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卻不會說話,有多吃虧?清朝一個名臣,用屈辱換了一個教訓!
好心卻辦壞事,好意不會表達反而得罪人,這樣的人,我們真是讓我們又愛又恨。有的人,正是因為好心不會說話,反而四處得罪人,最後連自己最親近的人,也難以理解。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
我們普通的朋友關系尚且容易因為不會說話,不善于表達,不能夠委婉表達等種種類似情況,導緻關系破裂,成為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更何況跟領導說話,如果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對,自己有理,自己是為領導考慮,就可以不注重說話的方式和策略,那麼,往往會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大多數人甚至會混得很慘。
今天這段故事,或許會給我們一些警示,比如說:好話更要說得漂亮,把正确的話說漂亮,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藝術。
清朝的時候,雍正上台後,翰林院有一個叫孫嘉淦的大臣給雍正提意見,大意就是斥責雍正對兄弟們不是很友愛,對大臣們又有點薄情寡恩。
這讓雍正覺得很沒有面子,本想殺了了事,但是,想到自己剛登基,孫嘉淦又是名聲在外,沒有太合适的理由殺他,隻好忍着,不過還是給了他一些懲罰,把他趕出來翰林院。開玩笑,翰林院什麼地方,怎麼能容下這樣的人呢!
經過這件事之後,按理說,孫嘉淦也應該有所收斂,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還不該說了吧?不!他沒有因為自己被趕出翰林院而改變自己的立場,我估計啊,這家夥是破罐子破摔了,當然,也有跟雍正怄氣的心态。
身邊有朋友勸解他以後要注意點,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但是,孫嘉淦卻不以為意地說:" 我是進士出身,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要有風骨,怎麼能搖尾乞憐跟那些媚上之輩一樣,不跟皇帝說真心話呢?就算是惹來殺身之禍,我也不會做辱沒讀書人身份的事。"
勸解孫嘉淦的朋友聽了之後,歎了一口氣說:" 你不肯迎合皇上,怎麼可能在官場立足呢?你别覺得自己有風骨,如果不能忍受屈辱,那麼,你自以為的長處,也是你的短處。時間一長,難免會給你帶來麻煩啊!"
孫嘉淦聽了很是不屑:" 老兄,你這是明哲保身的思想…… " 孫嘉淦跟這個朋友好一番争論,最終誰也沒有說服誰。
孫嘉淦依然故我,有事沒事給雍正提提意見,看雍正對自己不理不睬的,他反而有點蹬鼻子上臉,言辭也越來越激勵。
雍正皇帝最終還是發火了,對這個不識好歹的家夥,就得給他點顔色看看,不然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下令把孫嘉淦收入大牢,等候處置。
監牢裡," 接待 " 孫嘉淦的官吏是無才無學,看到翰林院的大人物來到自己的地盤,便嘲笑他:" 你學富五車,有什麼用呢?我大字不認識幾個,隻知道效忠皇上,卻能替皇上審訊你,對你進行打罰,你服不服氣?"
要說這個孫嘉淦,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看到這個嚣張的 " 小人物 ",這副嘴臉,哪裡受得了呢,對這個小吏大罵不止。
這個小吏看到幾句話就把這個 " 大人物 " 給惹得臉色鐵青,情緒激動,便冷冷一笑說:" 你可真是個書呆子,哥還沒動手打你,你就激動成這樣了,像你這樣的人,怎麼在朝堂上混下來的?你看不起我,我今天還偏偏給你點顔色看看,讓你長長記性。"
說完,這個小吏讓旁邊的獄卒把孫嘉淦強按在地上,他親自下場,先讓孫嘉淦體驗一下什麼是杖刑,接着又讓獄卒把孫嘉淦架起來,狠狠地贈送了幾十個耳光。
孫嘉淦被打得頭暈腦脹,渾身疼痛,卻依然很硬氣,嘴裡嘟囔着罵了幾句。
這個小吏一看,好家夥,看來揍得不太夠呀,于是,又對孫嘉淦一番拳打腳踢,沒一會兒,孫嘉淦被打昏迷過去,但是,這個小吏還是不解氣,又在孫嘉淦身上撒尿來羞辱他。
孫嘉淦的朋友來到監牢探望他的時候,發現孫嘉淦早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披頭散發,衣服上那是血迹斑斑,不用看也知道,身上也必然是傷痕累累。
朋友吃驚地問他:" 為什麼短短幾日不見,你竟然成了這樣?"
孫嘉淦将進入牢房之後的遭遇,跟朋友說了一番,朋友聽了痛心地說:" 兄弟,你這是被他們設計了啊!他們故意羞辱你,故意說那些話,目的就是要激怒你,這樣他們就有借口責罰你,甚至把你搞死。再者說了,咱們讀書人的抱負是治國平天下,你跟這些小人結什麼怨啊,還弄得自己一身是傷?"
這個時候的孫嘉淦,早已經沒有之前的傲氣,他神情頹廢,悔恨地說:" 我現在才知道監獄小吏不好惹啊!你說得很對,我不能在這裡不明不白地死去,不然就算我含冤而死,也會讓我的家人跟着遭罪。我以前真是太意氣用事了,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後果,讓親者痛仇者快。"
還好,孫嘉淦後來得以出獄,但是,出獄之後的孫嘉淦性情大變,處世圓潤,再也沒有之前那樣鋒芒畢露了。做人做事固然要堅守本心,但是,更要懂得用柔性的方式,去達成自己的目标。
【子霄讀史感悟】
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棱角,但是,我們的棱角不能夠傷到别人,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處世原則,可以有我們的德行操守,可以去幫助别人改進,可以去給他人提意見,但是,越是好話,越是我們去提醒他人,糾正他人,甚至去改變他人,更要懂得用對方法,不然,哪怕我們全是善意,在對方看來,依然是惡意滿滿,說到底,好話也要好好說。
沒有人想活得平凡,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卻又不得不接受現實的打磨,最終被生活抹去棱角,成為了鵝卵石,平庸地活着。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