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 月 13 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開啟任上首次訪美行,将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晤,以求進一步深化日美同盟關系。
但會談還未開始,日媒卻惦記上中國,字裡行間不斷鼓噪 " 抗衡中國 ",謀求擴軍備武。其背後所釋放的 " 危險信号 ",值得警惕。
資料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岸田訪美,旨在 " 抗衡中國 "?
岸田文雄從 9 日起開始歐美五國訪問。美國,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站。
連日來,日媒頻頻 " 放風 ",稱拜登回應日方請求、決定與岸田舉行會談,是因為 " 與中國的競争成為最優先課題 "。
日美外長、防長也于 11 日在華盛頓開會預熱。日本共同社稱,日美高級官員同意中國對 " 印太地區構成最大的戰略挑戰 ",宣稱要加強威懾,将兩國安全條約的範圍擴大到太空。
在日美首腦會談中,兩國還可能聚焦哪些議題?
據多家日媒消息,拜登與岸田将讨論俄烏局勢、氣候變化以及經濟問題。岸田還将介紹在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提出的徹底強化防衛力和大幅增加防衛費。
消息人士透露,雙方拟就加強核能發電和液化天然氣 ( LNG ) 等能源領域合作達成共識;為 " 抗衡中國 ",在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 ( AI ) 、量子等尖端技術在内的經濟安保領域擴大合作。
會談後,雙方預計将發表以安全保障為中心的聯合聲明,強調推動 " 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 的重要性,并再次确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第五條适用于所謂的 " 尖閣諸島 " ( 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記者注 ) 。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認為,日本将借首相岸田此訪進一步渲染 " 中國威脅 "。從炒作南海問題,到宣稱烏克蘭危機可能會在東亞發生,如何應對這些所謂的 " 地區威脅論 ",或将是此次會談的主要内容。
日本想要 " 成為矛的一部分 "
近段時間以來,日本野心外露,不滿足于過去自衛隊作 " 盾 "、美軍作 " 矛 " 的分工,也想 " 成為矛的一部分 "。
2022 年底,日本政府正式通過三份重磅安保政策文件。其中,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宣稱,日本應擁有 " 反擊能力 ",即 "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
日本政府 2022 年底還通過了 2023 财年政府預算草案,防衛預算達 68219 億日元。其中,購買美制 " 戰斧 " 巡航導彈預算為 2113 億日元,獲取遠程攻擊性導彈及相關預算高達 1.4 萬億日元。
呂耀東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繼美國發布 " 國家安全戰略 " 後,日本也敲定了三份安保政策文件。也就是說," 過去日本的安全由美國來保護,而現在日本也要保護其盟國美國,因此其自稱需要攻擊性武器。"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還指出," 日本擁有‘反擊能力’後,等于過去所說的‘專守防衛’政策被抛棄,和平憲法也被架空,出現了和戰後自我約束的軍事戰略完全不同的、沒有任何約束的軍事戰略。"
日本在軍事 " 松綁 " 的路上越走越遠,引發多方擔憂和反對。
從東京首相官邸門前到廣島市内,日本民衆發起抗議行動,高呼 " 不準增加軍費 " " 反對大增軍備和大增稅 ",抨擊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是違反憲法的 " 暴行 "。
還有日本民衆直言," 日本政府增加軍費投入,這肯定威脅到我們的生存。這是絕對不應該做的政治行為。"
近日,韓國外交部負責人重申政府既定立場,即日本的國防國安政策要 " 朝着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堅持和平憲法精神的方向,公開透明地運行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也強調,中方再次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切實将 " 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 " 這一政治共識體現到政策上,落實到行動中,尊重亞洲鄰國的安全關切,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
岸田為何此時對美 " 投懷送抱 "?
就在岸田政府向美國 " 投懷送抱 " 之際,其國内執政卻危機四伏。
2022 年底,日本内閣陷入 " 辭職多米諾 ",多名成員因政治資金使用等問題相繼辭職。岸田本人也被曝政治資金收支報告中有近百張 " 空白發票 ",引發争議。自民黨一些要扳倒岸田勢力的反對派,還在利用他提出的 " 通過增稅支撐防衛費 " 問題施壓。
醜聞不斷,岸田内閣支持率持續走低。自 1 月 7 日起為期 3 天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岸田内閣的支持率僅為 33%。另一項日本全國最新輿論調查則顯示,46% 的受訪者認為岸田應在 2023 年上半年辭職。
在此情況下岸田為何要外訪,就不難判斷了,周永生指出," 過去一旦内政出現問題、支持率下降,安倍就會借用外交手段,岸田也學會了這招,想尋求美國支持,減少内部壓力,同時通過此次訪問取得外交成果,挽回低迷的支持率。"
但如今的日本物價高漲,經濟數據表現疲軟,民衆叫苦不叠,岸田政府若不顧民衆聲音,執意制造分裂對抗,其謀算或許終難如願。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