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宋亦桐)" 停兌 " 風波發酵許久後,中融信托終于首度作出了回應。9 月 15 日,中融信托發布公告表示,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響,該公司部分信托産品無法按期兌付。爲提升該公司經營管理效能,經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審議通過,中融信托與建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 " 建信信托 ")、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 " 中信信托 ")簽訂了《委托管理服務協議》,聘請上述兩家公司爲該公司經營管理提供專業服務。在分析人士看來,此舉有助于采取更廣泛的措施化解風險,并爲中融信托被托管打個前陣。
中融信托指出,該公司相關的債權債務關系、信托法律關系不因此而發生改變,中融信托繼續按照有關法律和信托合同約定,對信托産品投資者承擔受托人責任。委托期限爲 2023 年 9 月 15 日至 2024 年 9 月 14 日,雙方協商一緻可提前結束或延期。
建信信托隸屬建設銀行,中信信托股東爲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爲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此前就有消息稱,監管已安排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對中融信托進行債務摸底,上述兩家信托公司已成立工作組,穩定中融信托的經營。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中融信托深陷經營困境,面對多方質疑,選擇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兩家業内規模較大、背景可靠、公信力較強的信托公司入駐,有助于後續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性,也有助于更公允地梳理當下中融信托業務情況,增強仍持有中融信托産品投資者的信心,同時,也有助于采取更廣泛的措施化解風險,并爲中融信托被托管打個前陣。
這也是自 " 停兌 " 風波發生以來,中融信托首次作出回應。8 月初至今,包括鹹亨國際、南都物業、金博股份、金房能源、安記食品、塔牌集團、東陽光、百大集團、蘇豪弘業、安利股份、雙成藥業、微光股份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表示購買的中融信托相關産品尚未到期。
按照産品名稱來看,上市公司購買的中融信托相關産品種類較多,包括中融信托信托産品、中融信托理财産品、中融信托非保本理财産品等,這些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 5.6% 至 7.2% 左右,期限爲 3 個月、12 個月、24 個月不等。
消息面上,8 月 29 日深夜,經緯紡機披露公告稱,由于市場變化,該公司經營面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會對該公司造成重大影響,經經緯紡機股東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恒天控股有限公司提議,并經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經緯紡機拟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 A 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并轉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轉讓。經緯紡機系中融信托單一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 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