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5 月 18 日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現代快報記者圍繞吃、穿、用、讀、樂、婚等日常生活主題,探訪江蘇各地的特色博物館。
當時光倒轉至 2000 多年前,劉邦與呂後的愛情故事,成就了一段絕世傳奇,開啓了漢代婚史的長河。漢代成婚有哪些禮儀?漢代婚戀有着怎樣的禮節?時光穿梭至當下,半個世紀的愛情背後蘊藏着怎樣的相處之道?在位于徐州賈汪區的中國婚禮博物館大漢館和蘇州姑蘇區虎丘街道金婚博物館,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
△中國婚禮博物館
徐州 · 中國婚禮博物館大漢館:再現漢式婚禮文化的典雅與氣韻
徐州古稱彭城,是兩漢文化發源地,也是中國婚禮曆史的文化源頭。坐落于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婚禮小鎮的中國婚禮博物館大漢館,讓漢代婚禮曆史再現,不僅講述了漢代婚禮的婚史、婚俗,還結合婚禮古建的特點,将其特色文化通過一個個場景再現眼前。
△同心亭
△畫眉亭
博物館共分爲兩層,一層爲婚史區,講述漢代成婚的禮儀等;二層爲婚戀區,講述的是漢代婚戀的相關禮節。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館内以場景展示爲主,有月老祠、同心亭、紅袖添香、帝宮歡、漢阙四柱、冠笄小院、六禮長廊、畫眉亭、結發偕老等多個場景,追尋楚韻漢風的遺韻,體會煙火人生。
走進六禮長廊場景可以了解到,六禮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總稱,是漢代婚戀的整個過程。三書即聘書、禮書、迎親書,是父母之命,妁媒之言後的婚姻書面文書。現留存下來的開生辰帖、送請柬、辦理結婚登記等都是三書的延續和發展。
△高祖婚房
博物館最具特色的莫過于再現了漢高祖劉邦的愛情故事。富家女下嫁窮小子,同甘共苦,打下千秋霸業。博物館打造了與此相關的諸多場景,包括他們成婚時簡陋的平房,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禮儀。
△花轎
提到明媒正娶,花轎必不可少。博物館裏有兩頂花轎格外醒目,一頂是織錦刺繡,周邊鑲嵌禾穗,典雅大方;另一頂是梨花木工藝,盡顯輝煌蓬勃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館内有一整面牆上展陳從明清、民國到現代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 " 結婚證 "。
△結婚證書
記者注意到,清代 " 結婚證 " 上還寫上了 " 冰人 " 的名字," 冰人 " 就是媒人,相當于現代的介紹人。據《晉書》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的人講話,于是找到了一個叫索統的人問蔔吉兇,索統說冰上爲陽,冰下爲陰,爲陽語陰,媒介事也。意思就是,令狐策将會給别人做媒。不久後竟真的應驗了," 冰人 " 這個叫法也就流傳開了。在古代,中國的婚姻講究的是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冰人 " 在中國的傳統婚嫁習俗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沒有媒人從中牽線搭橋的婚姻是于禮不合的,也不能說是明媒正娶,因此 " 冰人 " 也作爲一個重要信息元素被寫入清代 " 結婚證 " 中。
△椒房殿
"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我們打造這個博物館以及大漢行宮,就是爲了把這段曆史文化傳承下去。" 中國婚禮博物館大漢館館長劉娜稱,婚姻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主題之一,博物館最大的意義在于傳承,讓大家穿着漢服體驗和感受古代的婚俗,重溫那些千古傳唱的愛情故事,記住幾千年前愛情的樣子。
蘇州姑蘇區虎丘街道金婚博物館:二十平方米展示半世紀愛情
2019 年七夕節前夕, 在蘇州市婦聯、姑蘇區婦聯的支持下,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張亞萍的指導下,姑蘇區虎丘街道在清塘社區籌建了金婚博物館。結婚後的每一個紀念日都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象征意義。一般而言,金婚指結婚五十周年,金婚象征着情如金堅、愛情曆久彌新的意思。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姑蘇區虎丘街道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轄區内金婚老人有 300 多對。
△蘇州姑蘇區虎丘街道金婚博物館
金婚博物館面積不大,僅二十平方米左右。館内展示了轄區内多對金婚老人的結婚證書與結婚照片,以及愛情信物、訂婚小物件等,輔以介紹他們彼此愛情故事的文字,讓前來參觀的遊客可以充分了解蘇州地區的婚俗變化,同時讓更多人感悟夫妻的相處之道,對當下的生活有所啓發,從這些榜樣身上見證忠貞、獲得力量,從而相信愛情、堅定愛情。
98 歲的梅楚榮和 95 歲的周鳳英已攜手 76 年,他們是轄區内婚姻時間最長的伉俪之一,也是金婚博物館内部分展品的捐贈者。兩人來自江陰,在蘇州成家,育有三兒三女。" 生活在一起這些年來,我們雖偶有争吵,但是多數是他讓着我這個急性子脾氣的人!" 周鳳英說。如今兩人子孫滿堂,子女、孫輩、重孫輩每天輪流過來,買菜做飯,陪二老聊天解悶,梅楚榮和周鳳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結合相伴的快樂。
△金婚老人的結婚證
"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婚姻觀,但美滿的婚姻一定得益于良好家風的傳承,每一段流傳的中國式愛情,都少不了傳情達意的愛情信物。" 博物館管理人、清塘社區黨委書記金豔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在平時工作走訪中發現,轄區内很多老夫妻從結婚至今,一直保持着相濡以沫的感情,他們對婚姻的信仰是堅定且神聖的,堅信婚姻的期限就是一輩子,與現在一些人對婚姻的浮躁态度截然相反。
△老人們的愛情信物
" 請柬、杯盞、舊手表、老式相機、銀手镯,還有千裏迢迢寄來的絲巾、封存箱底多年已經泛黃的書信 …… 咱們博物館内陳列的,大多是金婚老人們保存完好的愛情信物。以信物之名,找回愛情最初的模樣,就是這個博物館的主題。" 金豔介紹。
現代快報 + 記者 高達 張曉培 見習記者 鄭陽 文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