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小米 SU7 上市發布會上,雷軍曾實名爲電車打 CALL。
他表示智能電動汽車一旦用了就回不去,智能體驗和超低的用車成本是油車不能比的。
自己原來開油車的時候不覺得電車高級,但電車開習慣後就覺得油車很落後。
雷軍的說法引來了很多人的贊同,他們都是 " 電車 " 粉,同樣覺得 " 一旦開了純電車就回不去了 "。
但萬事沒有絕對,美國最近的一項調查啪啪打臉了這番話。
據 Edmunds 公司發布的最新調查結果,2024 年有 51% 的美國特斯拉車主選擇放棄電車,轉投燃油車懷抱,隻有 32% 的車主繼續選擇純電車。
然後有10% 的車主選擇油電混動車型,6% 的車主選擇插電混動車型。
不是說好開電車就 " 回不去 " 的嗎?爲什麽還有這麽多車主 " 棄明投暗 "?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
優缺點同在,并非十全十美
這個調查從 2019 年就開始做了,最初的用戶 71% 都打算轉投燃油車,今年下降到 51%,已經是新高了。
不過确實有很多人在用了電車後選擇用回燃油車,其核心原因還是,電車并沒有很多人說得那麽好。
首先是費用問題,确實在很多人眼中,開電車 " 幾乎不怎麽花錢 "。
畢竟現在油價越來越高,電價卻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同樣一款中型 SUV,油車一公裏可能要 5 毛錢,電車一公裏可能 1 毛錢不到。
電車的保養費用也低,三大件去了兩大件,電機和電池大多也是免維護的,保養費用隻有油車的一半。
但這個" 幾乎不怎麽花錢 " 是有前提的,首先你得有家充樁。要是用商業充電樁,那費用至少要翻兩倍。
此外,還有時間成本,加油兩三分鍾就完成了,往往還能送一次洗車。而電車加油怎麽也要幾個小時吧,這個時間是守在那裏,還是再來一趟?怎麽都要付出時間成本。
再就是電車的起步價普遍更高,像帝豪這樣的國産燃油車價格就六七萬,同級的電車普遍要 10 萬 +。
電車每年的保險費用也更高,上浮 30% 都算是良心了。
因此電車的用車費用固然低,其實沒有很多人想得那麽低。
電車的加速性能确實有優勢,20 多萬的電車就有百萬級油車的加速性能。并且電車底盤低,操控更好,NVH 表現也更佳。
但從另一方面,由于加減速太快,導緻乘客慣性變化快,并且電機聲音小,對外界的感知力低,很多人都很容易 " 暈電車 ",坐着其實并沒有那麽舒服。
所以整體來說,電車确實是有優勢的,但也遠不是十全十美,并不存在什麽開了就 " 回不去 "。
2
特斯拉鍋接好,缺點多多?
再有就是,美國的電車選擇太少,基本上就是 " 特斯拉 + 其他 "。
消費者在換車時能選擇的也少,很多自然要轉投燃油車。
前陣子的美國《消費者報告》,評出了 2024 年的 14 款最佳電動汽車,其中寶馬 iX 和寶馬 i4 分居第一和第二名。
這也意味着看不上 Model 3、Model Y 了,想要換一款好點的電車的話,基本就要在這些車中間選了。
再加上美國的油價特别低,大排量的油車非常便宜,皮卡也沒有限制,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燃油車。
畢竟像雷軍推崇的那些智能體驗,比如音樂、視頻、交互這些,其實美國的這些電車大多數也沒有。
現在國内電車标配的就是高通 8295 加英偉達 Orin X,而美國主流的電車,用的還是英特爾 Atom A3960 芯片,這壓根不是一個時代的産物。
特斯拉的特點是 " 素 ",沒有儀表盤,沒有任何的内部設計。而且整個調校也是偏硬,開起來爽,坐起來并不爽。
這種特點固然受到了一部分用戶的追捧,但對于大多數的家庭用戶來說,其實沒那麽受用。
說白了,特斯拉隻适合當 " 工具車 ",就是操控不錯,續航保真度不錯,也有一定的智能體驗。但真要說到舒舒服服用車,特斯拉其實及格線都達不到。
而在美國市場,特斯拉依然是一家獨大的存在,大多數用戶的電車選擇并不多,他們在換車時傾向轉投燃油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
電車香,是香在錯位?
國内電車的香,其實更多是香在錯位。
以往被合資車籠罩的市場,終于被打開了缺口,這個才是新能源車崛起的根本。
最典型的就是比亞迪,單論品牌力在國内汽車品牌中可能前十名都排不上,畢竟有那麽多的一、二線合資品牌,認可度都超過國産車。但比亞迪能造出 798 的秦 PLUS DM-i,加速比 15 萬的合資轎車更快,油耗也比合資轎車更低,配置還更高,因此比亞迪秦成了轎車銷量王。
再比如最近大火的問界 M9,7 月份賣出了 18,047 輛,完全是勢不可擋。真的是因爲問界這個品牌認可度獨一無二嗎?
當然不是,核心還是因爲有 ADS 3.0 智駕系統,有智能像素大燈,有途靈智能底盤,而同級的那些 BBA 的 SUV,相比之下完全是 " 毛坯 "。
理想作爲一家造車新勢力,能夠幾年的時間就實現月銷 5 萬,靠的也不是什麽 " 信息差 "。而是相比這些國際品牌的同級産品,它的舒适度、駕駛體驗确實有優勢。
很多人質疑 " 冰箱、彩電、大沙發 " 不算技術,不算你倒是配上呀。更何況理想的智駕表現也非常優秀,人機交互也是一流。
用腳投票的消費者,最知道自己需要什麽,這才是國産電車的崛起之道。
4
功夫拍案
按照老美的統計,特斯拉車主換車繼續選擇新能源車的比例,從 5 年前隻有 28%,上升到了如今的 48%(純電車是 10% 到 32%),其實這個進步還是挺大的。
但也說明了一點,電車并非唯一的選型,依然有超過半數的用戶選擇用回燃油車。
國内的比例應該會樂觀一些,主要是國産車的選擇實在是太多了。
既有不到 10 萬的秦、海鷗,也有 20 萬左右的小米 SU7、深藍 G318 等等,超過 30 萬了還有問界 M9、理想 L8 這些強手把關。相比隻有特斯拉一枝獨秀的美國市場,國内消費者算是幸福多了。
不存在什麽 " 開了電車就回不去 ",但消費者對高品質駕駛的需求永遠存在,這才是國内新能源車這幾年迅速崛起的關鍵。
點擊圖片,直接看往期精選文章
▼
歡迎點擊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