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每一個火爆項目的融資現場,都少不了國資機構的身影。" 這是章英 2022 年印象深刻的一幕。
她任職于上海一家知名 FA 機構,手頭負責的項目覆蓋了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過去一年,VC/PE 出手明顯放緩,但章英的業務卻并沒有明顯受到影響,原因是她給安徽、浙江幾家國資機構成功推了兩個項目," 最後企業都去了當地落戶,無一例外 "。
一葉窺豹,郭磊發現打交道的對象正在由以往的 VC/PE 機構變成國資機構,比如地方金控、政府引導基金、國有資本平台等。" 通常而言,國資直投平台團隊往往不大,項目源要麼是當地培育的公司,要麼來自引導基金綁定的優秀 GP,對于 FA 服務需求還是比較大。" 當然,章英也暗暗透露:VC/PE 大多募資難,國資機構更有錢,在戰略新興産業上肯花錢。
一時間,FA 圍着地方國資機構推項目蔚然成風。" 過去一年,如果說創業公司想要成功争取到 VC/PE 的投資成功率是 1%,那麼被招商引資的幾率則是 99%。因此身邊一些 FA 朋友順勢添了新業務,開始圍着政府國資轉了。" 北京一位早期投資人如是感歎。
嶄新一幕:
國資給地建廠,坐上領投方位置
我們可以從幾筆轟動融資事件略窺一二。
年底,國氫科技官宣 45 億元 B 輪融資,一舉締造國内氫能行業迄今為止單輪融資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這一輪融資引入了國有大型投資基金和金融機構、氫能産業鍊合作夥伴和具有戰略協同能力的民營資本投資者,其中國開制造、綠色發展基金、混改基金、川投集團、嘉興國禾投資、武漢經開投、北京大興投資、共青城氫能、中國信達、西安唐興科創等 " 國家隊 " 身影密集。
還有固态锂電池領域的超級獨角獸衛藍新能源,身後同樣聚集了一衆國資平台。2022 年 11 月,衛藍新能源宣布完成近 15 億元 D 輪融資,本輪領投方為中國誠通混改基金,中信建投、國投創益、招商局資本、德屹資本、隐山資本、和暄資本、湖州經開、雲和方圓資本等跟投,老股東淄博景能繼續加注。
梳理下來,不難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每一個耀眼的項目背後,大多和當地的産業扶持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其中不少國資投資機構漸漸坐上了領投方的位置。甚至有投資人總結創投圈最新的融資順序:會優先考慮拿産業資本和地方政府的錢,其次是國家隊,最後才是純财務資本。
不久前,上海超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順利完成 B+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錫創投(國聯集團)、國調基金聯合領投,蘭璞創投跟投,原股東上海松江集矽追加投資。其中,錫創投是一家集種子、天使、創業、股權、并購基金為—體的國有創投機構,華虹半導體、聞泰科技、新潔能、雅克科技、盛美半導體、瀾起科技等集成電路行業内響當當的企業後面,都有錫創投的身影。
而高景太陽能更是珠海華發集團聯合 IDG 資本一手組建起來的項目。2020 年,IDG 資本與業内資深團隊及珠海華發集團共同創立了高景太陽能,光伏領域老兵徐志群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路走來,高景太陽能身後除了老股東 IDG 資本、珠海華發集團,還集結了一支豪華投資方隊伍。11 月底,光伏矽片 " 新秀 " 高景太陽能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 IPO 進程。上市前,高景太陽能累計融資超 50 億,估值達 200 億元。
還有被廣州寄予厚望的粵芯半導體,更是少不了當地産業基金撐腰。2017 年,粵芯半導體在廣州成立,随即火速實現量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專注于模拟芯片領域和進入全面量産的 12 英寸芯片制造企業。
短短幾年時間,粵芯半導體身後聚集了一個超豪華的投資方陣容——除了知名的市場化投資機構,更有廣州當地産業基金一路相随。其中在粵芯半導體 B 輪戰略融資中,廣州産業投資控股集團下屬廣州科創産業投資基金和廣東粵财控股下屬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聯合領投,同時獲得中國農業銀行下屬農銀投資和中國建設銀行下屬建信投資等既有和新戰略投資股東追加投資,場面之壯觀,令人驚歎。
" 國資機構幾乎占據了後期的位置。" 一位參與西部某獨角獸項目融資的投資人透露,财務型投資機構想拿到份額很難,入場估值要比産業資本高出一截。當中還有一個細節:當時企業方在溝通融資通稿時候,特意拿掉了幾家 VC/PE 機構名字。
為何獨角獸中後期都優先引入國資機構?" 除了背書站台,硬科技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需要擴建産能,而國資可以提供土地、稅收優惠等服務。" 北京一家頭部 VC 機構也承認這一點。
這時,各地金控平台為代表的國資機構的優勢漸漸凸顯出來。" 我們不少被投項目都接受了國資機構的投資,并在當地建廠、開設分公司。" 上述 VC 機構合夥人直言,隻要企業來,地方政府就給你拿錢、拿地還有政策扶持,确實很有吸引力。
當 VC/PE 也扛起招商 KPI
12 月底,在回北京的高鐵上,姜超忙着打開了一個 Excel,把當天拜訪項目的關鍵信息簡單梳理出來:成立 5 年,一年未融資、估值略高但可商榷、有意向搬到成都。這一次,他先後去了連雲港、南京、蘇州等地方,接觸了 10 多家公司。" 最起碼有 5、6 家考慮把分公司落在成都。"
姜超是一家老牌人民币基金的投資總監,主要關注醫療健康方向。2022 年,他所在的機構拿了成都某引導基金的錢後,返投便成為了他們組的頭等要事。下半年,姜超幾乎每個月都會去趟成都,跟着當地招商部門取經,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終于把成都醫療相關的項目盤了一遍。
12 月份開始,姜超開始把目光投射到全國各地,北京、上海、深圳以及蘇州等醫療企業雲集的城市。在這之後,他每訪問一個創始人,都會問一個問題:有沒有去成都的打算?一旦看到意向,他便詳細地了解公司的需求,并随時與成都那邊互通有無。過去一年時間,他與成都招商人員的聯系沒有中斷過,幾乎每周都會有一次溝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和團隊已經成功引進一家公司,還有一家生物醫藥企業正在協商階段。
而常駐上海的郭磊則圍繞着大灣區和長三角等地的政府部門打轉。今年,郭磊所在的投資機構募資進展不錯,拿下兩個地方引導基金出資。跑在投資一線的郭磊不僅可以近距離感受各地招商熱情,更要不斷進修一門課程:如何應對各地政府的招商訴求。
不久前,珠三角一家引導基金的領導找到了郭磊,并給出了一份企業清單。該位領導态度十分懇切:" 最近打算去長三角轉轉,這幾家半導體設備公司一直很關注,想去參觀一下。" 這番話的深層含義不言而喻。
近幾年,珠三角意識到自身芯片制造産業底子薄的問題,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芯片産業,并奮力将優質企業引到珠三角。看着這份寫着自家被投企業的清單,郭磊的想法是:原來不止我們投資人在搶項目。
實際上,各地招商競賽已經不再停留在設立母基金、招募 GP 這一層面,更會親自下場挖項目。
" 有沒有意向長三角布局落地的項目?" 趙亮在朋友圈突然打出了一則廣告。深入交談後才得知,趙亮今年下半年已經從北京一家 PE 機構跳槽回到江蘇老家的國資投資平台,負責招商業務。回老家的半年時間裡,他介紹不少曾經投資過的企業來考察,目前已有兩家公司達成了初步意向。趙亮介紹:" 我們還設立直投部門,除了合作 GP 引薦的項目,團隊也在各處跑項目,工作内容同之前差不多。"
同時,趙亮還透露了一個細節。今年不少地方政府的招商平台甚至還在各地設立辦事處,不隻北上廣深杭等城市,蘇州、成都、珠海等初創企業聚集的城市都會安排相應的人員。" 我們也在蘇州、成都安排了辦公室,就為了更快速地了解當地企業的動向。"
當不少投資人開始為春節休假準備的時候,各地政府的招商團隊已經開始為明年的工作做準備。
"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産業 "
創投江湖,變了
難以想象,國資機構和 VC/PE 不約而同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标——招商。而如此熱鬧一幕背後,其實是各地對于發展新興産業的急切心情。
如你所見,2022 年以來,全國各地母基金遍地開花,各地政府使出渾身解數向 VC/PE 伸出橄榄枝。除了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四川、江西、湖北、河南、山東乃至東北政府引導基金都一個個接踵而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政府引導基金對 VC/PE 不僅有财務回報的需求,還有其他産業需求以及發展地方經濟的訴求。但更重要的變化是,國資 LP 除了通過 GP 招商,也同時親自下場做投資。于是,國字号的投資機構馳騁而來。
" 相比産業資本和國資,民營 VC/PE 機構能夠給的東西太少了。" 在科技投資領域埋頭做了多年的肖博瞬間打開了話匣子。他梳理了一個邏輯:産業資本利用産業影響力可幫助被投企業牽線搭橋,找到其客戶的高層話事人 " 聊聊合作 ",而國資機構背書效果明顯,還能通過招商途徑給土地建廠。
當下,中國朝着後工業時代轉型和升級,脫虛向實、發展實體經濟成為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各地金控平台為代表的國資機構招商熱情高漲,圈内有一句話流傳甚廣—— "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産業 "。
尤其在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等領域,創業主體的訴求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不同于互聯網企業,很多硬科技公司往往把總部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但生産基地則會選擇落在資源豐富、經營成本較低的三四線城市。更有不少公司則直接選擇在貼近原材料、龍頭企業的小縣城創業。
如果這類企業在二三線城市創立或者建廠,不僅可以為當地帶來稅收、就業,甚至可以瞬間激活當地乃至重新搭建一個新興産業集群。因此,當創業機會不再局限于大城市的時候,絕大多數曾經默默無聞的城市都希望抓住新興産業 " 逆天改命 " 的機遇。
這一變化,正在深刻改變着中國創投生态。" 現在從出資人的結構上來講,國有的出資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因此,現在出資人的需求已經從過去單一的财富管理型的需求轉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引進産業、培育産業的需求。" 招商資本首席執行官郭健分享了作為一家 GP 的感受:我們核心的競争力不再隻是投資能力,而是資源整合能力。
因此,考驗擺在了 VC/PE 面前。談及國資機構,達晨肖冰曾向投資界表示,他們的決策周期普遍更長,而且對風險警惕性較高,所以往往參與後期融資。為此,肖冰給出自己的建議:盡量往早投,差異化競争。
其實這一幕已經在發生。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打頭陣," 投早投小投科技 " 已經成為内部的核心策略。2022 年,紅杉中國還推出了 "YU È " 創業加速器,由紅杉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帶隊,多位紅杉中國合夥人親自授課,免費面向所有種子期創業者。
與此同時,源碼資本宣布設立種子期的投資業務——并命名為 " 源碼一粟 ";高瓴也宣布正式推出 "Aseed+" 高瓴種子計劃,單獨設立種子投資序列,計劃用 3 年時間投資 100 家左右的種子期企業。
"說到底,一家投資機構還是要增強自身的賦能實力,不能隻剩下錢。" 北京一家投資機構創始人合夥人如是說,這也是為何最近幾年幾乎所有頭部機構都在強調賦能的主要原因。最近一段時間,不少投資機構配備了招商團隊,幫助被投公司掌握各地招商政策,實現投資和産業資源的快速對接。
悄然間,中國創投圈發生着深刻變化—— VC/PE 機構、産業資本、國資機構共舞。站在新的曆史節點上,所有投資機構都面臨着一個靈魂拷問:" 除了錢,你們還能帶來什麼?"
(文中章英、姜超、郭磊、趙亮均為化名)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張繼文,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1/506695.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衆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