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次解讀,關于華爲 Mate 60 和麒麟芯片的六大核心問題。
編輯 | 雲鵬
智東西 9 月 6 日消息,就在昨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新聞 1+1》節目重點就華爲 Mate 60 Pro 手機發布的一系列熱象以及其所使用的麒麟芯片進行了解讀。
《新聞 1+1》是一檔由白岩松主持的央視熱點新聞深度解讀類欄目,這也是央視首次對華爲熱點事件進行專業權威解讀。
▲來源:央視新聞
此前業内各方對于華爲新機發布以及相關芯片信息已經做出不少民間分析,央視記者此次采訪了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傑以及海外半導體行業觀察機構TechInsights 副主席哈徹生等相關專家和業内人士,試圖了解到華爲 Mate 60 Pro 發布背後的深層次意義。
▲來源:央視新聞
該節目對麒麟芯片工藝及背後潛在突破、華爲手機回歸的影響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的後續行動等關鍵問題都進行了深入探讨。同時也對華爲首次發布的衛星直連通話技術進行了重點分析,其背後包含諸多技術創新,在體驗和背後技術層面遠超馬斯克的星鏈衛星通信。
以下是央視節目中提到的部分關鍵問題:
1、新手機的發布是否意味着華爲芯片卡脖子的問題已經解決,且重回 5G 手機範疇之内?
2、華爲麒麟 9000S 跟全球最先進芯片還有多大差距?
3、中國先進芯片制造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是否有新的突破?
4、千萬級的訂單量,是否意味着芯片量産能力很強?
5、海外媒體、機構爲何如此關注華爲新機及其中的芯片,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6、美國對中國芯片領域的限制可能還會有哪些動作,總體策略是什麽?
推薦一場會議。9 月 14-15 日,2023 全球 AI 芯片峰會将在深圳灣萬麗酒店舉行。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領銜近 50 位演講嘉賓,NVIDIA 高通英特爾 AMD 齊聚,近 30 家中國 AI 芯片與算力企業登台交鋒,3 家 Chiplet 初創團隊将亮相。開幕式、AI 芯片架構創新專場、AI 大算力芯片專場和高能效 AI 芯片專場将在主會場進行。智算中心算力與網絡高峰論壇等闆塊将在分會場進行。掃碼報名 ~
01.
華爲首銷火爆,衛星通話頗受關注
專家解密背後關鍵突破
最近幾天,華爲 Mate 60 Pro 機型全渠道開售,例如京東這樣的三方電商渠道也破例将尾款支付時間直接提前了 7 天,于 9 月 3 日晚開始全款售賣。
從華爲官方發布的信息來看,全國多地的華爲線下門店都 " 人潮洶湧 ",排長隊購買的盛況不亞于當年搭載麒麟 9000 的華爲 Mate40 系列開售。
▲華爲部分門店消費者排隊購買華爲 Mate 60 系列
▲華爲部分門店消費者排隊購買華爲 Mate 60 系列
有手機芯片産業人士告訴智東西,按照目前銷量來看,達成 4000 萬部的年出貨目标,華爲要在接下來的 3 個月裏賣出近 2000 萬部手機。
在央視新聞的節目中,我們也能看到華爲銷售火爆的景象。
在北京唯一一家華爲直營店,門店管理者不得不從深圳調撥人手面對激增的顧客。
央視新聞采訪的一位顧客提到,他已經等了兩三年了,華爲新機一上線,他就第一時間過來排隊了,衛星通話和網速是他特别關注的。
▲來源:央視新聞
鄭州華爲門店一位工作了七八年的店員告訴央視新聞,2019 年之後華爲手機銷售就到了平淡期,新手機開售後,周一到周五消費者進店量提升了 80%。
這位店員特别提到,有一位内蒙古的顧客,因爲需要放牧,經常會去到一些沒有信号的地方,因此對 Mate 60 Pro 的衛星通話非常感興趣。
呂教授在采訪中也重點提到了華爲的衛星通話技術,在他看來,華爲這次的衛星通話功能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也是讓他們這些專業人士眼睛一亮的地方。
呂教授本人是中國衛通的獨立董事,他提到,華爲接入的是天通一号,一顆 2016 年發射的高軌道數字廣播通信衛星,距離地面約 36000 公裏。此前衛星直連通信所能實現的通常是 " 短報文 ",但如今華爲可以實現衛星直連通話了,因此華爲在天線技術、功耗控制技術等方面一定取得了重要突破。
目前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所使用的是距離地面約 1000 公裏的低軌衛星,同時地面接收端還需要配備昂貴的額外設備,遠無法實現華爲的這種直連通信便捷體驗,成本也更高。
02.
令所有人 " 始料未及 " 的麒麟 9000S
究竟藏着什麽黑科技?
中央電視台評論員白岩松在節目中直接點出了核心問題:新手機的發布是否意味着華爲芯片卡脖子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而且重回 5G 手機範疇之内?
爲了回答這個問題,央視新聞先從各方對華爲 Mate 60 Pro 的拆解開始說起。除了引用國内一些科技博主的拆機視頻,央視還特别點名了海外半導體行業觀察機構 TechInsight 對華爲 Mate 60 Pro 發布的拆解報告。
▲來源:央視新聞
TechInsights 副主席哈徹生接受了央視記者的采訪,他說,他們所拆解的華爲 Mate 60 Pro 是從中國購買的,在他看來,麒麟 9000S 的水平是令人驚歎的,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并且它肯定也是世界一流的。
▲來源:央視新聞
哈徹生進一步解釋稱,這一成果意味着中國擁有非常強大的能力,并且在持續進行技術研發,世界其他國家都不應該小看中國。
央視新聞援引 TechInsights 報告稱,華爲 Mate 60 Pro 中使用的麒麟 9000S 芯片采用了" 先進的 7nm 芯片技術 "。報告認爲,這顆芯片代表了中國芯片設計和制造的裏程碑。
央視總台記者魏雪嬌向哈徹生提問到,他是否認爲華爲通過開發自己的 5G 尖端技術解決了美國的 " 制裁 ",哈徹生沒有正面回答這一問題,他認爲,華爲在開發自己的芯片方面确實取得了巨大成就,麒麟 9000S 是一款非常先進的芯片。
▲來源:央視新聞
他特别提到,雖然麒麟 9000S 沒有世界上最頂級的芯片那麽先進,但差距在 2-2.5 節點範圍内。
▲來源:央視新聞
03.
芯片追趕的 " 中國速度 "
實現 " 從 0 到 1" 的突破
緊接着,央視新聞連線了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傑,在呂教授看來,哈徹生提到的 2-2.5 節點的差距,意味着我們跟先進制程的 5G 芯片還有三到五年的差距。
▲來源:央視新聞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呂教授認爲這三到五年是西方國家參照他們技術進步的速度做出的判斷,但是中國的 " 中國速度 " 往往是會有超越的。
呂教授認爲,麒麟 9000S 的出現,是一個"0 到 1"的關系,我們終于解決了 5G 智能手機先進 5G 芯片的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還存在很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訪中呂教授還提到了蘋果即将發布的 iPhone 15 系列,其已經用到了 "4nm" 芯片,他們判斷麒麟 9000S 應該可以達到或者接近 7nm,但從 7nm 到 5nm 再到 4nm,仍然需要長時間艱難的研發過程。
呂教授總結稱,不論如何,這确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我們把智能手機最關鍵的 5G 芯片部分實現了國産化。
04.
突破美國 " 卡脖子 "
華爲關鍵技術進步值得關注
接下來,白岩松進一步追問到," 卡脖子 " 的問題是否得到了突破?
呂教授稱,從目前他們得到的信息來看,華爲 Mate 60 Pro 中所使用的一萬多種零部件,基本上都已經實現國産化了,如果真的都實現了國産化,那麽在 5G 智能手機領域,卡脖子并沒有起到對方想要的效果。
不過他補充說,做先進制程的芯片涉及到很多環節,EDA 這類設計軟件華爲很早就注意到了,并且很早就開發了自主設計的相關軟件,但是除了設計軟件,還需要解決鍍膜、光刻膠,特别是光刻機的問題,這幾項卡脖子比較明顯。如果這次真正解決了,說明我們在這些方面都有進步。
呂教授特别提到,大家的焦點都放在了光刻機身上,卻有些忽略了華爲一定在先進工藝制程控制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進展,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因爲先進制程芯片流片的成品率(良品率)直接決定了它的商用價值,如果成本太高,商用價值會大打折扣。
05.
西方行業機構拆解
或許仍在尋找新的 " 限制 " 之策
關于外國半導體行業觀察機構 TechInsight 對華爲 Mate 60 Pro 進行的拆解,呂教授認爲這些機構一方面是要了解其零部件國産化程度,另一方面要看其技術的先進水平,同時還要看哪些是被西方特别是美國限制的技術,有沒有 " 踩紅線 "。
同時他們也可能在尋找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通過進一步增加壁壘來限制我們發展先進制程在内的先進技術。實際上他們在做一個整體判斷,華爲 Mate 60 Pro 整體究竟做到了什麽樣的水平,還有沒有可以進一步 " 控制 " 你的地方。
哈徹生在采訪中使用了 " 始料未及 " 這個詞,對此呂教授也補充到,其實不光是他,國内很多業内人士都沒有預料到這件事。
西方國家在芯片先進工藝方面發展較早,并且西方國家長期認爲,按照他們的速度,中國要想追上還需要很長時間。
此前中國已經實現了 14nm 芯片的國産化,但從 14nm 到 7nm 甚至更先進工藝,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因此在西方看來,中國突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内把他們 " 估計的 7nm 芯片 " 攻克了,一定是有一些非常獨到的技術進步或解決方案,這是他們吃驚的地方。
▲麒麟 9000S(右),來源:TechInsight
呂教授提到,手機作爲消費産品,其品牌必須要保證一定 " 熱度 ",如果華爲 5G 手機長期缺席,熱度大幅下降甚至是消失,對手機産品的産業鏈都會有重要影響,所以華爲的步伐也需要跟上,這可能是華爲急于推出 Mate 60 Pro 這款手機的原因。
最近有不少報道都提到,華爲 Mate 60 系列的加單量已經達到了 1500-1700 萬部,這背後是否體現出芯片量産能力方面的一些信息?
對此,呂教授認爲,這一方面說明華爲在芯片良率的保證方面應該是取得了一些突破,否則很難滿足這樣大的産量規模。此外,這一代産品的火爆也會推動下一代産品的研發和技術進步。
呂教授特别提到,華爲是一個全産業鏈公司,華爲有鴻蒙操作系統,鴻蒙操作系統還可以接入華爲自己的盤古大模型,華爲 Mate 60 Pro 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 " 現象級産品 "。
06.
三年打壓頑強生存
中國技術加速崛起
從 2019 年 5 月到 2020 年 9 月,美國政府對華爲不擇手段,實施了多輪不正當制裁,華爲 5G 手機芯片被徹底斷供,此後華爲手機銷量大幅減少,全球市場份額從 2019 年的 18% 跌至 2022 年的 2%。
來源:央視新聞
過去一年美國在半導體領域針對我國發起的限制仍在繼續升級,2022 年 8 月,美國政府簽署《2022 年芯片和科學法案》,今年 1 月,日本和荷蘭也與美國達成協議,對中國實施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
華爲旗艦手機推出,不僅在國内引發熱烈關注,也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關注。央視新聞評論到,一款手機的推出在華盛頓引發擔憂,美國的制裁未能阻止中國取得關鍵技術進步。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這似乎應驗了美國芯片制造商的警告,即制裁不會組織中國,而是會刺激中國加倍努力,打造美國技術的替代品。
中國台灣省時事評論員介文汲評論稱,美國打壓華爲、打壓中國 IT 産業高端芯片的供應,隻過了 3 年多,不管在設計還是在制造上,中國大陸已經靠自己的力量,用國産的力量制造出來了。在他看來,這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
根據華爲年報,截至 2022 年年底,華爲研發人員超過 11.4 萬人,占總員工數的 55.4%,2022 年華爲研發費用約 1615 億元,占全年營收的 25.1%,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 9773 億元。
▲來源:央視新聞
呂教授提到,其實美國一直在向中國出口高端 5G 芯片,隻不過是不讓華爲購買,究其原因,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過去三年,每年中國的芯片進口額都超過了 4000 億美元,2022 年中國石油進口額是 3655 億美元。這樣大的市場,美國不可能全部丢掉。
呂教授提到,目前美國的策略是,要卡住中國獲取當下人工智能浪潮中所要用到的高性能芯片,同時對華爲這樣的關鍵性科技企業進行限制。因爲華爲具有全産業生态能力、較強研發能力,并有龐大的通信終端産品業務。
07.
結語:" 華爲儲備人才,不儲備美元 "
在華爲新機銷售火爆之下,華爲所做出的技術創新,以及中國芯片産業的突圍,都值得關注。或許正如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所說,華爲儲備人才,不儲備美元。
目前國内安卓智能手機廠商們都在 " 沖擊高端 "、" 對标蘋果 ",但從實際銷量結果上來看,蘋果在高端旗艦機市場中仍然是 " 一家獨大 " 的局面,華爲 5G 旗艦機的回歸,或許會成爲打破這一局面的關鍵。
根據目前業内釋放的信息來看,華爲未來 "All in" 麒麟芯已經成爲大方向,從中端機到旗艦機,以及平闆電腦産品,都會采用 5G 麒麟芯片。
前幾天,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稱此次中國之行的最大成就是與中方建立了定期溝通機制," 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不過在來華之前,雷蒙多也曾針對華爲相關話題 " 放出狠話 "。
總體來看,受限四年,華爲低調攻堅,這次可以說是 " 首戰告捷 ",無論如何,我們熟悉的華爲回來了,或許他就像一位遠行的老朋友,經曆了一段艱難歲月,但最終他又站在了我們面前,說了一聲," 我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