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光子星球,作者 | 文烨豪 ,編輯 | 吳先之
春節過後,伴随着一陣淩厲的寒風,韻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境遇。
" 多地派件異常、網點跑路、快遞員電話停機 ",遲遲拿不到快遞的用戶,在輿論場上瘋狂宣洩着憤怒,更有甚者,傳言韻達即将倒閉。
盡管韻達火速 " 辟謠 ",但其甩鍋給快遞小哥的說辭,非但未能平息輿論,反倒還激怒了本就灰心的快遞小哥:" 爲什麽沒人送,爲什麽招不到人,自己心裏沒數嗎?自己把人都作走了,現在火急火燎地找代派,多的錢都花出去了,真的是活該。"
一直以來,快遞行業有如一張緊繃着的網,加盟商們盼望着 " 接盤俠 " 将其帶離苦海,快遞員則賺着白菜錢,操着白粉心。近年來,這張網越繃越緊,當下韻達的 " 爆雷 ",隻不過是将潛藏在行業深處的矛盾炸出了水面。
而關于這場由韻達親自編織的 " 羅生門 ",我們找到了多家快遞網點,試圖一探韻達危機背後的真相。
不堪重負,網點逃離
當下的快遞江湖裏,高壓早已成爲了常态。
去年春天,屢屢碰壁、深感就業形勢不佳的王蒙,決定回鄉創業。
在短暫考察過面館、洗衣店、花店等生意後,王蒙最終在小鎮西部新區盤下了一家韻達網點,畢竟從考察的情況來看,鎮裏常住人口雖然不到十萬,但快遞量卻異常充裕。" 本地圓通每天三輛九米六卡車出去拉件,晚上出發早上或者中午回來,一天少說幾千件。"
可當他真正盤下鋪子後,才發現快遞生意,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般美好。由于地處新區,網點周圍幾乎都是新小區,入住率并不算高,街上除了一兩家便利店、面館和理發店,其他門店幾乎清一色地做着建材裝修生意,相當冷清。
據王蒙回憶,由于貨量太少,開業不到 3 個月,網點班次就被上級站點從 5 條減少到了 2 條,附近幾個小區的代收點,亦陸續擴成了雜貨店。" 我們開業至今,隻遇到過一次‘爆車’,最少的時候一班車隻有幾件貨。就算是去年雙十一期間,滿載率也不到 80%。"
而當下,随着疫情放開,小鎮的煙火氣漸漸恢複,網點的班次亦逐漸穩定。隻是,到件數據不斷提升,收件量卻遲遲跑不上來。" 鎮上商家基本都是做本地生意的,根本沒什麽人主動來談價格,一年下來穩定的客戶也就本地聊下來的幾個微商,收件基本都是買家退換貨或是一些零散的件,收派比低得可憐。"
雖然當地去年剛建起了電商中心,開設了網店,搞起了直播帶貨,販售當地土特産,但王蒙卻沒能把這門生意給談下來。" 請負責人吃了幾頓飯,最後他給我說自己也做不了主。其實說白了,都是人情世故,快遞這行沒點人脈真的做不了,隻可惜入行後才明白。"
如果說才踏入行業的王蒙,是在爲經驗不足而買單,那麽老承包商張磊,則對快遞行業失去了希望。
張磊是某二線城市末端網點的加盟商,在他看來,快遞網點生意已從高峰跌入了低谷。以前,他所承包的網點可以接一大片區域的生意,但這幾年,第三方驿站越來越多,網點寄件優勢逐漸消失,隻留下了派件的坑。
" 派件是最坑的,不僅派費越來越低,罰款還重。前年通達系好不容易漲了一毛錢派費,結果韻達馬上就下了個收派比的任務,不達标就扣你錢,明漲暗扣,最後自己還得倒挂幾分錢。"
此外,張磊告訴光子星球,隻要不被罰款,末端網點怎麽樣都能賺到錢,奈何上面罰得實在太狠了。在他看來,末端網點生存的最大阻礙,在于罰款以及公司以罰代管的模式。
據媒體報道,今年初,幾十家倒閉的韻達網點曾組團去韻達總部門口拉起了橫幅,橫幅内容幾乎都在控訴韻達随意罰款,導緻自己血本無歸。
" 罰款基本都是派件,派得越多罰的越多,現在你去 58 同城、閑魚上看那些網點轉讓,個個都吹噓自己每月到件多少多少票,其實都是在騙小白入行當接盤俠,實際上老闆巴不得有網點分流,上級站點一個件都不派來最好。" 張磊吐槽道。
以問題件來說,張磊告訴光子星球,派件少尚且還能及時上報,但現在動辄就是幾百件,有些變形磕碰不太明顯的問題件難免會被忽略,轉化成了投訴與罰款。而若是按标準仔細檢查,則很可能造成快遞積壓,沒有時間攬件不說,還可能導緻派件延誤,背上更嚴苛的罰款。
他的網點,每月罰款通常都在萬元以上,光是因用戶電話問件導緻的罰款,每月固定都有一兩千。有時候面對一些愛投訴的用戶找上來,無奈的張磊甚至會奉勸對方 " 以後别用韻達了 "。
而這其中,最讓他感到不解的是那些與他無關,卻要他承擔的罰款。" 去年 10 月,韻達制定了新規,未保價快遞在轉運中心遺失或破損,本來和我們沒有關系,但公司卻要求我們按實際金額處理,自己最高隻賠付 200 元,超出部分隻得自己承擔。"
顯然,以罰代管的模式之下,加盟商們的不滿與失望逐漸累積。而包袱,亦被向下傳遞給了快遞員。
賺白菜錢,操白粉心
招不到快遞員,是現在各加盟商的普遍遭遇。
" 快遞行業的名聲已經臭了。" 前快遞員李傑告訴光子星球,除北上廣等少數地區外,現在送快遞就和黑廠一樣,賺着白菜錢,操着白粉心。
談及當下的工作感受,李傑第一反應是累,身體累,心更累。
據他透露,離職前他平均每天收件 30 到 40 件,派件 200 多件,其中要求送上門的有 20 到 30 件左右。任務量擺在這裏,想要件件送貨上門,并不現實。" 我們這邊韻達派費不到 8 毛,而且韻達大件很多,什麽洗衣機、鞋櫃、木闆甚至是輪胎都有,真的處理不過來,幹了不到半年,就患上了大拇指腱鞘炎。"
而即便是全将快遞放在驿站或快遞櫃,實際操作下來也絕非想象中那般簡單。
在這個北方城市,當地用戶購買力并不算強,因此李傑往往要負責多個片區的派件。問題在于,不是每個片區都有快遞驿站,快遞櫃鋪設量也遠遠達不到訴求,甚至就連同行間争搶快遞櫃都成了常态。
此外,若是不送上門,放在代收點或是驿站,不僅派費損耗遠大于上門的電話費,還可能招緻用戶投訴。畢竟現在,就連菜鳥驿站都有了上門派送的 KPI。
光子星球從一位杭州菜鳥驿站老闆處了解到,去年菜鳥爲了大推上門派送,針對天貓件,有 " 上門率 98%" 以上的考核要求。" 目前新小區單量不高,而且從地下車庫可以直達各樓層,1 個人可以 hold 住。" 不過考慮到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居住密度大的老小區,這個上門率考核可能較爲嚴苛。
" 放菜鳥合作的驿站收 3 毛,沒合作的驿站光一件就是 5 毛,隻有量多才能談到 4 毛。而放快遞櫃,則是按快遞大小來計算,小件 2 毛、中件 3 毛、大件 4 毛,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其實沒多少工資。" 李傑坦言。
另一方面,各類罰款亦壓得快遞員喘不過氣。收不達标、出倉不達标、沒有電聯甚至生病請假,都會被罰款。" 平台根本不管誰對誰錯,動不動就罰,起初吃到投訴我們還會去理論,後來發現這不僅沒什麽用,還會耽擱派件時間影響其他件,後面直接麻木了。平時網點開會,老闆講的也都是各種罰款。"
一次,李傑例行去往某單位派件。由于長期以來,該單位的快遞都是默認由門衛處代收,所以李傑沒多想,直接将快遞給了門衛。然而,當李傑晚上回家之後,一通陌生電話突然打了過來:" 這快遞我沒收到啊,怎麽就說已簽收了?"
李傑随即給大哥解釋,稱其單位快遞一直都是門衛處代收的,如果沒找到他這就去找。然而,李傑剛出門還沒騎上車,客服的電話就打了進來,說收到了投訴。" 我們隻是把問題告訴你,後續怎麽處理你自行解決。"
氣不過的李傑,馬上給大哥打了一個電話,問對方自己正在趕來的路上,爲何還要投訴自己。殊不知,大哥無辜地說快遞已經找到了,自己也并沒有投訴他。繞來繞去,整件事成爲了羅生門。後來,李傑才知道,隻要用戶打電話給客服催件問件,不管是不是投訴,都會被算作投訴,搭上幾十元罰款。
一位業内人士指出,其實加盟制快遞的罰款,頗有層層加碼的意味。以虛假簽收爲例,總部可能隻罰款 10 元,但到了末端網點大概率就變成了 50 元,而有的網點加盟商不想賠錢,就有可能将罰款标準提升至 100 元,加罰快遞員。
換言之,不論是韻達還是中通圓通,各級加盟商之間、加盟商與快遞員間,難免出現裂隙。但對當下的韻達而言,洪水已過紅線,即将決堤。
多方面失衡,矛盾爆發
翻看社交媒體,各家快遞公司詞條下,均充斥着對公司不滿的快遞員。既有不滿派費過低,購物節去給順豐做代派的快遞小哥,亦有因加盟商拖欠工資,直接辭職罷工的失意人。
一位業内人士告訴光子星球,快遞員的不滿更多針對當地加盟商,畢竟派費、罰款标準均由加盟商制定,其向上也隻能對接加盟商,總部政策如何,同他們無關。
換言之,并非韻達一家如此,加盟制快遞或多或少都面臨着此番症結:隻要有用戶投訴,總部便會懲罰網點。如此下去,網點陷入資金困境,無力支付快遞員工資,導緻快遞員罷工,快遞堆積如山。沖突升級,快遞滞留和不配送問題加劇,憤怒的用戶則不約而同地給出投訴。
隻是,在行業鼎盛時期,裂隙被增長所掩蓋,而随着快遞行業風光不再,矛盾亦随之爆發。而就此前媒體的報道來看,韻達加盟商與快遞員的關系尤爲緊張。
這背後或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從其 2022 年度業績預告來看,其淨利潤同比下降 11.44%~ 增長 1.75%,表現疲軟,多項數據落後于行業。極兔等新玩家的湧入,亦改寫了通達系快遞的固有局面。
同時,主打 " 經濟件 " 的韻達,難以順應高端快遞市場的需求,其 2021 年雖将高端業務韻達特快更名爲智橙網,但即便是抛卻風評不佳的 " 韻達 " 二字,智橙網也未能赢下用戶心智,強制電聯、配送上門等規則反倒加重了自身網點與快遞員的派送負擔。此外,韻達的網格倉模式,亦加劇了總部與加盟商間的利益分歧。
在此背景下,大批韻達加盟商選擇逃離行業。盡管韻達在其回應公告中并不承認這一點,但就韻達此前财報來看,僅 2021 年末到 2022 年中的半年内,就有超 2400 個網點關門大吉。
這其中,有的網點甚至不要加盟費,隻需繳納保證金,并盼望着有人接盤,畢竟若沒人接盤,自己還得搭把幾萬元保證金搭進去。還有的網點索性直接跑路,畢竟矛盾期間快遞積壓的罰款自身已無力承擔。
歸根結底,高壓之下,加盟商苦不堪言,快遞員疲于奔命,用戶則望而卻步,這是一個 " 連鎖反應 ",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即便韻達日後還能通過讓利挽回被刺痛的加盟商,但消失的用戶心智卻已經無法挽回。
換言之,當下的韻達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内部矛盾,若想要重振旗鼓,勢必得翻越财務、戰略、運營管理、用戶心智等一座座大山。隻是,在快遞行業風光不再的當下,想要 " 越過山丘 ",此中困難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