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仍留給 " 以顧客爲核心資産 " 的專業選手。
拿着望遠鏡看月亮的阿裏從來都知道自己要什麽,新一輪 " 瘦身 " 不過是其在探明前進方向後的又一 " 明舍 "。
12 月 17 日,阿裏巴巴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另一名少數股東同意将銀泰 100% 的股權向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财團出售(「銀泰出售」)。銀泰百貨未來将在雅戈爾集團支持下共同注入資源,繼續爲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零售購物體驗。
圖:阿裏公告
公告顯示,阿裏巴巴目前持有銀泰約 99% 的股權。阿裏巴巴就銀泰出售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爲 74 億元(10 億美元)。阿裏巴巴預計因出售銀泰而錄得的虧損約爲 93 億元(13 億美元)。
需要明确的是,此次交易涉及的銀泰百貨,自 2017 年起已歸屬于阿裏巴巴集團,與銀泰集團無直接關聯。這也是銀泰集團在 17 日公司聲明中特别強調之處。
據悉,銀泰商業管理集團目前運營管理地标型高端商業綜合體 "in77"、景觀地标型商業綜合體 "inPARK"、區域型品質商業生活中心 " 銀泰城 " 等三個産品系列。
圖源:銀泰集團
實際上,自 2017 年進入阿裏體系之後,銀泰便開啓數字化轉型,拓展線上線下服務場景、探索經營創新和消費體驗升級。而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阿裏方面已經嘗試接觸多家對銀泰感興趣的潛在買家,直至花落雅戈爾。
對于接盤銀泰,雅戈爾方面也回應稱," 本次集團與銀泰管理層共同投資銀泰,旨在‘強鏈補鏈’,完善時尚生态圈。投資完成後,雅戈爾集團将給予銀泰管理層充分的運營空間,支持銀泰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阿裏,拿着望遠鏡看月亮
作爲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内地百貨公司,銀泰曾是業内率先向購物中心轉型、第一家試水電子商務的傳統零售企業。
2013 年," 銀泰百貨(集團)有限公司 " 變更爲 " 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 ",此後便形成了百貨、購物中心、銀泰網爲主業的業态分布。
阿裏集團與銀泰百貨的合作可以追溯到 2013 年,同年 5 月,阿裏巴巴與銀泰集團共同打造菜鳥網絡;10 月,阿裏宣布與銀泰百貨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線上線下(O2O)的融合;11 月,銀泰百貨參與了天貓雙 11,并在全國 29 家門店收銀台支持使用支付寶錢包付款。
2014 年,阿裏巴巴正式入股銀泰百貨,以 53.7 億元港币對其進行戰略投資,成爲僅次于銀泰百貨創始人沈國軍的第二大股東;2015 年,阿裏巴巴增持銀泰股票,成爲第一大股東,由張勇出任 CEO。
2017 年 1 月 10 日,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聯合阿裏巴巴集團發起銀泰商業私有化,銀泰百貨變成了現在的阿裏銀泰;2018 年,阿裏巴巴投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銀泰百貨徹底被阿裏收入囊中。
進入阿裏體系後,銀泰的數字化轉型和即時零售模式得以快速落地。
早在今年 2 月,市場就有風聲傳出稱阿裏巴巴正考慮出售銀泰百貨。在 2 月的财報電話會議上,管理層也回應稱:" 我們資産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也不是我們核心聚焦的。如果能夠完成退出的話,也是非常合理的 "。
「零售商業财經」創始人王拓認爲,在阿裏眼中,銀泰百貨的底層邏輯仍舊是一門商業租賃生意,因身處線下零售大變革階段而不再性感。阿裏 " 出售 " 之舉與其聚焦核心主業,剝離非核心資産的瘦身動作相呼應。
縱觀行業發展态勢,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此前發布的 2024 年三季度大型百貨零售企業營業收入指數顯示:企業營業收入指數爲 1197 點,較上期下降了 1.7%,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3.5%,極有可能進入負增長階段。
基于此,阿裏出售銀泰百貨的動作直指 " 回歸互聯網 ",專注以科技賦能零售的業務主線,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拿着望遠鏡看市場的阿裏從來都知道自己要什麽,新一輪 " 瘦身 " 不過是其在探明前進方向後的又一 " 明舍 "。那麽,阿裏下一步出售線下傳統零售業務或許也隻是時間問題。
雅戈爾,活在當下做生意
創建于 1979 年的雅戈爾集團,是全國紡織服裝行業龍頭企業。公司從服裝行業起步,之後逐步進軍房地産和投資。
近年來,雅戈爾減少了在房地産方面的投入,同時增加在時尚産業的投入,此後整體構建起了商務、休閑、家居、戶外、運動、潮奢等全場景的品牌矩陣。
圖源:雅戈爾集團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爲,雅戈爾集團的平台資源與行業經驗,将爲銀泰提供更爲廣闊的市場視野和深厚的産業支撐,有助于其在零售、商業地産或其他相關領域探索創新路徑,持續引領行業内的變革與升級。銀泰商業有望借此契機,深化品牌建設,優化顧客體驗,進一步提升市場競争力,實現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對于雅戈爾收購銀泰百貨一事,聯商網顧問、原銀泰百貨總經理厲玲表示:" 這表明銀泰百貨價值所在,表明大家對百貨行業未來是看好的,願意加入,有什麽不好呢?"
但我們需要正視的是,受電商持續沖擊以及零售業态的加速變革,百貨商場遇冷已是不争的事實。
相關零售研究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有 21 家百貨商場關閉,包括太平洋百貨、永旺、百盛、解百、大洋百貨、新世界百貨等,2024 年又有近 10 家老牌百貨商場陸續宣布停業。與此同時,人口負增長已然成爲零售行業擴張的攔路虎,2023 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爲 6.39 ‰,人口自然增長率爲 -1.48 ‰,這是全國人口負增長的第二年。
結合 " 人貨場 " 三要素來看,出生率會導緻逛商場的人進一步減少,平替品正在摧毀品牌商品的基石,連鎖式的城市群帶來了商場的同質化場景。
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商場不再是彰顯品牌調性的秀場,而漸漸地變成了角鬥場。
對于普通品牌來說,隻要商品有溢價,就一定會出現平替,而創新又伴随着更多的成本投入,衆多新消費品牌一邊靠資本輸血,一邊防範平替擾亂價盤,還要承受商場的高昂租金和人員工資,轉戰線上經營成了不得已而爲之的保命手段。
随着城市化進入白熱階段,新中産不再需要以逛商場來彰顯身份和消費觀,都市打工人也厭倦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樓大廈,露天式、遊逛式和更具煙火氣的街區成爲了年輕人的新聚集地,随之而來的是,獵奇購物和 " 心價比 " 成爲近兩年消費市場最熱的詞彙之一。
當下,諸如武商夢時代、西安賽格、成都光環購物公園等實體零售業态增長依舊強勁,而他們的共同點是深耕區域經營、研究當地消費習慣,融入當地文化特色。
綜合以上觀點,不能說所有的百貨商場沒有機會了,但機會仍留給 " 以顧客爲核心資産 " 的專業選手。
擡頭仰望那輪明月的阿裏,正在追尋心中的信仰與夢想,而彎腰撿拾便士的雅戈爾也不過是活在當下做生意的生動寫照。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零售商業财經 "(ID:Retail-Finance),作者:喻博雅,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