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2312 字
閱讀時間:14分鍾
"
2023 年被行業視爲高階智能輔助駕駛落地的元年,包括小鵬、理想、極狐、問界等車企的城市 NOA 功能将在年内陸續上車。投資機構判斷,伴随着數據量的增加和智能駕駛技術的成熟,更多城市 NOA 将在 2023~2025 年大規模落地,平價高階智能化會成爲下一個車企競争的勝負手。
在業界将目光聚焦在造車新勢力和大廠新實力上時,沒想到自動駕駛賽道竟然殺出了個傳統選手。8 月 3 日,捷途正式發布自動駕駛系統,并首次公布命名—— JT Pilot。同時,捷途首度開啓 JT Pilot 的城市 NOA(導航輔助駕駛)媒體公測,在城區、高架橋、隧道等路況進行實地測試。
據悉,捷途自 2020 年開始布局自動駕駛領域,在平台架構和底層技術上依托奇瑞集團的力量,在應用層面則進行差異化開發,捷途已經形成了領先優勢。水滴汽車了解到,此次實測的 JT Pilot 城市 NOA 系統 "80% 是自研,20% 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 "。
在硬件方面,JT Pilot 采用激光雷達和多傳感器融合的方案,搭載 1 顆激光雷達、5 顆毫米波雷達和 7 顆攝像頭,以及英偉達雙 Orin 芯片。在軟件層面,捷途的感知模型 JT-NNs 采用重感知時序穿插算法技術,可以按需融合,讓感知模型在不同階段利用不同傳感器信息相互補充,得到更優融合結果,帶來 " 感知更精準、車端更适配、叠代更高效 " 多種優勢。
同時,JT Pilot 還采用高精度點雲-地圖匹配 + 高精度慣導設備技術方案,可實現 10cm 的高精度定位,感知并确定其他車輛、行人等道路交通參與者的位置,預判他們的意圖和軌迹,以及包括紅綠燈在内的交通控制系統的狀态,從而規劃安全、準确的行車線路。
此次實際體驗,JT Pilot 是搭載在捷途大聖 i-DM 車型上的,目前還爲工程測試狀态,測試路段則爲蘇州當地法規允許的開放路段,包括繞城高架、隧道以及城市街道。水滴汽車看到,工程師在系統内輸入路線後,車輛可以實現全程自動駕駛,但駕駛員仍需要注意力集中,做好随時接管車輛的準備。
其中,JT Pilot 城市 NOA 系統在繞城高架上的表現讓人很驚喜,不僅能夠根路況和限速控制車速,絲滑地完成上下匝道、彙車等動作,還能兼顧行駛路線和效率,适時變道超車;在進出隧道,光線劇烈變化,以及隧道内信号弱的情況下,也能平穩行駛。
在路況更爲複雜的城市街道,JT Pilot 城市 NOA 系統能夠比較準确地識别信号燈和行人車輛,但在車輛較多,尤其遇到加塞車輛,或者前方道路堵塞需要變道,以及多方向來車時,其判斷和處理還有提升的空間。
客觀評價,現階段 JT Pilot 城市 NOA 系統與老司機之間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更多數據訓練叠代。事實上,目前沒有一家企業的自動駕駛系統能做到萬無一失。但需要指出的是,高階輔助駕駛的意義不在替代司機,而在于讓旅途變得更加安全和舒适。這也是捷途早早布局的初衷。
捷途表示,JT Pilot 以降低事故率爲核心目标,開啓未來出行的全新階段,也爲捷途旅行 + 戰略帶來重要支撐。捷途汽車執行副總經理、研發院院長代立宏指出:" 未來的汽車行業,将不再以動力論英雄、以操控論成敗,而是看誰的自動駕駛更安全、MPI 更高。"
以目前的實測效果來看,捷途 JT Pilot 的操作偏柔和,以 " 禮讓 " 爲主,整體表現不輸造車新勢力。并且,捷途傳承了奇瑞 " 理工男 " 的務實特性,硬件選擇策略是不堆料,通過在感知算法上下功夫,讓每一個部件 " 物盡其用 "。捷途汽車研發院副院長蔣愛強對水滴汽車自信地表示:" 從綜合性能和性價比評判,JT Pilot 在行業内可排進前三。"
而讓外界不解的還有 3 個問題:首先,一直主打 " 旅行 +" 生态圈的捷途品牌,爲何會突然改走技術路線,秀出智駕肌肉?其次,捷途一上來就亮出城市 NOA,而不是循序漸進地先發布高速 NOA,再推城市 NOA,背後是何考慮?最後,捷途 JT Pilot 早早亮劍,高速 NOA 量産卻要等到明年 Q4 或後年 Q1,會不會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對此,捷途方面表示,自己其實是 " 幹的多,說的少 ",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捷途背靠奇瑞集團,有強大的技術實力,未來捷途還将組建一支 1000+500 人的軟硬件工程師團隊,因此有信心做到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 城市 NOA 是智能輔助駕駛的天花闆,相比高速 NOA,感知數量是其 4 倍,NOA 代碼量是其 6 倍,規控代碼量更是後者的 88 倍。我們在城市 NOA、高速 NOA 和記憶行車方面都有布局,隻不過發布就選了最難的,旨在入局就要跻身主流行列。"
捷途認爲,2023~2025 年都會是高階智能輔助加速的爆發期,他們不冒進,爲的是保證用戶的安全。" 都說軟件定義汽車,我覺得未來應該是體驗定義汽車,我們要給用戶最好的使用體驗。" 蔣愛強說。
當然,捷途也有一些原因沒有明說。一方面,目前,捷途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發力不足,所謂汽車行業 " 上半場競争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正确的理解其實是 " 電動化是支撐智能化的最佳載體 ",捷途顯然需要再補一補上半場落下的功課。
另一方面,高階智能駕駛的成本仍然很高,目前搭載的幾乎都是 25 萬元以上車型。而捷途現階段的主銷價格區間在 10~20 萬元,即使 1 顆激光雷達的城市 NOA 已經比别家經濟很多,也很難勸說這一價格區間的消費者多花一兩萬爲預埋的硬件買單,同時企業也不可能賠本賺吆喝,爲平價産品搭載昂貴的硬件。
根據企業規劃,接下來捷途将加速新能源轉型,推出 PHEV 及純電車型;同時,從明年開始,更高價值的産品也會陸續落地," 我們甚至也會有對标比亞迪仰望的車型 ",屆時,硬件成本下降,體驗持續升級,高價值新能源産品跟進," 三方奔赴 ",可能才是捷途 JT Pilot 大規模量産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