼生就不能愛一人。而黎蘇蘇,她從一開始選擇回到五百年前,就是爲了 " 改寫未來 ",對蒼生、對澹台燼都是如此。
另外,近幾年的古裝仙俠劇中," 神女 " 與 " 魔尊 " 的角色配置越來越多,被全世界愛着的她們往往會在完成使命的同時,出于一部分意願,去救贖缺愛的大魔頭,而這也體現了随着時代的發展,觀衆越來越想要看到創作者創作 " 女本位 " 的救贖。
這類角色往往是全劇的第一視角或者重要視角,因爲越容易感受愛的角色,越容易有 " 神性 "。她們不管有着怎樣的經曆,都相信愛,感受愛,因爲擁有愛而懂得 " 愛 " 的美好,也明白要用 " 愛 " 救贖世間的子民,救贖一直以來不被愛的人。
相應的," 魔尊 " 類型的角色前期越瘋批越離經叛道,也越能展現 " 神女 " 的救贖力量有多強大,因爲世間最難的就是滿手鮮血的人 " 放下屠刀 ",甚至用自己的改變來 " 贖罪 ",對于 " 神女 " 來說,這可能比拯救蒼生更難,也更是一種圓滿。
" 女本位 " 的救贖,兼顧 " 大愛 " 與 " 小愛 ",是 " 神女 " 以自我意願爲前提的尋求圓滿,也是觀衆在當下最想要看到的故事内涵,女性既可以有改變世界的能量,也可以有立足當下的幸福生活,重要的是,她擁有選擇權。
03
多一分則 " 聖母 ",少一分則 " 傻白甜 "
站在觀衆的角度," 神女 " 形象的角色是吸引人的,但是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如何創作出能夠讓觀衆喜歡的 " 神女 " 形象并不容易。
對于創作者而言,一定要掌握角色性格的尺度,多一分則 " 聖母 ",隻顧着完成使命,爲了犧牲自己而犧牲自己,或者出于主角光環犧牲掉和自己同一陣營的人;少一分則 " 傻白甜 ",過于純淨不谙世事,導緻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橫沖直撞。
所以創作者一定要确定并完善好 " 神女 " 角色的心理動機,她爲什麽要 " 救世 ",出于命中注定的身份還是被上天選中?又爲什麽要救贖愛人,出于對愛的本能,還是因爲悲憫心?在梳理好這些之後,再遵循着人物自然而然地爲她續寫命運,展現人物弧光。
這類角色,可以不是女主角,但一定要有着 " 大女主 " 的特質。就像《星落凝成糖》裏的離光青葵,看起來也沒有武力柔柔弱弱的,但她卻是主角團中最堅韌、最冷靜、最有凝聚力的那個。
有了她的存在,離光夜昙才有了軟肋和盔甲,主角團才像一個家庭,有着不同思想不同背景的主角能夠相處在一起。有了她的存在,魔界中人不再一心隻有成王敗寇,而是敢于面對自己的私欲。她就像照進所有人心底的光,溫暖和煦,萬物向光生長。
而對于演員,也要拿捏好 " 神性與人性 " 之間的分寸。首先是演出 " 人 " 的感受,而并非演繹一個 " 正派角色 ",所謂 " 神性 " 是在感知到人的七情六欲之後才激發出來的,沒有作爲 " 人 " 的鋪墊,一味演繹 " 神 " 也是空中樓閣。
黎蘇蘇的靈動之處在于,她雖然是爲 " 救世 " 而來,但她爲 " 葉夕霧 " 所犯下的錯事而對受到傷害的人産生悲憫之心,也對并未顯露出 " 惡 " 的澹台燼保持一種相對良善的态度,她的 " 神性 " 與 " 人性 " 是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體現的,所以就需要演員以生活化的方式來表達,而白鹿也交上了讓觀衆滿意的答卷。
虞書欣和何宣林演繹的 " 神女 " 各有側重,小蘭花在故事的最初是天真而不谙世事的,經曆世事之後逐漸了解到自己想要什麽,爲什麽而存在,更多是一種對成長的側寫。而虞書欣對前後兩種狀态的演繹讓觀衆共情代入,一起品味 " 救世 " 所肩負的責任。
而何宣林演繹的 " 神女 " 則更爲溫柔娴靜,從小受到正統教育,被視作未來 " 天妃 " 而培養的她,一舉一動皆有 " 神性 ",當她輕聲細語地講 " 情與義 ",就算是庸碌之輩也會開始思考那些從未想過的答案。何宣林對這個角色的演繹,把人物的二維轉換成角色的三維,讓觀衆感受到真正的 " 神女 " 應該是什麽樣子。
演員更要真正愛自己飾演的角色," 神女 " 往往是被愛着的,而其中最有魔力的愛來自演員自己,想要演繹好這樣的角色更需要演員自己全身心地愛着角色,體會她的堅守與糾結,大愛與小愛,才能真正" 以我口道我心 "。
04
結語
随着時代的變化," 神女 " 角色越來越立體化,我們不再需要一味強調 " 聖母光輝 " 的救世 " 工具人 ",也看到她們在 " 神性大義 " 與 " 人性之愛 " 中求得圓滿。希望作爲觀衆,未來能看到更多既綻放光芒,又能夠逆天改命的 " 神女 ",鮮活地走過這六界滄海。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