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一隻特立獨行的 Eric(ID:EricDai1992),作者:一隻特立獨行的 Eric,原文标題:《美團:中國亞馬遜,長期有耐心》,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一、美團:中國亞馬遜加速養成
王興也許是中國最推崇貝索斯的頂尖 CEO,不僅體現在他對 " 以客戶爲中心 " 和 " 長期主義 " 的執着,就連美團的 " 白開水 " 文化,也是向亞馬遜學習勤儉節約的結果。在王興看來:
1. 企業家精神就是一種對機會的追求,而暫時不考慮當前控制的資源。資金、人才等資源都會流向優質的企業。企業要做的事情,就是爲客戶創造價值,同時也爲社會創造正面價值。
2. 人們往往會高估一兩年時間發生的變化,但低估十年時間發生的變化(注:王興引用于比爾 · 蓋茨)。
3. 堅持做正确的事情,是在一次次的資源投入選擇、産品叠代選擇、方向選擇中兌現的。當然,如果你堅持做正确的事情,在堅持所帶來的正面結果上,其實兌現的周期常常比大家想象的短很多。
圖 1:2020 年王興在飯否上表達對貝索斯的敬意
" 長期主義 " 讓王興成爲了一個理性的行動派,他說:" 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實現它 ",但他并不是一個機械的模仿者,美團崇尚亞馬遜,但從不刻舟求劍,東西方通往羅馬的道路終究是不一樣的。
2020 年,亞馬遜雲(AWS)營收 453 億美金,占總收入的 12%;同年 5 月美團終止了雲服務,正式退出市場;在亞馬遜最核心的第二曲線上(雲計算),美團沒有複刻下去。
但兩年過後,細看兩家公司的收入性質與結構,仍有不少相似之處:
1. 廣告貢獻了利潤,但不是營收大頭(Amazon-7.3%,美團 -13%);
2. 傭金是基本面的關鍵,對平台商戶的抽傭占到兩家公司總收入的 22%~26%(Amazon- 三方電商,美團 - 本地生活);
3. 物流是核心成本(Amazon- 電商物流,美團 - 美團專送);
4. 零售是重中之重,占 Amazon 收入的 46.5%,也是美團未來的想象力來源(收入占比 26.2%);
隻是,亞馬遜始終是做電商零售的,相比起來,當下的美團更苦一點。
按照王慧文對互聯網業務的分類方法:A(供給和履約均在線上)、B1(以 SKU 爲中心的供給)、B2(以 Location 爲中心的供給);從 A → B1 → B2,供給端的網絡效應越來越弱,導緻平台的運營成本越來越高,賺錢也越來越難。
例:微信(A)相對于天貓(B1),依賴人工運營的闆塊少很多,所以純線上 APP 通常是産品經理主導,由于 A 類産品标準化、規模化能力強,赢家通吃的能力也就更強,做大了就容易掙錢(騰訊、字節)。
美團本地生活(B2)商家的網絡效應比天貓(B1)弱很多,因爲朝陽大悅城的餐廳外賣隻能服務周邊幾公裏的用戶,導緻需要投入大量的地面團隊管理線下商戶群、維護城市網格。
騰訊、阿裏憑借 PC 互聯網時代的 " 基業優勢 ",占住了高質量賽道,可以依靠電商廣告、遊戲等賺錢業務支撐集團的多元化發展,維持較高的毛利(阿裏 36%、騰訊 43%),美團選擇了 B2 類業務做到接近千億市值(毛利率 28%),再度證明了長期主義的價值所在。
當前的主營業務裏,美團隻有 " 到店 & 酒旅 " 能貢獻高毛利的廣告收入(2022 年約 308 億),但 " 到店 & 酒旅 "5000 億 ~7000 億的市場體量(GTV),無法支撐更長遠的收入增長。
從 2022 年開始,美團财報将 " 核心本地商業 " 與 " 新業務 " 做了二元切分,後者将聚焦 " 零售業務 "(優選 & 買菜 & 快驢等),爲美團未來十年的長期耐心書寫新故事。
2023 年 Q1" 新業務 " 營收 157 億(yoy+30%),占美團總收入的 27%(yoy+0.7pp);相對樂觀的點是:" 新業務 " 經營虧損同比縮窄了 34 億," 零售闆塊 " 的高增速與更少的虧損,支撐着美團以 968 億美金的市值領先拼多多(923 億美金),守住中國互聯網公司 NO.3 的位置。
圖 2:2023Q1 美團财報
但本地生活的 " 無限遊戲 " 遠沒有結束,2023 年一季度美團本地商業的傭金收入 119 億,同比增長了 +32%;主要得益于疫情結束後 " 到店 & 酒旅 " 業務的快速複蘇;
但值得關注的是," 到店 & 酒旅 " 交易量的增長并未在 " 廣告收入 " 上有同等速度的體現(年同比僅 +10%);抖音加碼本地業務,對美團貨币化率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
2023 年,抖音本地實際核銷的 GTV 預估在 1000 億 ~1500 億,體量爲美團的 1/4,抖音電商 GMV 大約也是阿裏的 1/4~1/5,字節的多元化不像快手那樣隻有想象和口号,已經有了可觀的業務規模,營收能力和想象空間進一步逼近騰訊。
一季度的财報電話會上,分析師問了抖音加碼本地生活帶來的影響;王興的回應是:" 其他競争對手,包括其他既有平台,還是新入場的短視頻平台,都不具備挑戰我們的實力。"
五年前,張勇在面對拼多多問題時,也說過類似的話:" 沒看到消費在往上走嗎?" 但那一年,拼多多用戶增加了整整 1.7 億。
二、組織能力溢出,打破 " 基因論 "
2006 年 ~2010 年,BAT 在各自非核心業務的嘗試都不成功,騰訊做不了搜索(搜搜)、百度做不了電商(有啊),阿裏做不了社交産品(來往),讓 " 基因論 " 一度成爲大廠業務邊界的主流理論,即:如果核心業務的經驗無法直接複用,很難在不擅長的賽道上跑赢競争對手。
十年前美團第一個打破 " 基因論 ",今天字節跳動成爲第二個。
但即使重回 2013 年,要判斷百團大戰的最終勝者是 " 從沒做過線下業務的讀書人,王興團隊 ",依靠邏輯或者經驗都很難壓對;他們沒有任何 O2O 和線下銷售的經曆,卻要在這麽重的業務裏脫穎而出。
美團 co-founder 王慧文就不相信 " 基因論 ",他說:
" 我們開始做團購時,是業界裏面最不被看好的團隊,因爲我們失敗了好幾次;我們之前都是做社交的(人人網、飯否),沒做過電商,也沒管過大團隊。所以,在當時看起來,我們這家公司應該沒有做 O2O 基因的,沒有多城市線下管理基因。
但到了 2014 年,大家甚至覺得管理線下銷售團隊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這四年裏面到底發生了什麽?
其實所有這些能力,人非生而知之,學而知之,不管是搞産品、搞技術,還是管銷售、做管理,這些東西都有科學的方法可以學到,你隻要沿着科學的方法學,一邊學一邊實踐,實踐後再學,在這個過程中把很多錯誤的實踐排除掉,把正确的方法放大,這個能力就會逐漸建設起來。"
随着美團進入成熟階段,前高級副總裁陳亮将 " 能做新業務并取得成功 " 歸因爲 " 組織能力的溢出 ";陳亮認爲,不論是做單一業務還是多元業務,做一段時間以後,組織能力已經可以把現有業務做得很好了,但同時還有組織能力的剩餘,就可以做一些新的業務。
三、核心競争力:優先級判斷、快速學習、持續叠代
1. 優先級判斷
王興連續創業經曆的過程中(人人網→飯否→美團),不論項目的成敗,至少有一點是非常領先的 → 就是 " 抓住 " 時代浪潮的判斷力,這是一種稀缺的企業家能力,這種判斷力包括了:" 預判 " 和 " 聚焦 "。
(1)預判:京東直到 2016 年才實現盈利,如果創業者 / 投資人 2016 年才看懂,肯定已經晚了,抓住機遇的創業者往往是很早就預判 or 堅信機會的可能性。
王興:在傳統行業,創業好比登山;在互聯網行業,創業好比沖浪。錯過了一波浪潮,就錯過了一次機會。所以,要抓住時機踏上浪頭,如果這個浪頭過去了,就不要去追逐它,而應勇敢迎接挑戰,敏銳捕捉下一個浪潮。
(2)聚焦:前美團 COO 幹嘉偉回顧美團曆程時提到 " 聚焦 " 的重要性。
百團大戰的時候,最開始美團做實物團購,收益很可觀,一下子就能賣掉幾十萬條牛仔褲;但因爲資源能力都很有限(相比阿裏),美團随後聚焦堅持隻做本地生活,在資源和能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堅持做本地生活才是對的。
做平台業務,從終局來講肯定是要橫向整合的(多業務模塊、多 SKU......),但是早期不具備條件時,就需要先縱向做深,在一個業務上立住。比如美團的到店團購 + 外賣先解決用戶吃的問題,把這個業務做起來之後,再把即時配送能力養起來,等組織能力溢出之後才能成爲一個送水果、藥品等所有物品的平台。
幹嘉偉強調:一個企業最核心、最稀缺的資源不是錢,而是創始人的注意力。錢可以融,但是時間是不能融的。
站在打工人的視角:創始人的這種判斷力可以泛化爲 " 優先級判斷力 ";每個人職業發展的結果,其實是從各個微小的選擇中積累出來的,而對于頂級人才,勤奮度、智力、适應力往往難以拉開差距,導緻 " 優先級判斷力 " 成爲頂級人才拉開差距的關鍵能力。
打工人和創業者的區别在于:對資源配置的話語權更弱,所以除了 " 預判、聚焦 ",還需要有更強的 " 專業性、公司政治的識别力以及适應性 ",以達到成功協調資源的結果,并最終實現組織目标。
2. 快速學習
王慧文認爲業務要不斷發展,除了把握時機的能力,同等重要的是發現行業機會之後,根據行業需要的能力 " 快速學習 ",去建設這些能力。
快速學習是互聯網企業 " 核心競争力 " 的關鍵構成,這種能力會讓公司的核心競争力不局限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使得組織持續進步,當需要新的能力的時候,能夠抓住新的機會。
美團爲了長期構建 " 快速學習 " 的核心競争力,沉澱了 " 持續叠代 " 的企業文化。
3. 持續叠代
" 持續叠代 " 是美團管理層反複強調的事情,它爲什麽這麽重要?
從目的的視角:
1. 持續叠代是爲了創造成長用戶價值。任何工作和做一款産品都很像,設計者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去叠代産品功能與服務流程,以滿足好場景下的用戶訴求;隻有持續叠代,打工人才能給公司創造更有 " 規模效應 " 的價值輸出;
2. 持續叠代是爲了适應競争環境。在互聯網行業,業務總是要面臨競争對手、市場需求、公司組織的頻繁變化," 持續叠代 " 才能保證在競争中減少失誤。
王興:一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投資人跟我說,多數人對戰争的理解是錯的,戰争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
《孫子兵法》說過:"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确實,團購不是我們打赢的,不是我們打倒了對手,是他們把自己絆倒的。
四、苦練基本功,赢下 99% 的事情
從商業曆史來看,絕大多數公司的失敗不在于沒掌握高難度動作,而是基本功出了問題;基本功指的是 " 業務和管理的基本動作 ";
2019 年王興在全員信中強調:要通過苦練基本功,把它内化成爲組織的能力。把基本功練紮實,美團就能赢 99% 的事情。
相比阿裏更偏好一線同學也要擁有 " 一号位意識 ":營造願景、拉通資源、克服困難、拿到結果、沉澱方法。
網絡效應更弱、運營複雜度更高、毛利更低的美團,業務容錯空間小多了,導緻美團對人的塑造更強調标準化,在與美團的運營同學交流時,我發現他們有兩點共性:
1. 數據拆解邏輯非常清晰,包括:會看哪幾十個指标、指标之間是什麽關系,每個運營動作與指标的關系等等;這與美團核心業務的毛利低也有很大關系(例:外賣 / 快驢 / 配送),外賣配送每單通常隻有幾毛錢的補貼空間,如果運營對數據不敏感确實是很難做的;
2. 美團人在寫文檔的訓練上都非常規範,包括:結構化表達(亞馬遜 6-page)、行距、字體、顔色、表格注釋等都有很具體的要求;
這不僅體現出美團人紮實的基本功,也印證了美團所推崇的" 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标準化、标準的事情流程化 "。
除了定量、邏輯、結構化表達," 嚴謹的事實陳述 " 也是美團非常重視的特質,這一點可以從兩個事例中看出:
案例 1:2015 年的一次美團外賣月度會議,當時馬宏彬從波士頓咨詢公司加入美團外賣,擔任高級運營總監。在會議上,他彙報了美團外賣近期的運營數據。
然而,王興在浏覽十幾頁 PPT 後發現了一個數據的前後不一緻之處。盡管這隻是一個相對不太重要的運營數據,并且在 PPT 中間隔了十幾頁,但王興仍然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細微誤差。
這件事之後,美團立即制定了一個文檔的檢查流程,确保數據準确性、避免錯别字和消除歧義。一個文檔的質量反映了作者的素質,而不出現錯誤是基本要求,相對而言也是容易做到的。
案例 2:2018 年,公關部負責人丁西坡彙總整理了公司高管層的交流分享材料,編輯成了一本名爲《長期有耐心》的冊子,供中高層管理幹部閱讀。
盡管這份内部資料收到了很多同事的正面反饋,但唯一一條負面反饋卻來自王興,他發了一張百度百科的截圖,指出冊子中涉及到一句引用的名言,速記稿中将其歸功于林肯,但實際上是艾倫 · 凱說的。
但在網上搜索會發現,很多結果都将這句話歸功于林肯,甚至有些出自嚴肅的媒體。
王興之所以對這個錯誤敏感,是因爲他無法接受 " 低級錯誤 ",即明顯的數據錯誤或描述性的事實錯誤。他認爲這類錯誤不需要太多思考,隻需要稍微用心就能避免。
五、尾聲:長期有耐心
2018 年 9 月 20 日,美團于港交所上市,王興在全員信中提到:上市意味着成爲一家公衆公司,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所以上市後美團需要更多耐心,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現在就越有耐心。
但 " 長期有耐心 " 也并非是毫無代價的,意味着你要承受 " 長期被誤解 "。
對此,王興總結道:
" 一件事情慢不要緊,如果每一步都有足夠的正向反饋,那麽多數人是不難堅持下去的。難的是你做的事情回報、反饋的時間非常長,在這期間你是被誤解的。
多數人可能可以承受短期被誤解,但是承受長期被誤解真的要有足夠的信念,這真的是很難很難的事情。
所以怎樣做到‘長期有耐心’,我認爲是一個極其核心的競争戰略。"
2019 年 7 月 29 日,爲了慶祝美團外賣突破一天 3000 萬單,王興轉發了自己于 2010 年 3 月 4 日(美團上線的第一天)發布的微博:
"Every time you spend money, you are casting a vote for what kind of world you want."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一隻特立獨行的 Eric(ID:EricDai1992),作者:一隻特立獨行的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