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是有多愛複仇。
繼殺遍霸淩者的《黑暗榮耀》後,又來了一部反擊财閥的《壞媽媽》。
論陣容,可謂集郵式 mix 了幾部高分韓劇的重要角色。
一開篇,《請回答 1988》裏的鳳凰堂就燒了豹子女士的豬棚。
《黑暗榮耀》裏的周汝正,則和《機醫》裏的秋敏荷談起了戀愛。
《機智監獄》裏的彭部長小天使,化身心狠手辣的檢察官:
論元素,堪稱韓劇狗血包大亂炖——
車禍、失憶、癌症、帶球跑。
可你以爲又一部平平無奇的年度狗血大戲?它卻看哭了不少人。
如今的觀衆什麽世面沒見過,單靠些苦情 buff 起不了催淚效果的。興許你能從劇名猜出一二:
憑細膩母子情和小人物的浮萍感,拿捏住人心。
《壞媽媽》不是複刻文東恩式的複仇爽劇,更像是補充和延伸——
剖白了權勢欺壓下的窮人家庭,反抗有多難。
同時也映照出,無數底層母親的縮影。
先從劇名 " 壞媽媽 " 說起吧。
說的就是崔強豪(李到睍 飾)他媽,陳英順(羅美蘭 飾)。
所謂壞媽媽,就壞在她那不顧兒子死活的窒息母愛。
你一看她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跟田雨岚那類中産家庭的雞娃家長挂鈎,嚴苛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舍得》,蔣欣飾田雨岚
很多孩子吃完飯屁股都不用挪就開始學習,夠雞娃了吧?
但爲了把強豪培養成檢察官,英順從來就沒讓兒子吃過一頓飽飯,因爲吃太飽會犯困,沒法專心學習。
也斷絕了孩子一切娛樂活動。
學校組織的郊遊,她從沒讓孩子參加過。
" 不參加的理由 " 一欄,他填 " 壞媽媽 "
發現孩子偷看電視,她甚至二話不說當面把電視砸爛。
這類 " 學習腦 " 家長狠起來近乎鐵石心腸,别說人情了,人性都沒。
到了青春期,強豪目睹喜歡的女孩被車撞傷,爲送她去醫院耽誤了考試,英順埋怨他多管閑事。
- 美珠受傷了
- 那又怎樣,她死了嗎?
你爲什麽要因爲别人毀了自己的人生?
看到這你或許會懷疑,這個像極拿了《影視惡母 101》劇本的壞媽媽,是真的愛孩子嗎?
要找答案,不如先看看英順是怎麽變成壞媽媽的。
她爲什麽如此執着于把孩子培養成檢察官?
開頭提到财閥(崔武成 飾)燒了她家豬棚,就是導火索。
那時英順剛懷孕,财閥假借爲漢城奧運會讓路的名義,想強拆英順家賴以謀生的豬棚,誰料英順丈夫拒絕簽字後便慘遭暗殺,還因爲官商勾結被當時的檢察官僞造成自殺,成了一樁糊塗案。
彼時的英順,把撫養孩子成材當成丈夫的遺願來完成。
所以,壞媽媽表面上是指極端的教育方式,實則是一個普通小老百姓在權力傾軋下的一場應激反應。
其他家庭雞娃,是希望孩子快人一步,以免落後于其他競争者,或是純粹爲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延續自己未完的夢。
《小舍得》
而英順雞娃,則是想讓孩子變強,她堅信隻有跻身權力階層才能不被欺負。
因此不得不用一種自我黑化的殘忍方式,試圖一手将孩子拔出底層的泥淖。
正是出于愛孩子,才要在社會毒打他之前,先狠着心把他虐出一層今後能保命的皮。
主打一種人前唱紅臉,背過身卻偷偷心疼的隐忍式母愛。
直到強豪長大後重翻父親舊案,這才有了複仇線——
卧薪嘗膽,認賊作父:
一邊給财閥當幹兒子,一邊給準備競選總統的檢察官當女婿。
但你先别急着爽。
初出茅廬的小狼狗,怎麽那麽容易打得過倆老狐狸?
複仇計劃還未完成就先被檢察官識破,更叫觀衆恨得咬碎牙的是,他還蓄謀了一場車禍,把強豪撞成智商隻有七歲的癱瘓。
這還怎麽複仇?
實際上,英順從未想過報複。
這種忍辱負重的母愛看似極端、罕見,但細想一下,英順的動機恰符合沒權沒勢的底層母親心态。
因爲沒什麽可失去了,雞娃時抱有 "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 心理,隻求望子成龍;
但又因爲生命裏唯一的寄托隻有兒子,強豪被害癱瘓後,她則失了底氣,隻求孩子平安健康。
但她始終不希望孩子複仇。
後來發現強豪的複仇計劃後,爲了避免再次惹禍上身,她直接把強豪辛辛苦苦收集的資料全燒了。
可以說,面對權勢欺壓,壞媽媽的複仇觀不是反擊,而是獨善其身式的自保。
因此,當強豪在學校被同學嘲笑沒爹,英順教他忍氣吞聲。
惹不起,但咱躲得起。
上大學跟有權勢的同學打架,英順也隻教他息事甯人,道歉了事。
因爲不求對方放過就得坐牢,留了案底就當不了檢察官。
在見證過丈夫冤死之後,英順已深谙弱肉強食的社會潛規則,所以選擇低頭忍受。
換句話說,她是向自己的命運低頭,她認命。
而不認命的另一種可能,編劇則借強豪的視角展開。
不同于母親的保守,強豪的複仇計劃則是玉石俱焚的反抗。
爲了掌握更多扳倒殺父仇人的證據,他不惜認賊作父,假意跟母親及女友割席,活成了衆人眼中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白眼狼。
悲哀的是,強豪往上層階級邁的每一步,都在印證母親從小跟他說的那句話——
" 等你認真讀書當上法官或檢察官,就沒有人能瞧不起你或欺負你了,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當他還一無所有時,即便走正規流程,也拿不到父親當年的審查報告。
直到他當上檢察官,以前苦求不來的,如今隻憑一張象征身份的檢察官證,就能輕易辦到。
但不管是低頭還是反抗,結果都一樣。窮人再怎麽拼盡全力,還是敵不過權勢滔天,道貌岸然的所謂 " 大人物 "。
階層力量的差距實在太懸殊了。
強豪千辛萬苦搜集證據,卻被對手輕易碾壓,結果反落得癱瘓的下場,差點丢了性命。
底層小人物在權勢欺壓下,以卵擊石的英雄主義叙事固然悲壯。
某種程度上來說,英順式的自保看似軟弱,反而是一種更有遠見的智慧。
至少,身爲母親,這是她認爲保護孩子的最好方式。
話說回來,盡管英順這個壞媽媽 " 壞 " 得情有可原,但依然免不了被觀衆罵 " 太自我 "。
也不難理解。
代入孩子視角就會發現,這種看似無私的母愛,本質是不顧孩子感受的自私。
剝奪其人生選擇權的 " 爲他好 ",真的算爲他好嗎?
強豪癱瘓失憶的設定,便是她重新審視這段母子關系的契機。
英順的一生充滿苦難,但她無疑是堅韌的。
早年喪夫,她獨自養豬帶娃,隻知一味趕着孩子向上爬,低估了這些要求帶來的傷害,已成了刻入孩子骨髓的童年陰影,哪怕失憶也沒能忘掉。
因此,當記憶停留在七歲的強豪蘇醒過來後拒絕進食,在英順幾番逼問下才說出那個噩夢般的原因時,她瞬間崩潰了——
吃太飽就會想睡覺,想睡覺就無法讀書
就像一面鏡子,英順終于照見了過去那個從未審視過的自己。
以前隻看到孩子乖巧的表象,可她不知道,原來強豪在七歲的年紀,就已被折磨到有了求死的念頭。
她後悔嗎?
說實話,肯定後悔。
可再看下去就能發現,這種做派似乎無關時機,而更關乎個性。
即便自知過去曾帶給強豪痛苦,但她的強勢依然一以貫之。
看着強豪癱瘓在床,爲了刺激他吃飯的欲望,她心一狠,直接把飯端走,在他學會自己動手吃飯之前,甯可讓他餓着。
爲了讓他站起來,就更狠了。
直接把他從輪椅上推到淺水河裏,借助他求生的本能,刺激他自己站起來。
當然,這時英順的 " 壞 " 仍舊情有可原。
劇裏有個對應英順母子的隐喻——
豬。
按編劇的解釋,以豬喻人,是因爲母豬大概 28 天後就會離開孩子,所以這段時間會教給孩子們所有技能。
英順也是。
當得知自己患癌将不久于人世,她隻想在臨死前教給智商隻有 7 歲的孩子所有生存技能。
經過這場險些喪命的車禍,英順已不再讓孩子當回檢察官,而是手把手教他經營養豬場。
爲了讓強豪重新開啓安穩的生活,她甚至刻意隐瞞強豪的真實情況給他張羅相親,圖的還是人家女孩學的護理專業。
也難怪部分觀衆不适,這不就是變相給兒子找保姆嘛。
從劇名不加引号的壞媽媽來看,英順的行爲并非這部劇所認同的。
但故事呈現的是理解一種人群的窗口。
飄也絕不想套用什麽苦難面前爲母則剛的陳舊論調開脫,畢竟對于強豪們受到的傷害,誰都沒資格替他們原諒。
隻是站在這類媽媽的角度,理解了生成如此個性的她,有太多不由己和 " 本可以 "。
别忘了,英順代表的其實是多數生活在農村的底層女性。
在責怪她沒能給予孩子什麽時,不妨往後退一步看看她手邊有什麽。
你會發現,她根本沒有太多東西能給孩子。
她唯一擁有的是底層環境掙紮過來的生命經驗,以及這套經驗教給她的生存哲學。
不夠高明,但一定夠狠。
如果沒有體驗過被權勢欺壓的屈辱和無力反抗的被動,英順興許一開始就會支持強豪的畫家夢,而不是把他框定在這條通向權力階層,卻又布滿荊棘的從法之路。
在英順生活的村子裏,村民們剛出場,幾句閑聊就透出一股淳樸但還未怎麽開化過的氣息。
既有落後的重男輕女生育觀——
男性一心想生男孩,老人迷信占蔔測性别。
對于女性,尤其是母親,更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母職偏見。
兩車相撞,對方一看到司機是女性,就責問她爲什麽不回家相夫教子。
哪怕是對着難受得直撞頭的母豬,也要意有所指地相勸:
當媽媽的怎麽能這樣?
你要想想肚子裏的孩子啊
而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底層母親,竟也慢慢将規訓内化,進行自我 PUA。
就像兒子癱瘓後,面對鄰居的關心和幫忙,英順在感激之餘,反而擔心自己會因爲依賴别人變得 " 軟弱 "。
你們要是常常這樣,我就會變得很軟弱
我會變得想依賴别人
可是我不能
我必須讓自己變得很堅強
總之,這種氛圍浸潤下的母親,隻有咬着牙強撐的堅韌,沒有喘息反思的空間。
仿佛天生就理應把一切即将失控的家事,扳回自己預設好的理想軌道上來。
她們往往對眼下的生活自顧不暇。這種出于自保的利己主義夠寫實,有時也不夠讨喜。
就像村民對剛搬來的英順心生戒備,對養豬場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便頗有微詞。
在鄉村的人情社會裏,會因爲你不願意幫我那惹了事的孩子疏通關系,而心生芥蒂。
也會因你答應幫我家孩子找工作,轉而對你心懷感激。
哪怕是平時和睦相處的鄰裏之間,一旦牽扯到自家孩子,也總會保留一些私心。
因此,英順那些不近人情的壞,我更願意把它歸爲一個被生活壓迫到極緻的底層母親,爲了盡母職而長出的刺,無意中紮傷了身邊人。
她也是可憐人。
壞媽媽們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裏,她隻知道自己所在的高度必然看不清問題,因而拼盡一生将孩子往高處送,希望他們不要重複自己的困頓人生。
當孩子終于站在高處,看清了媽媽的問題時,或許會稍微理解一點媽媽出于局限性的愛,中和掉一些恨意。
我想《壞媽媽》打動人的,不隻是一直被讴歌的堅韌母性,而是在看多了沒來由的概念性惡母後,終于出現有瑕疵但活生生的母親形象,真實到某些瞬間還能閃現自己母親的影子。
時代差異也好,地位身份也罷,父母必然和下一代之間存在代溝,因而也必然有許多不被理解的,甚至是過時、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
如你曾經對父母嗤之以鼻,而子女同樣會對你嗤之以鼻。
這部劇打造了一個窗口,讓兩代人互相窺見,減少隔閡。
其實壞媽媽不止對你狠,她對自己更狠。
英順患癌後,在痛哭的兒子面前還能以堅強示人,反過來笑着安慰他。
可明明自己也因身體裏那顆隐形炸彈怕得要死,無助到隻能抱緊鄰居大姐痛哭。
弦繃太緊會斷,内核再堅硬的母親又何嘗不脆弱?
無處可抓隻能抱緊孩子的雙手箍得太緊,又怎會不勒?
在被無限放大的母職面前,她們看不見那個已慢慢長出刺的自己。
與其把刺按回她們身體裏,不如給她們一面照見自己的鏡子。
《壞媽媽》,就是一面好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