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一個最近很熱的話題。
南京地鐵 5 号線,30 座車站已開工并完成圍護結構,58 條盾構隧道已始發,部分區段進入軌道鋪設及車站安裝施工階段。
通車,指日可待。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在秦淮區校場大道以南,國際路一帶有個車站。
這一站名字,跟其他的完全不是一個畫風。
神機營站。
不明覺厲,這八面威風的感覺是怎麽回事。
其實霸氣的名字後面,大有淵源。
神機營
是個什麽營?
從一則笑談談起。
互聯網上大家經常玩一個梗,叫 " 大人,時代變了 "。
邏輯就是,冷兵器戰争焦灼,其中一方突然掏出了槍械,然後降維打擊。
B 站爆款視頻《喬峰有槍也有音響》,彈幕就在刷這個梗
其實深究之下,古代并非隻有冷兵器,很多時候熱兵器往往能決定戰争的走向。
特别是到了明代,火藥的運用受到了空前重視。
朱元璋那會兒,設立了軍需局,專門制造火器及其他軍用品。
最開始的時候,這些秘密武器都是大内專管,其他官員想見都難。
朱元璋
1407 年,明軍平定安南,将一個俘虜帶到南京。
他叫黎澄,也叫胡元澄,其父親是胡朝的建立者,弟弟是當時的皇帝,可見有多顯赫。
雖然出身鍾鳴鼎食,他卻并不纨绔,還有一項特别的才能——制造火器。
朱棣愛才,不僅沒有責罰,反而加官奉賞,安排他指導 " 神槍火箭之法 ",而後 " 立神機營 "。
比起一個成建制的火器部隊,那時的神機營更似一個火铳的制造機構。
朱棣
朱棣常禦駕親征,軍事素養極高,他深知火器的潛力。
五征漠北,神機铳大顯神威,火力壓制,配合騎兵沖鋒,攻無不克。
第一次," 先銳發聲,震數十裏 ";第二次," 連發神機铳炮,寇死者無算 ";第三次," 寇大潰,死傷不可計數 ";第四次," 首以铳摧其鋒,繼以騎沖其堅 ";第五次," 以神機铳攻之長勁弩 "。
那時的神機營發展迅猛,下轄左哨、右哨、左掖、右掖、中軍、十五司及随駕馬隊官軍,共七萬五千七十一人。
與專教陣法的五軍營,主管馬隊的三千營并列,合稱京城禁衛軍三大營。
《江蘇文庫 · 精華編》中的《陔餘叢考》記載:永樂征交趾,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習之。
神機營
神在哪兒?
神機營究竟 " 神 " 在哪兒?順風局,摧枯拉朽,沒意思。我們來聊逆風局。
神機營也吃過癟。當初在土木堡,他們的精銳被瓦剌大軍吃幹抹淨,幾近覆滅。
後來,瓦剌軍順勢而下,一路就打到了北京城的外面。
城門外,明軍神色慌亂。
這下穩了。瓦剌點了萬人大軍,沖殺過來。結果,槍響了。
一時間,附近的民居槍聲大作,瓦剌騎兵向前不得,後退不能,被活活打成了 " 篩子 "。
領導保衛戰的是名臣于謙
神機營!是神機營的圈套!
瓦剌人也挺蒙,神機營不是打沒了嗎?
是的,一線部隊是在土木堡打沒了,但是二線的又頂了上來。
而且,他們有複仇的 BUFF。
作爲三大營中最強的一支,不明不白葬送在土木堡太憋屈了。
戰友屍骨未寒,隊伍平白蒙冤,仇人就在眼前,還等什麽?打,狠狠地打。
那一場,瓦剌主帥被擊斃,一萬大軍幾乎被全殲。
土木堡之變後,湧現出很多救國的名将。《江蘇文庫 · 精華編》中的《焦氏筆乘》就提到了郭登率兵抵抗瓦剌的故事。
小看神機營的人,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一個叫小西行長的日本人最有發言權,他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将,1593 年,他正在朝鮮的戰場上正面對決明軍。
他早打探清楚,大明的火槍不行,殺傷力一般。
有沒有一種可能,明軍這次并未大規模使用火槍,是因爲他們有威力更大的武器?
小西行長沒多想。于是,炮響了。
是的,那個時候不僅有火炮,而且相當成熟。這個東西叫做佛朗機。
嘉靖年間,明軍就從葡萄牙船隊繳獲了這種武器。并且在研究與改良之下,做出了各式各樣的大殺器,總有一款适合你:
有一種兩米長的版本,有準星供瞄準,炮身可旋轉,指哪打哪,威力巨大。
有一種九十厘米的款式,炮身有鋼環,随架随打,主打就是一個方便靈活。
甚至,明軍還造出了騎馬用的佛郎機,專門給騎兵配備。
更厲害的是,每台佛郎機都有好幾個子铳,可支持連發。遙遙領先。
南京霸氣的 " 營 "
不止有神機營
而今漫步南京的街頭,曆史的烽煙早已散盡。但隻要留心身邊的老地名,依舊可以窺見峥嵘。
南京帶 " 營 " 的地名很多,這和明清兩代的駐軍不無關系。
除了上面聊到的神機營,與明代駐軍相關的還有邊營、中營、三條營等,與清代駐軍相關的,有小營、藍旗營、花旗營等。
當然裏面很多地方,名字之霸氣,不輸神機營。
校場大道與神機營一帶
比如,鷹揚營。這處位于鼓樓區巷陌,副食與西餐齊飛,烤鴨共咖啡一色,生活氣息滿滿。
後來這個地方改爲了現在人們更熟知的名字,陰陽營,分南北二巷。
在明代初年,鼓樓崗以北的地方都被劃爲駐軍區,金川河的上遊就駐有一支名爲 " 鷹揚衛 " 的禁衛軍,這就是 " 鷹揚營 " 的由來。
比如城佐營。這個長白街與申家巷之間的地方,很多南京人都不陌生。路兩旁黃色的樓房鱗次栉比,雅緻且清幽。
在清代,江甯府城守協署都司左營守備曾駐紮在這裏。民國時期這裏一直都叫 " 城左營 "。
" 左 " 變 " 佐 " 可能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訛傳,但是多了 " 護佐 " 南京城的意思,又給人平添幾分安全感。
還比如魚雷營。這個地方比較小衆,方位大概在上元門一帶。
盡管舊迹淹沒于曆史長河,但《江蘇文庫 · 方志編》中的《江蘇備志稿》中還可以找到魚雷營的相關信息。
魚雷營前身是 1892 年創立的清朝軍隊南京魚雷分局,1910 年改爲南京魚雷營,1929 年正式定名爲海軍水魚雷營。
抗日戰争時期,這一帶的老百姓罹難。至今,我們可以在地圖上找到 " 魚雷營叢葬地紀念碑 "。
地圖上可以搜到魚雷營叢葬地紀念碑
城市的樣子日新月異
但換了面貌的老地方仍在繼續傳奇
它們很願意跟你分享過去的故事
隻要你叫得出它們的名字
現代快報 + 記者 王子揚 文 / 攝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