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月 11 日,華爲終端雲服務公布數字生活内容風向标「2024 年度先鋒榜」,其中「AppGallery Awards 年度影響力應用與遊戲」尤其值得關注——這是原生鴻蒙正式商用後推出的首個應用年度榜單。
這次的獲獎名單,從不同角度折射了鴻蒙原生應用在用戶體驗、視覺設計、創新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亮點與趨勢。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這份榜單的組織形式:與其說這是一張榜單,不如說是一種對生活趨勢的回顧,一份展示 Apps 應用文化發展的「米其林指南」,是原生鴻蒙生态向我們遞出的一張新名片。
本次榜單揭曉了 18 款應用和遊戲,分屬不同領域。而串起這些應用的,是我們可知可感的六大生活新趨勢。

年度影響力背後,傳遞出三重價值
2024 AppGallery Awards 聚焦于我們身邊切實發生着的變化趨勢,以及它們對用戶日常生活及應用形态施加的影響。這些日常離不開的常用應用和趨勢相交織,又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呢?

先看看 MBTI 性格測試這一趨勢:
當内外向之分顯得過于古闆,而星座又過于繁瑣時,基于 MBTI 身份認同的各種心理測試和互動故事,席卷了所有社交平台。一句「你是 E 人還是 I 人」成爲了多少人的口頭禅,而 MBTI 這四個字母也随之成爲一種全新的社交貨币。
在這裏,它全新定義了一種社交趨勢,讓頭部社交應用也找到了和用戶互動的新方式。而對此響應最爲明顯的,自然就是小紅書、微博和知乎了。
因爲 MBTI 熱潮,用戶找到了新的破冰方式和強大歸屬感。公衆人物的 MBTI 屬性頻上熱搜,而各種超話和标簽也聚集了許多同頻的愛好者,令社區熱度水漲船高。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開發者和運營方沒有錯過這「潑天流量」:人格測試功能、基于 MBTI 屬性優化的社交匹配機制和個性化内容推薦紛紛融入産品,無論是刷内容還是發内容,都産生了新的體驗。
MBTI,無愧于「年度第一社交趨勢」。而 AppGallery Awards 所做的,就是傳遞和推進這一趨勢,使它能被更多的開發者「看見」,激活種種産品設計創意。

這就是 AppGallery Awards 的第一層價值,即看見趨勢。
在趨勢之上,還有一層思考:是什麽令趨勢成爲趨勢?
觀察一下 AIGC 在當下成爲熱潮的動力機制,答案自然明了:因爲用戶工作中需要幫助記錄會議、整理資料和撰寫文檔的「助理」,于是訊飛星火和 AI 寫作猿應運而生;因爲生活中需要一個知識框架來接觸世界,故而多模态的通義大模型大受歡迎——趨勢的誕生,源于對用戶實際需求的呼應。

當需求和能夠滿足需求的産品同時存在,最後一步就是将兩者鏈接起來,而這正是 AppGallery Awards 的第二層價值:應用指南。
好的指南不能大而無當,而應該借由劃分主題和場景,在紛繁世界中爲用戶提供一個個有意義的功能與解題思路。考慮到訊飛星火、AI 寫作猿和通義對各種細分場景需求的适用性,有能力對應每個場景的協同需求,它們入選 AppGallery Awards 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而 AppGallery Awards 所傳遞出來的第三層重要價值,在于啓發探索。
比如,「曠野旅行」是榜單中我特别喜歡的一個新趨勢,關于「人生是曠野還是軌道」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當我看到這個趨勢,以及下面飛豬、攜程、去哪兒這三個 App 時,我想這時候順勢訂一張假期的機票,未嘗也不是一種選擇。
這就是「啓發」的力量,也許是一個趨勢熱詞,也許是一份應用指南,又或者是一些未被挖掘的小功能、小技巧——這對應用數以萬計、功能浩如煙海的數字生态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AppGallery Awards 是一次對全年度用戶需求趨勢的大總結,而 AppGallery 每天推送的新鮮主題,則爲用戶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趨勢傳達與探讨。正是在這些日常推薦主題中,用戶得以通過具體的應用體驗逐漸感受、了解到各種生活趨勢,進而成爲趨勢的一部分;而他們在此被激發的新需求,也将很有可能成爲下一個趨勢的開始。
可以預見,伴随着原生鴻蒙生态的持續構建,未來還将有更多值得體驗的應用和遊戲加入進來,用戶将在 AppGallery 遇見更加廣闊的探索世界,也将會引發更多新的趨勢流行與影響。這也許就是 AppGallery 的價值所在吧。
原生鴻蒙應用生态,正在形成正循環
回到一個多世紀以前,米其林指南因其慎重而獨特的評審辦法,成爲全球獨一無二的餐飲暢銷書,而被米其林頒授星星的餐館,則成爲了一張張城市名片。全世界各地的饕客,爲此不遠萬裏,隻爲摘星。

指南、餐廳和食客,成爲一種持續推動汽車旅遊文化發展的正循環,這跟今天的 AppGallery Awards 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用這一眼光再次審視年度影響力應用與遊戲清單時,就能察覺到它是爲了激勵和鼓勵鴻蒙原生應用開發者而篩選及設置的。AppGallery Awards 希望向開發者傳遞一種價值,那就是不止步于「Store」,而力求建設一個能将用戶和開發者連接在一起的開放「Gallery」空間。
這裏不能忘記一個事實:眼前的原生鴻蒙系統,距離其正式發布不過 50 天,即使從 2023 年首次公布算起,滿打滿算也不過 16 個月時間。在極短的時間内構建出一個覆蓋上萬款主流産品及元服務的應用生态,這個「年度獎項」的評選,本身就是原生鴻蒙生态生機盎然的絕佳注腳。
每天,AppGallery 的專業編輯團隊都會聚焦探索不同的主題故事,并通過一張張專題卡片呈現,可能是單個應用的深度使用剖析,也可能是多個應用組合帶來的場景構建。當一個個「故事」将數字生活的趨勢串聯呈現爲有意義的叙事時,開發者與用戶的需求也就被巧妙地鏈在一起。

以這份剛發布的 2024 AppGallery Awards 爲例,就采用了一段藝術畫廊的動畫短片來開啓這張卡片,每一個 app 都是一幅藝術作品,蓋上了官方認證的紅色印章,而随着一枚枚印章的增長,原生鴻蒙的精品内容生态,也得以草長莺飛。

這就是 AppGallery 背後的設計邏輯——通過豐富的視覺浏覽體驗,以主題策展的推薦方式來連接開發者與用戶,并以媒體化的運作邏輯來驅動整個應用生态的發展。
原生鴻蒙系統開放公測至今,雖然體驗時間不長,但 AppGallery 已經有不少專題讓人印象深刻。
比方說,「旅行」應用似乎是一個成熟标準化的紅海市場,遵循一貫思路,難以設計出有突破點的産品。但 AppGallery 就嘗試将「城市騎行」作爲切入點,通過一份善用小紅書、騎行導航、墨迹天氣、運動健康等一系列應用的騎行指南,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其背後不急不躁、不疾不徐的生活主張。
顯然,這不是一個唯「下載」「付費」馬首是瞻的地方,而是吸引用戶駐足的一個個故事,而開發者也就得到了一個全新的契機,去思考主題背後潛藏的機會。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在香港中環落成的蘇富比旗艦藝廊,這是一個珍品荟萃的展示空間,卻在香港最旺的商業區對所有公衆開放。
看似反常之舉,實則是提升拍賣行競争力的核心。傳統的拍賣模式通常一年隻有春秋兩季,而藝廊的設立,可以使得拍賣行全年都有主題活動,而來看展的人多了,藝術品成交的機會也會直線上升。這也是爲什麽國際大拍賣行,都要自己圈地辦展的原因。
AppGallery 的改版煥新也是如此,人自古以來是故事動物,一個不斷能夠提供主題故事的場所,就是供求雙方的連接器。
熱門與小衆并存,是展覽的常态,而這也是華爲 AppGallery 的日常。站在科技與藝術的交彙點上,無論是大而全的頭部應用,或是小而美的精品應用,都有同樣的機會被納入每日主題故事,獲得豐富的流量支持。
追求生态平衡、多元性以及用戶與開發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我想這就是未來原生鴻蒙 AppGallery 最獨特的競争力。
不隻是 Store,更是 Gallery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那就是以事物内在的品質和特性爲其命名。
西晉《古今注》記錄過一則傳說:
秦始皇有七名馬,一曰追風,二曰逐兔,三曰蹑影,四曰追電,五曰飛翮,六曰銅雀,七曰晨凫。
七個名字,全然不提「馬」,卻比其他任何名稱都更能出形容疾馳駿馬的英氣。
華爲以 AppGallery 爲應用市場命名,也有着同樣的立意。
在這裏,「Store」的功能屬性固然重要,但華爲更看重的,是超越功能的文化内核。
當下時間節點上,原生鴻蒙生态的飛速發展正在快速改變移動應用業态。從今年 5 月底的 OpenHarmony 大會到 12 月初,不到 7 個月時間裏,原生鴻蒙應用與元服務的數量已從 4000 款改寫爲了 15000 款以上,鴻蒙開發者也正以每月超 10 萬人的速度增長。
這就将一些新的問題抛給了用戶和開發者:在如此多的應用和遊戲面前,用戶如何找到自己所需?無數應用之中,開發者又如何确保自己的應用被用戶所看見?
華爲給出的答案,是前進一步,用 AppGallery 公開的、文化的語言構建出一種「社區生态」,更好地服務于用戶需求。

于是,全新問世的 AppGallery 重新強調了「不隻是 Store,更是 Gallery」的本質,以常态化的豐富視覺體驗和媒體化主題策展聚集「觀衆」。當人與人、人與應用在這個沉浸式公開空間中有意義地接觸,靈感、創意和需求的連接也就水到渠成。反過來,社區的成長,又會吸引更多人和品牌進駐。
AppGallery、開發者與用戶,成爲一種持續推動應用生态蓬勃發展的正循環。
一年前,華爲在上海前灘太古裏開設旗艦店,以開放包容的空間,打造了一座鬧市中的「會客廳」;一年後,煥新上線的 AppGallery,則爲開發者和用戶搭建了一座數字生活畫廊。
發生在兩個世界的兩件事情,傳遞的卻是同樣的價值觀——那就是對連接、溝通與共享的重視,以及對用戶體驗和服務的追求。