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托馬斯之顱
11 月 15 日,騰訊年刊《一線》公開分享了馬化騰(Pony)爲刊物所做的序言。
文章裏,Pony 對騰訊新的管理理念「讓狀态最好的人上場」做了解讀,并強調了一系列價值觀和方法論:管理者要多用産品、不要濫用平台和資源、要到一線死摳細節,聆聽用戶反饋等等。
我猜不少朋友會把這些當做正确的廢話,但草蛇灰線之間,還是能看到一點兒高層認知對騰訊遊戲的影響。
首先,Pony 多次強調了做産品的重要性,提到了上心、入定、死摳細節等關鍵詞,還幾次表達了對于「每天坐在辦公室裏,連自己的産品都不用,隻是安排别人解決産品問題」的管理者的不滿。
放在遊戲業務,這再次對應了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轶在今年 5 月所說的,「騰訊遊戲正在從一家平台型公司向産品型公司演變」的觀點——伴随市場的成熟,社交的作用在下降,遊戲産品和品類的作用在上升,騰訊也要順應這一趨勢。隻不過,當時馬曉轶未曾提及這一轉型對管理和組織的影響。
從外部來看,自 2021 年騰訊遊戲推行研運一體,把自研産品的發行職能閉環到自研工作室群内部之後,研發和運營團隊明顯更有話語權了。相關支持團隊,往往也更需要圍繞特定的項目組開展工作,更密切地溝通和參與決策。
這也符合今年騰訊年刊的名字:《一線》。隻有靠近一線,離業務更近一步,員工才更有發展的空間。在成立已久,組織架構複雜,人數衆多的大公司,這種風氣維持起來并不容易。
其次,Pony 再次強調,亂加資源、拉營銷相當于給産品加了濾鏡,如果核心能力、産品價值沒有做透,不要通過平台和營銷手段把用戶招攬過來。這也算是 Pony 對自己在去年 12 月員工大會上,所說的「不再相信買量」的進一步解讀。
在手遊發展早期,騰訊遊戲的發行策略相對粗放。在買量時代,也有團隊交了不少學費,探索新的獲客手段。但一個又一個案例證明,天價代言人、鋪天蓋地打廣告的打法并不适合每一款産品。
例如騰訊一位 GM 最近告訴葡萄君,他們故意收緊了一款産品的發行預算,結果團隊反而拿出了不錯的創意,并憑借更加集中的市場、用戶和打法,取得了遠超預期的成績;另一個項目的品牌總監也表示,他們的資源遠比外界想象得少,尤其降低了買量的預算,但最終并未影響發行的成功。
總體來看,騰訊不少産品的市場打法都在變得務實。大部分老闆都已經不再迷信大水漫灌的套路,而是轉而講究 ROI 和性價比,講究精耕細作。
和前幾年馬化騰在内刊上的發文相比,今年《一線》的序言顯得更加簡短,更接地氣,也更像産品型公司的風格。當然,騰訊下一步的挑戰,仍然是如何讓更多員工認同和執行這一切。
以下爲《一線》序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