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财經新知,作者 | 茹月,編輯 | 月見
時隔 4 年,上市險企闆塊終于出現了新面孔。
12 月 9 日,陽光保險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市,可明明是稀缺險企标的,卻自上市之日起在資本市場一路磕磕絆絆。截至 1 月 5 日收盤,陽光保險收于 5.27 港元 / 股,當日跌幅為 1.31%。
對比上市早期,以 5.83 港元 / 股上市,股價連跌 5 個交易日,股價跌去 33.4% 雖有改善,但陽光保險的當前表現也并不能稱得上樂觀。
卡在 2022 年年尾在港交所上市,确實不算是一個好時機。
一方面,在不确定的大環境下,二級市場打新意願普遍不高,這無疑加大了 IPO 企業估值壓力以及上市破發的風險。
另一方面,2021 年以來保險股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并不如意,據 Wind 數據顯示,2022 年 A 股保險指數下跌 0.1%,振幅達到 33%,雖然在年底迎來反彈,但前三季度的下跌仍讓投資者心有餘悸。
可即便如此,如願成為時隔 18 年以來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保險公司,陽光保險仍然值得慶祝。畢竟,卡在保險行業腰部的陽光保險,在保險産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上市除了能帶來更多融資渠道外,陽光保險更看重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民營腰部險企的尴尬何解?
陽光保險的上市,屬于形勢所迫。
根據陽光保險上市招股書,陽光保險主要圍繞三個領域開展業務:(1)人身保險;(2)财産保險;(3)資産管理及投資,此外,還包括養老社區、陽光融合醫院及酒店。
從規模上看,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陽光保險總保費收入分别為 879.07 億元、925.69 億元及 1017.59 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别為 51.51 億元、56.81 億元、60.62 億元。去年總保費收入突破千億大關,淨利潤保持着增長,陽光保險看起來并不缺錢。
然而,2022 年,新的保險資本監督制度《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實施,對保險風險加大了資本要求,令衆多壽險公司背上了不小的償付壓力,因此過去險企是否差錢的定義也需要重新劃定。此外,新政策下保險公司迎來一輪上市潮,首先上岸的陽光保險則被賦予了更多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放在行業中來看,陽光保險的處境卻有些尴尬。
從競争格局來看,中國保險市場頭部效應較強,陽光保險雖占據一席之地,但與行業第一梯隊相比,規模差距仍然較大。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2020 年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三的中國人身保險公司的合計市場份額為 40.9%;而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三的中國财産保險公司的合計市場份額為 63.7%。陽光保險在兩個業務領域的收入分别為 551 億元及 373 億元,均不足排名第一險企保費收入的十分之一。
另外,我國的銀保監會的監督管理之下,保險公司是不能夠倒閉的。而愈加激烈的競争下,保險公司先後經曆人海戰術、低價競争,背後都有一個邏輯,那就是保險産品的同質化問題嚴重。
重要的是,長期以來,上市因為對規模、盈利和成長性等财務指标,對股權變更、控股股東追溯等股份清晰層面的嚴格要求,令上市險企标的極具稀缺性。
截至目前,國内 235 家保險機構中,在 A 股與港股上市的僅 10 家:其中 A+H 股的上市險企有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在 H 股上市的則有中國再保險、中國太平、中國财險、中安在線,以及近期上市的陽光保險。
因此,對陽光保險來說,這一次的上市無疑将其在一衆腰部險企中加了高亮标注。
然而,即便稀缺,險企标的在二級市場仍然不受待見。
從負債端來看,保單作為保險企業的負債,近年來國内保險公司長期以 " 重保費輕客戶 " 為主要經營模式,導緻行業整體趨于低價競争。因此,部分投資人認為保險企業效率低下是必然趨勢。
從資産端來看,保險企業所做的資産管理項目包括理财、債券、股票等,而房地産作為一個高回報的投資項目,一直是險企資産配置中的必選項,近兩年房地産經營性風險逐漸暴露的同時,險企也開始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雷區,避之不及。
這一點,在陽光保險招股階段資本市場态度冷淡就可見端倪。根據陽光保險 12 月 8 日公布的配售結果,公司拟發行 11.5 億股,香港公開發售占約 1.26%,估計發售占約 98.74%。
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 1877 份有效申請,認購合計 1450.1 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于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的香港發售股份總額約 1.15 億股的 0.13 倍。
對比衆安在線 IPO 獲近四百倍超額認購、平安保險 IPO 獲五十八倍超額認購,陽光保險顯得極為尴尬,究竟其基本盤如何呢?
陽光保險漸入陰霾
據财報顯示,2007 年至 2021 年,陽光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從 41.53 億元增長至 1013.71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26%;資産規模從 111.46 億元增長至 4416.23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30%。作為對比的是,同期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和資産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别為 15% 和 17%,從這個角度看,陽光保險增速是明顯高于行業均值的。
而陽光保險快速增長的 B 面,則是逐漸降低的經營效率以及成長過程中顯現的合規問題。
人身險業務中,人壽保險代理人組成的代理人渠道是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壽險企業都以 " 人海戰術 " 來搶占市場。陽光保險上市招股書顯示,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陽光人壽月均人力分别為 10.03 萬人、11.22 萬人及 8.11 萬人。
然而在代理人整體規模收縮的情況下,陽光人壽人均産出卻仍在降低,可見 " 代理人紅利 " 已經接近尾聲。招股書顯示,2019 年、2020 年、2021 年,陽光人壽月均人均産能分别為 3049 元、2191 元及 2051 元。
對應地,陽光保險的營收和利潤增速都出現明顯下滑。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陽光保險營業收入分别為 1008.37 億元、1150.59 億元及 1199.69 億元,2020 年及 2021 年營收同比增長 14.1% 及 4.27%;歸母淨利潤分别為 50.86 億元、56.19 億元及 58.83 億元,而 2020 年及 2021 年同比增速為 10.48% 及 4.7%。
或許是業績增速壓力下,着急的陽光保險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合規性問題。
一方面,随着中國消費者對汽車需求的快速增長,機動車輛險成為陽光保險保費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三年機動車輛險分别占陽光保險總保費收入的 28.0%、26.0% 及 22.7%。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和普及,以及相關政策的逐漸細化,令相關機動車輛險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令陽光保險被動地卷入了合規性問題。據天眼查顯示,截至 2023 年 1 月 5 日,陽光保險涉及的法律糾紛共計 198 條,其中 148 條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另一方面,為了更快速地拓展市場,陽光保險近年來一直在講的科技賦能故事,卻屢屢被客戶投訴。截至 2023 年 1 月 5 日,陽光保險在黑貓投訴平台的累計投訴量共計 2492 條,其中近 30 天投訴量就高達 73 條,根據浏覽情況發現,近期主要投訴類别為 " 亂扣費 " 問題。
總的來看,陽光保險在過去的幾年中确實以強勁的經營規模增長、在險企上市難的背景下上岸資本市場,向市場證明了自身的增長性與獨特性。然而,上市并不是終點,對于金融企業而言,快速增長的同時還需時刻緊繃合規紅線,畢竟合規才是金融企業的金字招牌。
以 " 讓人們擁有更多的陽光 " 為企業使命的陽光保險,讓自身在陽光下保持快速發展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